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帶嚼子的馬籠頭。
1.
馬籠頭。
1.出自《太平御覽》縱銜則往,攬鞚則止。
2.出自《宮詞》上得馬來才欲走,幾回拋鞚抱鞍橋。
3.出自《一瓢詩話》〔蔡天啟〕卷袖而起,躍身直上,不假轡鞚,刬馳數十里而回。
2.
借指馬。
1.出自《文選·鮑照〈擬古〉詩》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
2.出自《和裴舍人觀田尚書出獵》飛鞚擁塵寒草盡,彎弓開月朔風生。
3.出自《粉蝶兒·送李味莊觀察報最赴都》套曲早博得天顏喜動,展恩光照耀了江南歸鞚。
3.
謂控制、駕馭馬匹。
1.出自《虢國夫人夜游圖》詩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蹋飛龍。
2.出自《夷堅甲志·太山府君》馭卒鞚大馬,甚神駿。
3.出自《聊齋志異·鳳仙》偶在途中,遇女郎騎款段馬,老仆鞚之,摩肩過。
4.
引申指羈絆。
1.出自《長生殿·重圓》跳出癡迷洞,割斷相思鞚。
5.
古代樂器名。鼓的一種。
1.出自《新唐書·禮樂志》土則附革而為鞚,木有拍板、方響,以體金應石而備八音。
2.出自《遼史·樂志》散樂器……腰鼓、大鼓、鞚、拍板。
6.
鼓腔。
1.出自《元史·禮樂志》次十隊,婦女八人,花髻,服銷金桃花衣,搖日月金鞚稍子鼓。
1.猶鬼謀。
1.鬼兵中之士卒。
2.漢張魯五斗米道初級道徒的稱謂。
1.舊時泛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
1.謂人說話虛妄不實。亦指說話虛妄不實的人。
1.猶鬼工。
1.祭山。
1.同"庪縣"。
1.在日晷儀上投射的日影長短的度數。一年之內夏至日影最短,一日之內正午日影最短。古人根據晷度變化測定時序時間,定一年的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同時認為晷度變化與人事變化相應,與吉兇休咎相聯系。
1.猶片刻。
1.亦作"晷影"。
2.晷表之投影;日影。
3.日晷儀。
4.指時間;光陰。
1.晷與漏。古代測時的儀器。
2.頃刻;片刻。
3.指時刻,時間。
1.圭表上投射的日影。
2.指日月星。
1.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
1.見"晷景"。
1.指太陽運行。
1.日影偏西。謂天晩。
1.即晷表。
1.通流大川。亦泛指流水。
1.詭辯。
1.謂二簋之食。
1.簋與簠。盛黍稷的祭器。
2.借指禮儀。
1.指盛在簋內的黍稷。
1.亦作"簋飱"。
2.盛在簋內的熟食。
3.謂一簋熟食。
1.見"簋飧"。
1.蟲名。即蜉蝣。
1.謂劊子手之輩。
1.執行死刑的人。
①舊時執行死刑的人。②比喻屠殺人民的人。
1.觸目,刺眼。
1.猶言嘔心瀝血。
1.謂雕琢。
1.見"劌鉥心腑"。
1.挑剔,剔出。
1.見"劌目怵心"。
1.形容費盡心思,刻意為之。
1.見"劌心刳肺"。
1.同"劌鉥心腑"。
1.唐宋都市中代客保管金銀財物的商鋪。宋時許多柜坊已成為游手無賴之徒銷熔銅錢﹑進行賭博非法行為的場所。
1.木名。
1.舊時稱會計﹑財務人員。
1.木名。,即杞柳。
1.指柜子的編號牌。
1.見"蹇人上天"。
1.指駑弱的牲口。
1.困窘;不順利。
1.駑鈍懶慢。
①遲鈍不順言語蹇澀。②困頓命運蹇澀。
1.見"蹇澀"。
1.揭衣;用手提起衣裳。蹇,通"褰"。
1.指忠直之士。蹇,通"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