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像姜、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味道。
2.
動詞
辣味刺激。
3.
形容詞
狠毒。
4.
名詞
(Là)姓。
1.
亦作“辢”。
2.
辣味刺激(人的感官)。
1.出自《偽自由書·止哭文學》辣椒雖辣,辣不死人。
3.
刺痛和灼熱的感覺。
1.出自《黃花峪》打的我好辣也。
2.出自《四世同堂》她干嗽了一兩聲,一股熱氣由腹部往上沖,一直沖到胸口,使她的胸中發辣。
4.
厲害;狠毒。
1.出自《老殘游記》玉大人官卻是個清官,辦案也實在盡力,只是手太辣些。
2.出自《書信集·致孟十還》書店,是無論那一個,手段都是辣的。
5.
剛勁犀利。
1.出自《跋趙戣詩卷》歌行中悲憤慷慨苦硬老辣者,乃似盧仝、劉叉。
6.
損害。
1.出自《農宗》本清而法峻,誅種藝食妖辣地膏者,梟其頭於隴,沒其三族為奴。
7.
將谷物粗粗磨碎。
1.出自《齊民要術·作酢法》用石硙子辣谷令破,以水拌而蒸之。
8.
指姜、蒜等含辣味的菜蔬。
1.出自《太平廣記》其家嘗收莨菪子,其婦女多取之熬搗,一如辣末。
2.出自《春菜》詩宿酒初消春睡起,細履幽畦掇芳辣。
9.
見“辣撻”。光焰貌。
1.出自《話腴》藝祖微時《日詩》云:“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山如火發。”
10.
辣味,如姜、蒜等所帶的刺激性的味道。
1.出自《本草綱目·菜一·芥》﹝集解﹞引南朝梁陶弘景曰:“芥似菘而有毛,味辣。”
2.出自《宋史·晏敦復傳》況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3.出自《彷徨·弟兄》酸的,辣的,太咸的,不要吃。
1.見"梅花碑"。
1.《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為驛使的美稱。
1.書院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廣儲門外。明嘉靖中建,初名甘泉書院,又名崇雅書院,清雍正十二年改為梅花書院。
1.古卜法。相傳為宋邵雍所作。其法任取一字劃數,以八減之,余數得卦;再取一字,以六減之,余數得爻,然后依《易》理,附會人事,以斷吉兇。
1.明戲曲作家許自昌的室名。
1.見"梅花仙"。
1.地名。在江蘇省宜興縣東南三十里。以盛植梅花著名。唐陸希聲有《梅花塢》詩。
1.亦稱"梅花屋主"。
2.明王冕的別號。
1.指信函。
1.指梅花形的洞眼。
1.驛站的美稱。
1.《梅花三弄》的別名。
2.詞牌名。一名《貧也樂》。雙調,五十七字。前段七句,三仄韻,三平韻(又一體為五平韻﹑一疊韻);后段六句,兩仄韻,兩平韻,一疊韻。
3.詞牌名。一名《小梅花》。一百十四字,即五七字體再加一疊。
1.指好友的約會。
1.見"梅花紙帳"。
1.梅花障扇。古代帝王儀仗的一種。
1.布成梅花狀的地雷陣。
1.一種由多樣物件組合﹑裝飾而成的臥具。
1.古時女子妝式,描梅花狀于額上為飾。相傳始于南朝宋壽陽公主。
1.亦稱"梅花拳"。
2.武術拳種。要求立于木樁上練習。故全名為"干枝五式梅花樁"。樁凡五根,植地成梅花形。基本技術為五種樁步的靜力練習。套路無一定式,變化多端,活而不亂。勢如行云流水。常見的布樁圖形有北斗樁﹑三星樁﹑繁星樁﹑天罡樁﹑八卦樁﹑五行樁﹑九宮樁等。
1.梅花。元王冕有《梅華傳》,收輯古來有關梅的故事。
1.一種似薔薇的樹。
1.指黃梅雨。
1.指梅花的精神。
1.指五代畫家梅行思所畫的雞。
1.指京劇梅派藝術。
1.指梅花瓣。
1.梅制的蜜餞,梅脯。
1.梅子的漿汁。
1.梅子制成的果醬。
1.山名。在今福建省建甌縣境。傳說為漢梅福煉藥升仙處。
1.梅實干制成的果餌。
1.見"梅勒章京"。
1.亦稱"梅勒額真"。亦稱"梅楞章京"。
2.滿語。清代八旗官名。順治十七年后改稱副都統。
1.見"梅勒章京"。
1.猶梅腮。
1.指會稽(今浙江紹興)禹廟的大梁。
2.泛指宮殿的大梁。
1.猶言望梅止渴。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梅雨。
1.山名。即大庾嶺。五嶺之一。在江西﹑廣東交界處。古時嶺上多植梅,故名。
2.山名。亦名飛鴻山,在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據傳梅福曾學道于此,因以得名。其嶺岡巒起伏,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嶺上有梅仙壇。現建有賓館,為避暑旅游勝地。
3.山名。亦作"梅領"。在江西省寧都縣東北。
1.見"梅嶺"。
1.指春意。
1.偃臥如龍形的老梅樹。
1.梅子與鹽。均調味品。
1.突厥語的譯音。亦譯作"梅録"﹑"梅落"。古代回紇官爵名。
1.見"梅祿"。
1.昏暗不清貌。
1.含有醋意的目光。
一條直線截△abc的三條邊bc、ac、ab(或其延長線)所得的交點分別為x、y、z,則bxxc·cyya·azzb=-1。由古希臘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梅內勞斯發現而得名,其逆命題也成立。
1.京劇流派之一。京劇著名演員梅蘭芳演青衣,兼演刀馬旦。他在長期舞臺實踐中,對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化妝各方面都有所創造發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很大,世稱"梅派"。
1.梅花瓣。
2.喻雪花。
3.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