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在竹木、玉石、金屬等上面刻畫。
2.
名詞
指雕刻藝術或雕刻作品。
3.
動詞
用彩畫裝飾。
4.
名詞
(Diāo)姓。
5.
名詞
鳥名。上嘴呈鉤狀,羽毛褐色,性兇猛。捕食野兔、鼠類等。通稱“老雕”。
1.
亦作“錭”。
2.
治玉。后亦寫作“琱”。
1.出自《書·顧命》雕玉仍幾。
2.出自《文選·班固〈西都賦〉》雕玉鎮以居楹,裁金璧以飾珰。
3.
飾以彩繪、花紋。后亦寫作“彫”。
1.出自《禮記·少儀》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甲不組縢。
2.出自《文心雕龍·原道》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
3.出自《后庭花》詞修蛾慢臉陪雕輦,后庭新宴。
4.
泛指修飾。
1.出自《呂氏春秋·知度》賢不肖各反其質,行其情,不雕其素。
2.出自《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不雕其樸,用晦其明。
3.出自《知縣張醇儒授文林郎制》今世民俗嚚澆,思得循良吏牧養小民,去雕返樸。
5.
浮華,虛夸。參見“雕俗”。
1.出自《管子·七法》一體之治者,去奇説,禁雕俗也。
6.
“凋”的古字。凋零;凋謝。
1.出自《呂氏春秋·辨土》寒則雕,熱則修。
2.出自《秋的公園》洋梧桐雕葉了,草茵泛黃。
7.
“碉”的古字。石室。
1.出自《后漢書·西南夷傳》高者至十余丈,為邛籠
2.出自《十七史商榷·后漢書十》今四川徼外,大金川、小金川諸土司有“碉房”。“碉”字,字書不見,殆李賢所謂雕矣。
8.
用同“刁”。狡猾。參見“雕刓”、“雕鑽”。
1.出自《舊唐書·錢徽傳》兵興已來,人散久矣,始欲導之以德,不欲驅之以刑。然而信有未孚,理有未至,曾無恥格,益用雕刓。
2.出自《群仙祝壽》我做虎精忒雕鉆,每日山里則丟磚。
9.
用同“叼”。用嘴夾住。
1.出自《西游記》只變做一個餓老鷹,雕了他的衣服。
10.
姓。漢有雕延年。見《漢書·功臣表》。
1.出自《萬姓統譜?蕭韻》雕,見姓苑。漢雕延年,功臣,封臧馬侯。
11.
同“鵰”。一種大型猛禽。嘴呈鉤狀,視力很強,腿部羽毛直達趾間,雌雄同色。也叫鷲。
1.出自《山海經·南山經》水有獸焉……其狀如雕而有角。
2.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是必射雕者也。
3.出自《觀獵》詩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4.出自《沁園春·雪》詞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12.
引申為兇猛。參見“雕捍”。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上谷至遼東,地踔遠,人民希,數被冠,大與趙代俗相類,而民雕捍少慮,有魚鹽棗栗之饒。
13.
泛指雕刻、雕琢。
1.出自《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
2.出自《文心雕龍·程器》雕而不器,貞干誰則。
3.出自《苦辛》門是單扇的,雕著工細的萬字紋,從雕空處可以窺見里面的院子和中堂。
14.
引申為剔去。
1.出自《書信集·致黎烈文》但文中似亦雕去不少,以至短如胡羊尾巴。
15.
引申為有花紋,有紋彩。
1.出自《太平御覽》閎(袁閎)生公族,聞道漸訓,長於三輔仁義之俗,所謂不扶自直,不鏤自雕。
1.猶出丑。丟臉。
1.出挑。
1.出山,從山中出來。
2.比喻出仕。
1.謂放屁。
1.猶卒業。
2.謂離開學校,或停學,退學。
1.血液流出。
2.比喻花錢。
1.帝王或官員出外巡行。
1.出外巡行。
1.謂出獄,解除監禁。
1.抽芽。
2.某些低等動物或植物生出芽體。
1.某些低等動物或植物無性生殖的一種方式。由母體長出新個體,形狀和母體相似,僅大小不同,脫落后成為獨立的個體,如海綿﹑水螅等。
1.出外迎接。
1.說話;發言。
1.說話傲慢不客氣。
1.見"出言吐氣"。
1.猶言談吐。指說話。
1.見"出言吐氣"。
1.猶顯眼。
1.演員登臺表演。
1.泛指到外國去。
1.鬧笑話;出丑。
1.謂居室不利而避寓他所。
1.舊時謂小雪為出液。
1.外出拜見。
1.見"出一頭地"。
1.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讀軾(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謂當避開此人讓其高出眾人一頭之地◇以"出一頭地"喻高人一著。
1.出入于安危之中。
1.猶出賣。
1.表示意義。
2.立意;出主意。
1.挺胸。
1.猶出任。
1.出外迎接。
1.猶言出谷。
1.語出《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后以"出幽遷喬"比喻人的境遇好轉或職位升遷。
1.猶言出谷遷喬。
1.亦作"出游"。
2.外出游歷走動。
3.舊時指到他地做官或游學。
1.出入于有無之中。
1.脫離少年時期。
1.謂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1.見"出于意表"。
1.謂動必乘車。
1.猶出言。
1.見"出口成章"。
1.脫離監獄。
1.洗浴完畢。
1.出外娶妻;到外地入贅。
2.出外治理。
3.帝王車駕臨幸。
1.指出于豫卦。
2.謂天子秋日巡游。
1.住院的病人離開醫院。
1.出了本月,即下月。
1.俗謂婦女產后一月馀而身體復原。參見"坐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