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纏繞;圍繞。
2.
動詞
縫紉方法。用針斜著縫。
1.
纏繞;圍繞。
1.出自《禮記·玉藻》大夫大帶四寸。雜帶,君朱綠,大夫玄華,士緇辟,二寸。再繚四寸。
2.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西郊則有上囿禁苑,林麓藪澤,陂池連乎蜀漢,繚以周墻,四百余里。
3.出自《京師作》詩繚以皇城垣,靚深擬天上。
4.出自《死水微瀾》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四丈來高,人工造就的土臺,繚以短垣,升以石階。
2.
謂繞道而行。
1.出自《新唐書·郭子儀傳》回紇以奇兵繚賊背,夾攻之,斬首六萬級,生禽二萬。
2.出自《東塘處士墓志銘》時余自都返,繚出荊州,茇舍倉卒。
3.
猶綹。
1.出自《新唐書·后妃傳上·玄宗楊貴妃》﹝楊貴妃﹞引刀斷一繚發奏之曰:“以此留訣。”
4.
祭祀名。參見“繚祭”。
1.出自《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一曰命祭……八曰繚祭。
5.
縫紉法之一。用針斜著縫綴。
1.出自如:繚衣縫;繚貼邊。
6.
通“撩”。紛亂。參見“繚亂”。
1.出自《詠雨》可憐繚亂點,濕盡滿宮花。
2.出自《禽言·提壺》詩山花繚亂目前開,勸爾今朝千萬壽。
3.出自《小城春秋》劍平送秀葦回家后,回到宿舍,心里有點繚亂,久久靜不下來。
7.
通“撩”。挑動;引逗。
1.出自《西游補》蘋香這侍兒天姿翠動,煙眼繚人。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