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時對黃鶯的美稱。
1.傳說中的仙人。相傳為晉道士﹐汝南人﹐學道于吳猛﹐后舉孝廉﹐曾為旌陽令。感晉室棼亂﹐棄官東歸﹐周游江湖。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飛升。世稱許真君或許旌陽。見《太平廣記》卷十四引唐無名氏《十二真君傳.許真君》。
1.見"許由"。
1.指潁水。相傳許由洗耳于潁水濱﹐故稱。
1.泛指隱者舀水的器皿。典出漢蔡邕《琴操.箕山操》﹕"許由者﹐古之貞固之士也。堯時為布衣﹐夏則巢居﹐冬則穴處﹐饑則仍山而食﹐渴則仍河而飲。無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飲之。人見其無器﹐以一瓢遺之。由操飲畢﹐以瓢掛樹。風吹樹動﹐歷歷有聲﹐由以為煩擾﹐遂取損之。"
1.謂結交引為知己。
2.稱許。
1.允許﹔答應。
1.指相傳全家拔宅飛升的晉道士許遜的家宅。
1.唐代許遠﹑張巡的并稱。
1.即許遜。
1.東漢經學家許慎﹑鄭玄的并稱。
1.猶許下。
1.稱許﹔看重。
1.準許。
1.許配。
1.吼叫。
1.漢匈奴單于名。
1.謂雉鳴叫。
1.語出《莊子.大宗師》。喻指撫慰或救助。
1.謂言語和悅。
1.猶呴沫。喻慰藉;救助。
2.指吹泡吐沫。
1.語本《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互相救助。
1.同"呴俞"。
1.謂道家的吐納之術。
1.溫和貌。
2.道教稱心臟之神。
1.形容言語絮叨。
1.用《莊子》典。比喻身處困境。
1.比喻撫慰。
1.亦作"呴諭"。亦作"呴喻"。
2.化育愛撫。
3.和悅溫順貌。
1.同"呴俞"。
1.怒吼;大叫。
1.見"呴俞"。
1.見"呴俞"。
1.和悅美好貌。
1.喜悅自得貌。
1.撫育。
1.猶欣然。
1.謂談笑。
1.自得貌。
2.象聲詞。
1.嫵媚姣好。詡﹐通"嫵"。
1.張大﹔發揚。
1.夸張。
1.歡喜自得貌。
2.生動,活潑。
3.徐徐﹑微動貌。
生動逼真,就像活的所畫花鳥,栩栩如生。
1.猶栩栩如生。
1.《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后因以"栩栩園"指夢鄉。
1.清酒。
1.茂盛貌。
2.清風吹拂貌。
3.水清澈貌。
1.指文字學。東漢許慎著有《說文解字》,故稱。
1.酒器。
1.揮發性的物質溶解在酒精中所成的制劑。簡稱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