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胳膊圍住別人,使靠近自己。
2.
動詞
用繩子等把松散的東西聚攏到一起,使不散開。
3.
動詞
往自己這邊或自己身上拉。
4.
動詞
把持。
5.
動詞
采摘。
1.
亦作“擥”。
2.
執(zhí)持;拉住。
1.出自《楚辭·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2.出自《漢書·息夫躬傳》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
3.出自《名都篇》攬弓捷鳴鏑,長驅(qū)上南山。
4.出自《水滸傳》這洪太尉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zhuǎn)徑,攬葛攀藤,約莫走過了數(shù)個山頭。
5.出自《孽海花》忽見一人推門直入,左手攬雯青之袖,右手執(zhí)彩云之臂。
6.出自《喜盈門》爺爺攬枝摘桃子,小山手捧大草帽站在樹下接桃。
3.
收取。
1.出自《擬古詩十二首·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
2.出自《愁陽春賦》若使春光可攬而不滅兮,吾將贈天涯之佳人。
3.出自《一枝花·題云巢》攬將天上云,占卻山頭樹。
4.
采摘。
1.出自《楚辭·離騷》朝搴階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2.出自《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長歌行》仙人騎白鹿,發(fā)短耳何長。導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
3.出自《擬古遠行》詩攬青桂兮為楫,搴木蘭兮為舟。
4.出自《題蓮韜館》詩欲攬眾芳回獨抱,生聞幽鳥語寒煙。
5.
延攬,結(jié)納。
1.出自《文選·張衡〈南都賦〉》高祖階其涂,光武攬其英。
2.出自《書懷示息秀才》詩揚袂正北辰,開襟攬群雄。
3.出自《新唐書·李密傳》攬?zhí)煜掠⑿垴S之,使遠近歸屬,公不如我。
4.出自《贈別晏成績》詩意貪英雄交,一手欲四攬。
5.出自《楊家將》若欲國勢丕振,必須廣攬英豪。
6.
招引,招惹。
1.出自《酷寒亭》昝兩個自間隔,為殺了裙釵,攬下非災,不得明白。
2.出自《琵琶記·幾言諫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鍋,是你招災攬禍。
7.
拉到自己這邊或自己身上;包攬。
1.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悶似長江,攬得個相思擔兒。
3.出自《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原來坐船有個規(guī)矩,但是順便回家,不論客貨私貨,都裝載得滿滿的,卻去攬一個官人乘坐,借其名號,免他一路稅課。
4.出自《儒林外史》守候了一日,船家才攬了一個收絲的客人搭在前艙。
5.出自《兒女英雄傳》他既合安公子素昧平生,為甚么挺身出來要攬這樁閑事?
6.出自《人過興旺峪》老德栓攬的活不便宜。
8.
圍抱,摟。參見“攬取”。
1.出自《紅樓夢》命他近前,攜手攬於懷內(nèi)。
2.出自《高高的白楊樹·黎明前的故事》秦易名照例又是一邊一個把米米和小小攬在懷里。
3.出自《小城春秋》劍平覺得不能再靠緊,除非攬著她肩膀走。
9.
把松散的東西聚攏。
1.出自《銅墻鐵壁》民工們用手攬著撒在地上的小米和麥子,往縫補好的袋里裝。
10.
通“覽”。看;觀賞。
1.出自《莊子·在宥》而欲為人之國者,此攬乎三王之利,而不見其患者也。
2.出自《文選·枚乘〈七發(fā)〉》秉意乎南山,通望乎東海。虹洞兮蒼天,極慮乎崖涘。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3.出自《蘭亭序》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后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4.出自《游云黃山》詩久之云埃豁,秀色坐可攬。
5.出自《悲奴篇》冀一窮渤海之壯觀,攬燕臺之勝景。
11.
總攬,一把抓。
1.出自《漢紀·元帝紀下》總百蠻之軍,攬城郭之兵。
2.出自《幽州紀圣功碑銘》昔長平七征,驃騎六舉。竇憲合氐戎之眾,陳湯攬城郭之兵。
3.出自《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九年》讜逐之,攬得其髻,舉劍擊之。
4.出自《政治學理論摭言·君主無責任義》雖欲自攬政權(quán),任用私人,卒為議會所抗,不能行其志。
12.
指約集,拉攏。
1.出自《李有才板話》明天偏給他放個冷炮,攬上一伙人選別人,偏不選廣聚。
1.蜂的一種。體狹長,圓筒形,雌蟲腹部黃色,尾端有劍狀突起和錐狀的產(chǎn)卵器。幼蟲蛀食松木,是松樹的害蟲。
1.樹皮。
1.亭亭如華蓋的樹冠。
1.亦作"樹干"。
2.樹的主體部分;樹身。
1.豎著竹竿。
1.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時間再長,最后還是要回歸故土。
1.見"樹大招風"。
1.樹木砍伐后留下的根部。
1.建立根基。
2.樹木的根。
1.樹下。
1.建立功勛。
1.一段樹干。
1.寒冷天,霜雪凝聚在樹木的枝葉上或電線上而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1.喬木樹干以上連同集生枝葉的部分,其狀如冠,故稱。
1.樹干分枝處。
1.古代指分封或臣屬之國。
2.謂建立藩國。
1.亦作"樹果"。樹木的果實。
2.栽種果樹。
1.樹起骨架。
1.果樹。
1.種植香草。喻修行仁義。
1.木耳的別名。唐韓愈有《答道士寄樹雞》詩,錢仲聯(lián)題解"魏本引祝充曰'樹雞,木耳之大者。'"
1.建立基礎。
1.指農(nóng)林作物。
2.種植莊稼。
3.即樹介。
1.建立;樹立。
1.某些樹木分泌的膠質(zhì)。
2.指橡膠。多指經(jīng)過初步加工的半透明膠片,通稱生橡膠。
1.樹立教化。
1.豎立。
1.樹立節(jié)操。
1.營私結(jié)黨。
1.嚴寒時節(jié),樹上霜雪霧露凝凍成冰,狀如著介胄,稱為"樹介"。
1.佛教語。刻于貝多羅樹葉上的佛教經(jīng)典。
1.比喻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1.樹立旌旗。
1.樹與井。借指人家住處。
1.立君主。
1.樹枝。
1.樹棵。指單棵的樹。
1.樹干中的空隙﹑洞穴。
1.植蘭。
1.哺乳動物的一種。形狀略似猴,產(chǎn)于熱帶森林中。動作遲緩,常用爪倒掛在樹枝上數(shù)小時不移動,故稱。
1.謂有后嗣。
1.樹蔭。
1.樹林。
1.樹干受傷后因病理或生理的作用而形成的瘤狀物。有些樹木的樹瘤部分,經(jīng)加工呈現(xiàn)美麗的木材花紋,是很有價值的工藝用材。
1.樹的橫枝。
1.落葉半灌木,漿果圓形,味酸可食,與根﹑皮均可入藥。
1.枳椇子的別名。
1.樹木的幼株。多指栽培在苗圃中準備移植的小樹。
1.樹梢。
1.立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