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不善言辭。
1.謂果實熟透。
1.唐時西涼所進樂曲名。本作《甘州》,因唐宋大曲的第三段稱"破",故名。
1.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甘州子》。單調三十三字,平韻。
1.詞牌名。即《甘州曲》。
1.甘雨。
1.精美的飯食。
1.甜美的味道。
2.指甘美的水。
1.柑樹。
2.柑樹的果實。
1.甘愿;滿足。
1.猶服罪。
1.用作兵器的木棒。
1.古時彈琵琶用以代替手指的撥弦之具。
1.舊時乞丐首領所執的信符。代代相傳。
1.柘木制的弓。
1.喻愚頑。
細菌的一類,桿狀或近似桿狀,分布廣泛,種類很多,如大腸桿菌、布氏桿菌等。
①有一定用途的細長的木頭或類似的東西(多直立在地上,上端較細)電線~。②〈方〉指結伙搶劫的土匪拉~ㄧ~頭兒。另見gǎn·zi。
1.肝臟部位的惡性腫瘤。癥狀是右上腹部疼痛﹐肝臟腫大﹐硬變﹐食欲不振﹐腹水﹐消瘦﹐有時出現黃疸。
肝和腸,多用于比喻~欲裂ㄧ痛斷~。
形容非常悲痛。
①比喻真誠的心~相照。②比喻勇氣、血性~過人。
1.猶言肝膽楚越→地在北﹐越地在南﹐喻遠隔。肝膽﹐喻近。
1.猶言披肝瀝膽。比喻極盡忠誠。
比喻以真心相見。
1.謂以赤誠之心待人。
指供食用的豬、牛、羊等動物的肝臟。
〈方〉形容非腸怕。
1.肝與肺。泛指人體內部的器官。
2.比喻內心。
1.中醫指有頭暈﹑頭痛﹑耳鳴﹑心煩﹑口角?斜﹑手足抽搐等癥狀的病。
1.比喻真心誠意。
1.亦作"肝膈"。
2.猶肺腑。比喻內心。
1.見"肝鬲"。
1.即肝臟。
1.猶內心。
指容易急躁的情緒;怒氣動~ㄧ~旺。
1.中醫稱肝臟。
1.方言。肝火。
1.病名。病發時狀如癲癇。
1.中醫五勞之一。指肝臟虛損日久﹐留連不愈。
1.古膳食八珍之一。以網油蒙于肝上﹐烤炙而成。
1.比喻真心誠意。
1.中醫指肝臟的脈象。
1.即肝。中醫以五行之說釋五臟﹐肝屬木﹐故稱。
1.肝與腦﹐借指身體或生命。
原指戰亂中慘死,后用來表示犧牲生命。
1.比喻內心。
①中醫指有兩肋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的病。②容易發怒的心理狀態。
1.猶心思。
1.見"肝俞"。
1.人或高等動物體內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質。肝臟內含量最多﹐肺﹑腎﹑腸等也有。
2.抗血凝藥。白色或灰棕色粉末﹐易溶于水。從動物的肝﹑肺中提取制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