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不規則的,不正常的。
2.
形容詞
偏。
3.
數詞
〈書〉數的零頭。
1.
原指不規則的田。引申指不整齊的,不正規的。參見“畸形”。
1.出自《荀子·天論》老子有見於詘,無見於信;墨子有見於齊,無見於畸。
2.出自《南腔北調集·搗鬼心傳》他無論怎么怪,怎么畸,總有一個限制:孿兒……卻不會將頭生在屁股上。
3.出自《說文·田部》畸,殘田也。
4.出自《正字通·田部》井田為正,零田不可井者為畸。
2.
零頭,馀數。
1.出自《論語·學而》千乘之賦,其地千成,居地方三百一十六里有畸。
2.出自《資治通鑒·唐中宗神龍元年》是歲,戶部奏天下戶六百一十五萬,口三千七百一十四萬有畸。
3.出自《吳城萬壽宮碑銘》為日計八年,費錢至八百萬有畸。
3.
脫俗的;超群的。參見“畸人”“畸士”。
1.出自《莊子·大宗師》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2.出自《幽事》詩野館多幽事,畸人無俗情。靜分書句讀,戲習酒章程。
3.出自《飲酒和陶韻》幽谷有畸人,忍饑不肯仕。鄰國聞其名,豈曰少知己。
4.出自《從戎紀略》察形勢,訪奇杰,燕趙畸人俠客,翕然與游。
5.出自《〈癸辛雜識〉序》余臥病荒間,來者率野人畸士,放言善謔,醉談笑語,靡所不有。
6.出自《池北偶談·談獻一·畸士》鼎革之際,不乏畸士。
7.出自《隨園詩話補遺》詩往往有畸士賤工脫口而出者。
4.
偏離;偏頗。參見“畸重畸輕”。
1.出自《荀子·天論》故道之所善,中則可從,畸則不可為,匿則大惑。
5.
單數的;奇數的。跟“雙”“偶”相對。參見“畸日”。
1.出自《新唐書·李遜傳》故事,天子以畸日聽政,對群臣。
6.
古稱軍隊陣形的一翼。
1.出自《國語·吳語》董褐將還,王稱左畸曰:“攝少司馬……坐于王前。”
1.謂有某種技能或本事。
1.謂兩雄不并立。存孝﹐五代李克用的養子李存孝。彥章﹐五代朱溫的部將王彥章。兩人均有勇力﹐李更在王之上﹐故謂。
1.用在整數后﹐表示整數外尚有余數。
1.佛教語。指世間一切有煩惱的事物。漏﹐或譯為煩惱。
1.謂生﹐生存。
2.指有祿位的人。
1.古國名。姜姓。傳為四岳之后。其國故址在今河南南陽西。春秋初年為楚國所滅。有﹐詞頭。
1.有理;有序。
1.古國名。為商所滅。有﹐詞頭。
2.指洛水。有﹐詞頭。
1.怠慢。表示招待不周的客套話。
1.形容明了而有條理。
2.形容真切。
1.有辦法。謂得其關鍵或訣竅。
1.古國名。亦稱三苗。堯﹑舜﹑禹時代我國南方較強大的部族﹐傳說舜時被遷到三危。有﹐詞頭。
1.古國名。有﹐詞頭。為桀所滅。故址在今山東省金鄉縣東北﹐舊名緡城阜。
1.出名。謂名字為大家所知。
2.有正當理由。
3.道家指萬物本原的命名。與"無名"相對。
1.見"有名無實"。
1.亦作"有名亡實"。
2.謂空有名義或名聲而沒有實際。語本《國語.晉語八》"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1.指明朝。有﹐詞頭。
1.天命。有﹐助詞。
2.天命所歸之人。古代稱天子。
3.由命運主宰。
1.謂人人都看見﹐極其明顯。
1.謂看見的人都贊賞﹑賞鑒。
1.猶言有眼無珠。
1.見"有奶便是娘"。
1.比喻只要有好處﹐就可以不講原則。
1.見"有奶便是娘"。
1.古國名◇用作姓氏。有﹐詞頭。
1.謂勢不兩立。
①豐收之年五谷皆熟,為有年也。②多年豢之有年|予與公相知有年矣。
1.猶言上年紀。
1.謂日子拖得長久﹐沒有確定的期限。
1.比喻當達不到原有條件時﹐則降格以求。
1.謂少女愛慕異性。
1.方言。有希望。
1.有希望;有前途。
1.有底﹐有把握。
將罪犯定期監禁于特定場所的刑罰。在我國,其期限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在數罪并罰或死緩減為有期徒刑時可以到二十年。在監獄或其他勞動改造場所執行,有勞動能力的實行勞動改造。服刑期間確有悔改或立功表現的,可以依法減刑或假釋。
1.謂子肖其父。語本《孔叢子.居衛》"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1.有馀。
1.謂神氣飽滿。
2.生氣﹐心中不快。
1.見"有氣無力"。
1.形容委頓虛弱或無精打采。
1.形容家中非常貧困﹐無米下鍋。
1.喻指大處用錢﹐小處吝嗇。
1.猶言有錢使得鬼推磨。
1.形容金錢萬能。謂只要有錢﹐什么樣的事情都能辦到。
1.謂既有錢財﹐又有勢力。
1.猶在行﹐有竅門。
1.成婚;結親。
1.指清代。有﹐詞頭。
1.頭腦清楚。
2.方言。懂得事理;有分寸。
1.有情感。
2.有交情;有情義。
3.指男女間互相有愛戀之情。
4.有情致。
5.佛教語。梵語sattva的意譯。也譯為眾生。指人和一切有情識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