

1.
纏繞;圍繞。
1.出自《禮記·玉藻》大夫大帶四寸。雜帶,君朱綠,大夫玄華,士緇辟,二寸。再繚四寸。
2.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西郊則有上囿禁苑,林麓藪澤,陂池連乎蜀漢,繚以周墻,四百余里。
3.出自《京師作》詩繚以皇城垣,靚深擬天上。
4.出自《死水微瀾》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四丈來高,人工造就的土臺,繚以短垣,升以石階。
2.
謂繞道而行。
1.出自《新唐書·郭子儀傳》回紇以奇兵繚賊背,夾攻之,斬首六萬級,生禽二萬。
2.出自《東塘處士墓志銘》時余自都返,繚出荊州,茇舍倉卒。
3.
猶綹。
1.出自《新唐書·后妃傳上·玄宗楊貴妃》﹝楊貴妃﹞引刀斷一繚發奏之曰:“以此留訣。”
4.
祭祀名。參見“繚祭”。
1.出自《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一曰命祭……八曰繚祭。
5.
縫紉法之一。用針斜著縫綴。
1.出自如:繚衣縫;繚貼邊。
6.
通“撩”。紛亂。參見“繚亂”。
1.出自《詠雨》可憐繚亂點,濕盡滿宮花。
2.出自《禽言·提壺》詩山花繚亂目前開,勸爾今朝千萬壽。
3.出自《小城春秋》劍平送秀葦回家后,回到宿舍,心里有點繚亂,久久靜不下來。
7.
通“撩”。挑動;引逗。
1.出自《西游補》蘋香這侍兒天姿翠動,煙眼繚人。
1.語本《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后以"匹夫小諒"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節小信。
1.匹夫之勇。
1.謂國家興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1.同"匹夫小諒"。
1.謂不用智謀,單憑個人血氣的勇氣。
1.古代指平民婦女。
2.一個婦女。
1.《書.咸有一德》"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孔穎達疏"匹夫匹婦不得自盡其意,則在下不肯親上,在上不得下情,如是,則人主無與成其功也。"后因以"匹婦不獲"謂平民婦女向上反映意見。
1.謂個人的意氣。
1.夫婦間的情誼。
1.婚配。
2.配偶。
3.謂匹偶而相合。
1.雌雄同居。
1.雅樂。古代所謂正樂。
1.形容連續的聲音。
1.白絹。常以形容奔馳的白馬﹑光氣﹑瀑布﹑水面﹑云霧等。
1.亦稱"匹制"。
2.小口大腹的木罐。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二》"刁約使契丹,戲為四句詩曰'押燕移離畢,看房賀跋支,餞行三匹裂,密賜十貔貍。'皆紀實也……匹裂,似小木罌,以色綾木為之,加黃漆。"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二"匹制,小木罌。"一說即套杯。清阮葵生《茶馀客話》卷十"匹制﹐即今之沓杯﹐俗名套杯。外大內小。古人不過五六。《古今詩話》'刁約使契丹詩曰餞行三匹制。'"
1.復姓。北魏有疋婁內干。見《通志.氏族五》。
1.同伴。
1.一匹馬◇常指單身一人。
1.亦作"匹馬單槍"。
2.一匹馬,一桿槍。比喻獨自行動,沒有別人幫助。
1.一馬當先。謂沖鋒在前。
1.春秋時魯國交納田賦,規定每丘出戎馬一匹,牛三頭,謂之"匹馬丘牛"。
1.一匹馬一桿旗。形容勇敢善戰。
1.成對的鳥。特指鴛鴦。
1.配偶。
2.婚配。
1.投合。
2.指雌雄的一方◇多指配偶,夫妻。
3.雌雄配對。多喻指婚配。
4.謂相當于。
1.婚配。
1.象聲詞。
1.成對的鳥。
1.猶伴侶,伙伴。
1.猶突然,猛然。
1.獨特的人。
1.比如;好似。
1.即士。以其地位低微,故稱。
1.形容手的動作異常迅速,使人來不及防備。
1.童仆。
1.平民。
1.匹偶,配偶。
1.好似;比如。
1.猶言等閑,平常。
1.白色的絹。常用以形容天光云氣等。
1.當頭;迎頭。
2.開頭;起首。
1.劈頭;首先。
1.媲美;比配。
1.彼此相當的;不相上下的。
2.配偶。
1.四處播散。
1.亦作"匹游"。
2.結伴而游。
1.遇合。
1.雅樂和鄭聲。借指文章的雅俗﹑優劣。
1.謂成對成行地種植。
1.我國古代一種供作畫寫字用的優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