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粗的磨刀石。
2.
動詞
〈書〉磨(刀)。
1.
礪石。
1.出自《國語·楚語上》若金,用女作礪。若津水,用女作舟。
2.出自《說苑·建本》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
3.出自《千金記·定謀》黃河一帶山如礪,惟有盟言不可更。
2.
磨;磨治。
1.出自《書·費誓》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
2.出自《寶刀賦》然后礪以五方之石,鑿以中黃之壤。
3.出自《舊唐書·李密傳》惟木從繩,若金須礪。
4.出自《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志》陰礪白刃,坐以待旦。
3.
鉆研;磨煉。
1.出自《文心雕龍·養(yǎng)氣》鉆礪過分,則神疲而氣衰。
2.出自《駙馬都尉張敦禮節(jié)度觀察留后制》進居兩使之間,增重諸倩之遇,益礪士節(jié),以為國華。
1.祭祀用的魚。
1.亦作"魚?"。
2.管理漁業(yè)的官吏。
3.漁夫。
4.水鳥名。又名魚狗﹑魚虎。
5.魚名。
1.即鲺。
1.魚頭中之骨如石者。
2.指魚化石。
1.一種有機化合物。是用瀝青干餾后加硫酸和氨制成的黏稠液體§棕色或棕黑色,溶于乙醚﹑乙醇﹑水和甘油等。醫(yī)藥上常用于防腐﹑消炎。
1.魚制的食品。
2.喂魚的飼料。
3.指釣餌。
1."魯魚亥豕"的略語。
1.賣魚的市場。
1.指魚潛藏之處。
1.指海豚一類的海中哺乳動物。
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焙笠蛞贼~書”稱書信魚書遙遞|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1.見"魚書雁帖"。
1.泛指書信。
1.見"魚書雁帖"。
1.見"魚菽之祭"。
1.以魚﹑豆為祭品的祭事。魚﹑豆是常用食品,表明祭品的菲薄。
1.亦作"魚蔌"。
2.即魚菜。
1.干魚。
1.漁夫。
1.比喻夫妻相得或男女情篤。語本《管子.小問》"管仲曰'然公使我求寧戚,寧戚應我曰"浩浩乎!"吾不識。'婢子曰'《詩》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魚。未有家室,而安召我居?寧子其欲室乎?'"
2.比喻君臣相得。語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主﹞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
3.泛喻關系親密無間。
1.形容夫婦關系和好諧調如魚水。
1.猶言魚水和諧。
1.猶言魚水和諧。
1.對魚戶所征的稅。
1.比喻斗爭雙方同歸于盡。
1.用魚類的肉加工制成的絨狀或碎末狀的食品。亦名魚肉松。
1.書信。
1.見"魚蔬"。
1.復姓。
1.魚做的食物。一說即魚羹。
1.亦作"魚鏁"。
2.魚形的鎖。
1.見"魚鎖"。
1.水獺。
1.謂在江河深水處捕魚。
2.產魚的深水池。
1.用魚加佐料和水烹煮的湯類菜肴。
1.漁夫;漁人。
1.魚池。
1.藤本植物,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花淡紅色,萼無毛或近無毛,莢果卵形,扁平。中國南部有分布。萼部密被絲狀毛的,叫毒魚藤,亦稱毛魚藤。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根部有毒性,可制殺蟲藥。
1.謂魚受驚逃走。
1.兼養(yǎng)魚的稻田。
1.指輕便漁船。
1.即魚鼓。
1.比喻為人剛直﹑辦事不肯通融的人。
1.宋魯宗道任參知政事,剛正嫉惡,遇事敢言,因其姓魯(魚字頭),且秉性鯁直,故被稱為"魚頭參政"。
1.見"魚頭參政"。
1.漁家少女。
1.食品。將魚肉剁成碎末,加上佐料而制成的丸狀物。
1.見"魚丸"。
1.鯨魚的別名。
2.鯉魚的別名。
1.捕魚用的網。
2.代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