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力從較硬的東西上一點一點地咬下來。
2.
動詞
比喻努力學習、刻苦鉆研。
1.
一點一點地往下咬。
1.出自《西游記》〔行者〕即現了原身,坐在柜里,將桃子一頓口啃得乾乾凈凈。
2.出自《紅樓夢》生平最喜啃骨頭,每日務要殺雞鴨,將肉賞人吃,只單是油炸的焦骨頭下酒。
3.出自《上海的早晨》她手里拿著一塊油炸童子雞腿,一邊細細啃著,一邊慢吞吞地說。
2.
比喻刻苦鉆研。
1.出自《海天蒼蒼》才良愛書愛的要命,八歲上就抱著一大本《三國演義》死啃。
2.出自《小說選刊》據說她對業務肯鉆研,沒事就抱著一本厚厚的《無線電電工原理》在那里啃。
1.虛弱。
1.《易.蒙》"困蒙,吝。"本指困于蒙昧而舉措艱難,后指憂患。
1.復姓。
1.疲乏煩悶。
2.謂悶脹不適。
1.處于困境的蒙昧之人。
2.猶窘迫。
1.刻苦勤奮。
1.困難疾苦。
1.猶苦惱。
1.困乏饑餓。
1.艱難窘迫。
1.艱難窘迫。
1.擾亂,侵害。
圍困并攪擾游擊隊四處出擊,~敵軍 ㄧ這幾天被一種莫名的煩亂所~。
1.困窘和侮辱。
1.困窘而毀敗。
在被圍困的情況下堅守(防地)~孤城。
1.被圍困的野獸。比喻處絕境中的人。
1.方言。睡覺。
1.匱乏蕭條。
1.困倦的樣子。
1.苦難。
1.怯弱。
2.圍困拘囚。
1.猶困怨,困病。
1.同"困餒"。
1.謂生活貧苦,地位低下。
1.見"困心衡慮"。
1.亦作"困心橫慮"。
2.謂心意困苦,憂慮滿胸。亦指費盡心思。語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朱熹集注"事勢窮蹙,以至困于心,橫于慮,然后能奮發而興起。"焦循正義"蘇秦夜發書伏誦,引錐自刺其股,可謂困心橫慮矣。"
1.有所不通才學習。語出《論語.季氏》"困而學之,又其次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困,謂有所不通。"后用以指刻苦學習。
1.困苦抑郁。
2.猶壓抑。
1.困頓貧乏。
1.困頓挫折。
1.克服困難以獲得知識,努力實踐以修養品德。語出《禮記.中庸》"或困而知之……或勉強而行之。"朱熹集注"困知勉行者,勇也。"
1.指處境困窘的人。
2.困頓,不順遂。
3.猶囚困。
1.謂堵塞不通。
1.圍困阻隔。
1.酣醉,大醉。
1.普遍施及﹐廣被。
擴大編制(多用于軍隊)~隊伍。
使(范圍、規模等)比原來大~生產ㄧ~戰果ㄧ~眼界ㄧ~影響ㄧ~耕地面積。
擴大原有規模的再生產。參看〖再生產〗。
1.寬廣淡泊。
1.猶擴大。
擴充軍備。
1.蒙古語。意為青色。
1.廓清﹐肅清。
1.見"擴音器"。
體育運動用的一種輔助器械,上面裝有彈簧,練習時用雙手把它拉開,能增強胸部和臂部肌肉的力量。也叫拉力器。
1.亦稱"擴聲器"。
2.用來擴大音量的器具。亦以喻受人主使而發言的傀儡。
放大洗印(照片)~機ㄧ~彩色照片。
1.查編戶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