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男子戴的一種帽子。
2.
名詞
舊時稱低級武官。
3.
形容詞
放在前面的。
4.
名詞
(Biàn)姓。
1.
亦作“覍”。
2.
加弁;加冠。
1.出自《書·金縢》王與大夫盡弁,以啟金縢之書。
2.出自《詩·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礦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3.
放在前面。參見“弁言”、“弁端”。
1.出自《送徐鐵孫序》乃書是言以弁君之詩之端。
2.出自《軍次實錄》爰為之序以弁其首,名其書曰《軍次實錄》。
4.
清代用以稱基層武官。如:弁目。
1.出自《清會典事例·兵部三·官制》二十六年察哈爾設都統一人……所有該處弁兵,毋庸京師八旗都統兼轄。
5.
徒手搏斗。
1.出自《漢書·甘延壽傳》試弁,為期門,以材力愛幸。
6.
驚懼;戰抖。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下》乃壬午哺時,有列風雷雨發屋折木之變,予甚弁焉,予甚栗焉,予甚恐焉。
2.出自《酷吏傳·嚴延年》即收送獄。夜入,晨將至市論殺之,先所桉者死,吏皆股弁。
3.出自《遼史·耶律弘古等傳論》諸部震懾,聞鼙鼓而膽落股弁。
7.
快速;急促。
1.出自《禮記·玉藻》弁行,剡剡起屨。
8.
姓。漢有弁嚴子。
1.出自《漢書?東方朔傳》弁嚴子為衛尉,皋陶為大理。
9.
古代貴族的一種帽子,通常穿禮服時用之(吉禮之服用冕)。赤黑色的布做的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
1.出自《詩·小雅·??弁》有??者弁。
2.出自《禮記·雜記上》大夫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己。
3.出自《江墅言懷》詩野弁欹還整,家書拆又封。
10.
武官服皮弁,因稱武官為弁。
11.
泛指帽子。
1.出自《江墅言懷》詩野弁欹還整,家書拆又封。
1.持弓弩的騎兵。
1.猶彀弓。
1.持弓弩的騎兵。
1.猶擴張。
〈書〉箭能射及的范圍,比喻牢籠.圈套入我~。
同‘構’。
1.制造讒言。遘,通"構"。
1.謂遇到好時機。
1.結怨,交惡。遘,通"構"。
1.遭亂。
2.制造糾紛。遘,通"構"。
1.作亂。遘,通"構"。
1.相逢;聚會。
2.投合;攀附。
1.造成禍亂。遘,通"構"。
2.遭遇禍患。
1.猶遭際。
1.猶作奸。做奸逆不法之事。遘,通"構"。
1.猶締結。遘,通"構"。
1.遭遇災難。
1.見"遘愍"。
1.亦作"遘閔"。
2.遭遇憂患。
3.特指遭遇父母之喪。
1.結成怨仇。遘,通"構"。
2.遭遇災難。
1.造反,發動叛亂。遘,通"構"。
1.猶構扇。挑撥煽動。遘,通"構"。
1.遇到好時機。
1.謂遭遇災禍。
1.遇屯卦,屯卦為難,故指遭難。
1.亦作"遘忤"。
2.謂作亂。遘,通"構"。
1.遭逢。
1.指野雞鳴叫。古代認為是一種變異之兆。
1.鹹鵒。俗稱"八哥"。雊﹐通"鹹"。
1.猶雉雊。指變異之兆。
1.殷高宗祭成湯﹐野雉飛登祭鼎而鳴的故事。古代認為是變異之兆。
1.見面。
1.猶覯閔。遭遇困病。
1.遭憂;遭災。
1.遭受欺侮。
1.會面。
1.相遇。語出《詩.召南.草蟲》"亦既覯止,我心則降。"毛傳"止,辭也。覯,遇。"
1.催逼;強迫。
1.商船。
1.猜測。
1.商船。
1.搞;弄;收拾。
1.計議;撥弄。
1.估計,估量。
估計成堆商品的數量或價格。
1.經商,販賣。
1.舊時買賣,商人將貨物估定價錢,當眾喊出,稱"估喝"。
1.指商船。
根據某些情況,對事物的性質、數量、變化等做大概的推斷~他今天會來ㄧ最近幾天~不會下雨。
估計商品的價格請給這件古董估個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