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鳥名。離黃,即黃鸝。
1.出自《說文·隹部》離,離黃,倉庚也。鳴則蠶生。
2.出自《詩·豳風·七月》有鳴倉庚
2.
靈鳥名。長離,即鳳。比喻才華出眾的人。參見“長離”。
1.出自《文選·傅咸〈贈何劭王濟〉詩》雙鸞游蘭渚,二離揚清暉。
2.出自《敬齋古今黈》善既以離為靈鳥,而又以為日月,何也?揣咸詩意,靈鳥為得。
3.
離開;分開。
1.出自《墨子·辭過》男子離其耕稼而修刻縷,故民饑。
2.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
3.出自《鑾駕避狄歲寄別韓云卿》詩關山慘無色,親愛忽驚離。
4.出自《兒女英雄傳》我們且離了這個地方,外面見見天光,可好不好?
4.
逃脫;避開。
1.出自《后漢書·劉盆子傳》必欲殺盆子以塞責者,無所離死。
2.出自《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茍吉專其位,兇離其患者,異姓之臣也。
3.出自《東都遇春》詩幸蒙東都官,獲離機與井。
5.
整體分成若干部分;離散。
1.出自《國語·吳語》夫吳民離矣,體有所傾,譬如群獸然,一個負矢,將百群皆奔,王其無方收也。
2.出自《呂氏春秋·決勝》勝失之兵,必隱必微,必積必摶……積則勝散矣,摶則勝離矣。
3.出自《七啟》累如疊谷,離若散雪。
4.出自《山海經圖贊·王予夜尸》予夜之尸,體分成七,離不為疏,合不為密,茍以神御,形歸於一。
6.
指離散者。
1.出自《為石仲容與孫晧書》收離聚散,咸安其居,民庶悅服,殊俗款附。
7.
離間。
1.出自《莊子·漁父》析交離親謂之賊。
2.出自《史記·李斯列傳》﹝秦王﹞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良將隨其后。
3.出自《漢高祖功臣頌》規主於足,離項於懷。
4.出自《圣武記》我軍又縱反間離其黨,吳應麒以疑殺數將。
8.
指離婚。
1.出自《雷雨》這次回來,你媽要還是那副寡婦臉子,我就當你哥哥的面上不認他,說不定就離了。
9.
距離;相距。
1.出自《水滸傳》離這里還有多少路?
2.出自《兒女英雄傳》這離三月里也快了。
3.出自《四世同堂》對國事……他總以為都離他很遠,無須乎過問。
10.
分析。
1.出自《韓非子·揚權》彼自離之,吾因以知之。
2.出自《前普州刺史康公預撰神道碑》大率平蜀之功,公居第一。離而辯之,其功有五。
11.
開;裂。
1.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離朱唇而微笑兮,顏的礫以遺光。
2.出自《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夫日蝕由乎交分,山崩起於朽壤,亦云數而已矣,然百姓怪焉者,豈不以高明之質而不免卑濁之累,居常安之勢而終嬰傾離之患故乎?
3.出自《讀〈荀〉》離於道者黜去之,合於道者著之。
4.出自《上知府王龍圖書》故夫庚子之小變,起於兵離,而甲午之大亂,出於民怨。
12.
背離;違背。
1.出自《書·仲虺之誥》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
2.出自《國語·楚語上》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而遠者距違。
13.
斷絕。
1.出自《戰國策·秦策四》則是我離秦而攻楚也,兵必有功。
14.
割;分割。
1.出自《儀禮·士冠禮》離肺,實于鼎。
2.出自《莊子·外物》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
3.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隰子歸,使人伐之,斧離數創。
15.
經歷;經過。
1.出自《詩·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2.出自《漢書·匈奴傳下》近不過旬月之役,遠不離二時之勞。
3.出自《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閉門荒郊,再離寒暑。
16.
遭受;遭遇。后多作“罹”。見《讀書雜志馀編·文選》。
1.出自《易·小過》弗遇過之,飛鳥離之。
2.出自《劇秦美新》登假皇穹,鋪衍下土,非新家其疇離之?
3.出自《次硤石》詩數日方離雪,今朝又出山。
4.出自《詠史》哀哉周漢人,離此干戈毒。
17.
區別;不同。
1.出自《管子·侈靡》昭穆之離。
2.出自《史記·趙世家》儒者一師而俗異,中國同禮而教離。
3.出自《文選·陸機〈演連珠〉之一》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離;明君執契,以要克諧之會。
4.出自《答葉溥求論古文書》是故為文之難,非合之難,而離之實難。
18.
猶耦。配對;成雙。
1.出自《大戴禮記·虞戴德》會朝于天子,天子以歲二月為壇于東郊,建五色,設五兵,具五味,陳六律呂,奏五聲,聽明教,置離。
19.
羅列,陳列。參見“離衛”。
1.出自《江賦》雹布余糧,星離沙鏡。
2.出自《越九歌·帝舜楚調》瑤灑玉離,侑此桂酒。
20.
編輯。參見“離磬”、“離辭”。
1.出自《〈李賀歌詩編集〉序》常授我平生所著歌詩,離為四編。凡二百二十三首。
2.出自《比部員外郎陳君墓志銘》主簿離其藳為二十卷,讀之,知其心之所存也。
3.出自《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引》余少而好史,占畢之暇,有概于心,輒書片楮投篋中。曠日彌月,骎骎數十百條……輒稍銓擇,離為四篇。
21.
憂愁;悲哀。
1.出自《詩·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2.出自《短歌行》我獨孤煢,懷此百離。
22.
差;不好。參見“不離”。
1.出自《紅樓夢》別人還不離,獨有璉二嫂子連模樣兒都改了,說話不伶俐了。
2.出自《斷魂槍》你不離,姓王的服了!
3.出自《日出》第三幕你說,這身衣服我穿著不錯吧……我看也不大離。
23.
迷離,模糊不清。見《古典新義·周易義證類纂》。
1.出自《易·離》日昃之離。
2.出自《紅樓夢》明明是個大野雞飛過去了,拴兒嚇離了眼,說的活像!
24.
卦名。八卦之一,卦形為?。代表火。又為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離下離上。
1.出自《易·離》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2.出自《易·說卦》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25.
指南方。
1.出自《易·說卦》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2.出自《國語·周語下》正東曰震……正南曰離,為絲,為景風。
3.出自《閏月定四時》詩葭灰初變律,斗柄正當離。
26.
因以“離”指太陽。參見“離暉”、“離照”。
1.出自《易·說卦》離,為火,為日。
27.
因以“離”謂明。參見“離顯”。
1.出自《易·說卦》離也者,明也。
28.
古代東方少數民族之樂名。
1.出自《白虎通·禮樂》故南夷之樂曰《兜》,西夷之樂曰《禁》,北夷之樂曰《昧》,東夷之樂曰《離》。
2.出自《文選·班固〈東都賦〉》四夷間奏,德廣所及。《僸》、《佅》、《兜》、《離》,罔不具集。
29.
古代一種大琴。
1.出自《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小者謂之應。
2.出自《讀書敏求記·朱長文〈琴史〉》竇儼上疏周世宗:凡三弦之通,七弦之琴,十三弦之箏,二十四弦之離……皆列譜録。又按《爾雅》:“大琴謂之離。”郭注曰:“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是琴并有二十七弦者,此所云二十四弦之離,又與不合。
30.
春秋齊國均地之法。四聚為離。
1.出自《管子·乘馬》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
31.
稻谷落地,下一年自生的稻。
1.出自《淮南子·泰族訓》離先稻熟,而農夫耨之,不以小利傷大獲也。
32.
后作“蘺”。參見“江離”。香草名。又名“蘼蕪”。
1.出自《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2.出自《博物志》芎藭,苗曰江蘺,根曰芎藭。
3.出自《送鄭長史之嶺南》詩蒼梧多蟋蟀,白露濕江蘺。
4.出自《秋夜花游》詩海棠與江蘺,同艷異今古,我折江蘺花,間以海棠嫵。
33.
通“籬”。
1.出自《國語·吳語》孤用親聽命於藩離之外。
2.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請藩而已
34.
通“梨”。山梨。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桂椒木蘭,檗離朱楊。
35.
見“流離”。因災荒戰亂流轉離散。
1.出自《漢書·劉向傳》死者恨於下,生者愁於上,怨氣感動陰陽,因之以饑饉,物故流離以十萬數。
2.出自《神仙傳·彭祖》吾遺腹而生,三歲而失母,遇犬戎之亂,流離西域,百有余年。
3.出自《秋浦感懷呈劉伯宗》詩況乃逢世亂,流離客他鄉。
4.出自《遺囑》二十余年來追隨諸先進,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進步文化事業,竭盡愚鈍,全力以赴,雖顛沛流離,艱苦危難,甘之如飴。
36.
通“縭”、“褵”。古代女子出嫁時系的佩巾。一說衣帶。
1.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離以自思。
37.
借指結婚。
1.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寧宗慶元六年》戊辰,金定妻亡,服內婚娶聽離制。
38.
通“羅”。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行軍》上雨水,水流至,止涉侍(待)其定國國國天井、天窖、天離、天、天郗,必亟去之。”今本《孫子兵法·行軍》作“天羅”。
39.
姓。漢有中庶子離常之。見《通志·氏族四》引漢應劭《風俗通》。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離氏,風俗通:離婁,孟子門人。
40.
見“流離”。指流轉離散的人。
1.出自《國子監主簿周公墓志銘》內藏諸庫,儲積豐衍,今流離滿道,若量出賑救,此亦民財也。
2.出自《陳景雍傳》縣瘠苦僻陋,又殘破,流離滿途。
41.
見“流離”。猶淋漓。
1.出自《長門賦》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橫。
2.出自《文賦》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
3.出自《聊齋志異·促織》宰嚴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并蟲不能行捉矣。
42.
見“流離”。光彩紛繁貌。
1.出自《甘泉賦》曳紅采之流離兮,揚翠氣之宛延。
2.出自《宋去損〈冰荔編〉序》予嘗鑿冰于北矣,霜雪交淪,層波成凌,峨峨皚皚,流離光徹。
43.
見“流離”。流利而富文采。
1.出自《安身論》雖繁計策,廣術藝,審刑名,峻法制,文辨流離,議論絕世,不得與爭功。
2.出自《晉書·張輔傳》又遷為蘇秦、張儀、范雎、蔡澤作傳,逞辭流離,亦足以明其大才。
44.
見“流離”。流轉、圓轉貌。
1.出自《鳩賦》終飄搖以流離,傷弱子之悼栗。
2.出自《西閣曝日》詩流離木杪猿,翩躚山巔鶴。
45.
見“流離”。指用網捕捉禽鳥,使之無所逃遁。一說,放散。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流離輕禽,蹴履狡獸。
46.
見“流離”。梟的別名。
1.出自《詩·邶風·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2.出自《鴟鸮說》鸮如鳩,一名鵩,一名流離是也。土鸮食母,一名梟鴟是也。
47.
見“流離”。即琉璃。寶石名。后亦指一種燒制成的釉料或玻璃。
1.出自《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罽賓國﹞出……珠璣、珊瑚、虎魄、璧流離。
2.出自《夷堅丁志·瑠璃瓶》徽宗嘗以紫流離膽瓶十付小珰,使命匠范金托其里。
3.出自《雜感》詩明窗敞流離,高爐爇香煙。
1.猶言嬌滴滴。
①指女婿。②嬌貴的人。
1.亦作"嬌懶"。
2.懶散倦怠。
1.艷麗。
2.指稱美女。
1.嫵媚動人貌。
1.寵愛憐惜。
1.幼小的鸞鳳。比喻青春年少的情侶。
1.傲慢。嬌,通"驕"。
1.艷麗。
1.嬌美的容貌。
1.俏麗。
1.美麗輕柔。
1.柔媚纏綿。
1.少女;美女。
1.宛轉而細弱。
1.愛女。
2.傳說中的耳神名。
1.謂肌膚細嫩。
1.見"嬌顰"。
1.亦作"嬌嚬"。
2.謂蹙眉含愁的媚態。
1.年輕的妻子;美貌的妻子。
1.指少女。
2.謂嫵媚。
1.美麗俊俏。
1.柔弱貌。
1.柔情。
1.嬌縱;嬌寵。
2.柔美嫵媚。
3.美人名。指美人。《玉臺新詠》載有漢宋子侯《董嬌饒》詩。唐杜甫《春日戲題惱郝使君》詩有"佳人屢出董嬌饒"句。
〈書〉嬌艷妖嬈體態~。
1.柔美;輕柔。
1.柔嫩纖弱。
1.驕橫奢侈。嬌,通"驕"。
從小被寵愛縱容。
1.柔媚的聲音。
1.形容說話嬌滴滴的聲氣。
1.美人。
1.指美人。
1.嫵媚的姿態。
1.嬌媚地哭泣。
1.猶撒嬌。
1.艷麗。
1.柔美。媧,同"媺"。
1.柔媚。
1.猶嬌媚。
1.見"涵澹"。
1.浸洗。
公路或鐵路與溝渠相交的地方使水從路下流過的通道,作用和橋類似,但一般孔徑較小。
1.上海商務印書館專貯善本圖書的藏書樓名。1932年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一二八"侵略戰爭中被焚毀。
①用來砌涵洞等的管子。②管狀的涵洞。
1.滋潤灌溉。
1.水波晃動貌。
2.雄渾自然貌。
1.含糊,不清晰。
1.包容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