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玻璃”。①一種質地硬而脆的透明物體,沒有一定的熔點。一般用石英砂、石灰石、純堿等混合后,在高溫下熔化、成型、冷卻后制成。②指某些像玻璃的塑料。
2.
詳見“琉璃”。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制成的釉料。
1.
亦作“琍”。亦作“瓈”。
2.
見“琉璃”。一種有色半透明的玉石。
1.出自《后漢書·西域傳·大秦》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珊瑚、虎魄、琉璃、瑯玕、朱丹、青碧。
2.出自《西京雜記》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
3.出自《普曜經·六年勤苦行品》其樹四邊寶為欄楯,明月琉璃雜廁其間,鳧雁鴛鴦游戲其中。
4.出自《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澤光潤逾於眾玉,其色不常。
5.出自《玉合記·義姤》琉璃榻,翡翠樓,手卷真珠上玉鉤。
3.
見“琉璃”。指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制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黏土的外層,燒制成缸、盆、磚瓦等。
1.出自《西京雜記》﹝昭陽殿﹞窗扉多是綠琉璃。
2.出自《隋書·何稠傳》時中國久絕琉璃之作,匠人無敢厝意,稠以綠瓷為之,與真不異。
3.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下·驃》有百寺,琉璃為甓,錯以金銀,丹彩紫礦涂地,覆以錦罽,王居亦如之。
4.出自《東岳廟》詩我來瞻廟貌,碧瓦琉璃光。
5.出自《巍巍帝都:北京歷代建筑》用于建筑的琉璃以陶為胎,表面敷有以鉛為助熔劑的琉璃釉,依成份不同而有眾多顏色。
4.
見“琉璃”。指玻璃。
1.出自《魏書·西域傳·大月氏》其國人商販京師,自云能鑄石為五色琉璃。於是采礦山中,於京師鑄之。既成,光澤乃美於西方來者……自此中國琉璃遂賤。
2.出自《夷堅丁志·琉璃瓶》琉璃為器,豈復容堅物振觸?
3.出自《陔余叢考·琉璃》俗所用琉璃,皆消融石汁及鉛錫和以藥而成,其來自西洋者較厚而白,中國所制,則脆薄而色微青。
5.
見“琉璃”。詩文中常以喻晶瑩碧透之物。
1.出自《渼陂行》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興極憂思集。
2.出自《贈眼醫王生彥若》詩琉璃貯沆瀣,輕脆不任觸。
3.出自《中秋望月呈諸友》詩長空萬里琉璃滑,冰輪碾上黃金闕。
4.出自《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詩琉璃一萬片,映徹桑乾河。
6.
見“琉璃”。指玻璃燈。
1.出自《趙振文傳借琉璃燈鋪寫山水人物》詩古稱凈琉璃,物現我常寂。
2.出自《鸞??記·途逅》歸來愁日暮,孤影對琉璃。
3.出自《帝京歲時紀勝·歲暮雜務》院內設松亭,奉天地供案,系天燈,掛琉璃。
7.
見“玻璃”。亦作“玻瓈”。古為玉名,亦稱水玉,或以為即水晶。今指一種質地硬而脆的透明物體。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純堿等混合后,在高溫下熔化,成型,冷卻后制成。
1.出自《太平廣記》扶南大舶從西天竺國來,賣碧玻璃鏡,內外皎潔……置五色物于其上,向明視之,不見其質。
2.出自《新唐書·西域傳下·吐火羅》劫者,居蔥嶺中……武德二年,遣使者獻寶帶、玻瓈、水精杯。
3.出自《本草綱目·金石二·玻璃》本作“頗黎”。頗黎,國名也。其瑩如水,其堅如玉,故名水玉,與水精同名。
4.出自《滅亡》他放下詩稿,對著布滿了灰塵的玻璃窗發愣。
8.
見“玻璃”。亦作“玻瓈”。比喻平靜澄澈的水面。
1.出自《清平樂》詞天連翠瀲,九折玻璃軟。
2.出自《減字木蘭花》詞漲綠涵空,十頃玻璃四面風。
3.出自《一枝花·題東湖》套曲放船去在天際,楊柳風輕生浪遲,漾動玻璃。
9.
見“玻璃”。比喻明凈的天空。
1.出自《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觀月》詩長空露洗玻璃碧,紫金之盤徑三尺。
2.出自《點絳唇·中秋月》套曲爛銀盤涌,冰輪動,輾玻璃萬頃,無轍無蹤。
3.出自《醉花陰·賞燈》套曲值堯天新霽,剔團??月漾玻璃。
4.出自《登五老峰最高頂》詩寒空嘯裂碧玻璃,大地山河收寸掌。
10.
見“玻璃”。指酒。參見“玻璃春”。
1.出自《依韻酬永叔再示》鄰邦或有寄嘉釀,瓦罌土缶盛玻瓈。
2.出自《踏莎行》詞翠縷香凝,玉膏酒滟,仙翁莫訴玻璃滿。
3.出自《蜀酒歌》青絲玉瓶到處酤,鵝黃玻璃一滴無。
4.出自《醉書》詩一尊酌罷玻璃酒,高枕窗邊聽雨眠。
11.
見“玻璃”。亦作“玻瓈”。指玻璃酒杯。
1.出自《菩薩蠻》詞天公憐好客,酒面風吹白。更引十玻璃,月明騎鶴歸。
2.出自《醉花陰·元夜》套曲屠蘇酒瀲滟泛玻璃。
3.出自《寄圣俞》詩憶在洛陽各年少,對花把酒傾玻瓈。
12.
見“玻璃”。玻璃江之省稱。參見“玻璃江”。
1.出自《萬景樓》詩玻璃濯錦遙相通,指麾大渡來朝宗。
13.
見“玻璃”。指某些像玻璃的物質。如:有機玻璃;玻璃絲。
1.只要有志氣事情終究會成功。
1.有所解除;得以解除。
1.博大﹐無窮。
2.古代鄉官名『承秦制﹐鄉五千戶則置有秩﹐秩百石﹐掌管一鄉。
1.有韻味;有情趣。
2.有興致。
1.只要有智慧﹐不在乎歲數的大小。
1.始終一貫。
2.有終極。
1.謂世代相傳。種﹐種類。
2.指有后嗣﹐有后代。
3.有志氣;有骨氣。
1.周代。有﹐詞頭。
1.謂死后立有神主。
2.舊指女子已有未婚夫。
1.佛教語。謂心有所執住﹐不能隨緣而行。與"無住"相對。
1.有根據;有憑據。
2.有效。
1.存在著;具有。
1.見"友子"。
1.謂只要有子嗣﹐則人生無所抱憾。
1.有其原因。
2.有其來處。
1.有宗旨。
2.佛教語。"空宗"的對稱。如小乘的俱舍宗﹐大乘的法相宗。
1.指蜥蜴。
1.形容不善言辭。
1.見"有嘴無心"。
1.猶言有口無心。
1.有犯法的行為。亦指有犯法行為的人。
2.有過錯。
3.表示失敬陪禮之辭。
古代氏族名。居于今山西運城蒲州鎮。
1.古荊州小酉山的藏書。泛指世所希見的珍藏秘籍。
1.指小酉山石穴。相傳其中有秦人藏書千卷。
1.指酉時。
1.指小酉山。
1.舊式記時法指十七時到十九時。
1.指小酉山石穴。相傳其中有秦人藏書千卷。
1.指小酉山石穴。相傳其中有秦人藏書千卷。
1.古荊州山名。即小酉山,在今湖南省沅陵縣境西北。《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后因以"酉陽"借指傳世稀見的古籍。
1.指釀造精熟的酒。
1.指八月。
1.古代官府到酉時不再辦公而掛出的上寫"酉"字的牌子。
1.殷代監獄名。
2.古城名。在今河南湯陰北。羑水經城北東流。
1.泛指漁獵之具。
1.佛教語。謂凡心因迷成障﹐未能悟脫。
2.羈絆;牽掣;障礙。
1.指打獵。
1.牽連。
1.牽掛留戀﹐放心不下。
1.掛漏。"掛一漏萬"的縮語﹐謂提及者少而遺漏者多。
1.牽掛;思念。
1.掛念。
1.掛念;牽記。
同‘詿誤’。
1.一種絹底竹筐的篩羅。南宋時臨安有專門穿羐羜的手藝人﹐見宋周密《武林舊事.小經紀》。
1.壞人。
1.敗壞教令。
1.丑惡之言;壞話。
1.鉛汁。
1.古代封禪祭天的一種儀禮。以牲體置柴堆上焚之,揚其光炎上達于天,以祀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