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骯臟。
2.
名詞
〈書〉廁所。
3.
名詞
豬圈。
4.
形容詞
〈書〉混亂。
1.
亂;混亂。
1.出自《圣主得賢臣頌》雖崇臺五層,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2.出自《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今以郎官去留,何至上封事????,徒溷宸慮哉!
3.出自《徐霞客游記·黔游日記二》有穴紛駢縱橫如“亦”字,故名其地曰“亦字孔”。今訛為“亦資孔”,乃土音之溷也。
2.
雜;混雜。
1.出自《易·噬嗑》剛柔分動而明
2.出自《新唐書·沙陀傳》始,沙陀臣吐蕃,其左老右壯,溷男女,略與同,而馳射超悍過之。
3.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府判讀罷道:“既有風致,又帶詼諧,如此女子,豈可使溷于風塵之中?”
3.
同“混”。茍且過活。
1.出自《與陳君舉書》亮今年本無甚事,但隨分溷過,時節亦殊不覺。
2.出自《上巳后一日楚傖招飲酒后出示分湖吊夢圖》詩急忙喚醒瑤臺夢,已溷紅塵十七年。
4.
混濁;污濁。
1.出自《文選·賈誼〈吊屈原文〉》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為廉。
2.出自《漢書·諸葛豐傳》邪穢濁溷之氣,上感于天。
5.
污辱;瀆犯;打擾。
1.出自《孔子家語·儒行解》儒有不隕獲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不溷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故曰儒。
2.出自《新唐書·張萬福傳》〔萬福〕謂使者:“為我白公,妻老且丑,不足溷公意。”卒不行,人稱其直。
3.出自《資治通鑒·周赧王四十五年》今者寡人得見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廟也。
4.出自《窮鬼傳》先生無所用余,余亦無敢久溷先生也。
6.
污物;糞便;便溺。
1.出自《世說新語·排調》謝幼輿謂周侯曰:“卿類社樹,遠望之,峨峨拂青天;就而視之,其根則群狐所托,下聚溷而已。”
2.出自《侯鯖錄》川中一士人作食菜詩十余韻,其警句云:“溲頻傾綠水,溷急走青蛇。”
3.出自《江鄰幾雜志》蘇大舜,元為浙憲,登杭州黃皮塔,索溷床,溷於其顛,群僧惡之。
7.
廁所。
1.出自《釋名·釋宮室》廁,雜也……或曰溷,言溷濁也。
2.出自《晉書·文苑傳·左思》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3.出自《新唐書·忠義傳下·黃碣》抵溷中,夷其家百口,坎鏡湖之南同瘞焉。
4.出自《夜譚隨錄·張五》汝起點燈,我暫出解手便轉也。乃啟門至巷內,方欲登溷,忽有二人過其前。
8.
圈;養牲畜禽獸之處。
1.出自《論衡·吉驗》我故有娠,后產子,捐於豬溷中。
1.才略;智略。
1.見"賢妻良母"。
1.賢明的州郡長官。
1.見"賢內助"。
1.賢惠能干的妻子。亦用以敬稱他人妻室。
1.有德行有才能。
2.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1.見"賢俊"。
1.有才德的女子。
2.敬稱他人之女。
1.賢惠的配偶。
1.賢慧的妻子。
2.尊稱人妻。
1.賢德的朋友。
1.賢惠的配偶。
1.對丈夫是賢惠的妻子,對子女是慈善的母親。
1.長輩對子侄輩或先生對門生弟子的愛稱。
1.有德行有勇力。
1.賢人巧匠。
1.對親戚的尊稱。
1.古代夫婦間的愛稱。
2.古代君對臣的愛稱。
1.有才德的人。
2.濁酒的別名。
1.指濁酒。
1.賢明的人。
2.賢良仁愛。
1.指魏晉間"竹林七賢"中的阮籍﹑阮咸叔侄二人。
1.賢明善良。
2.指賢明善良的人。
1.謂身分高貴。
1.賢明的名聲。
1.指賢達名流。
1.敬稱人之外甥。
1.道德才智極高。
2.道德才智極高的人。
3.佛;菩薩。
4.賢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稱。
1.志行高潔﹑才能杰出的人。
1.對人妻室的尊稱。
1.賢明的地方官。
1.佛教菩薩名。
2.唐代高僧法藏,西域康居人。為華嚴宗的創立者。通稱賢首大師。
1.山名。在河南省信陽縣西南,亦名賢隱山。
2.樂府鼓吹曲名。
1.中國佛教派別之一。其實際創始人唐法藏,字賢首,通稱"賢首大師",故名。又因以《華嚴經》為主要經典,故亦稱"華嚴宗"。參見"嚴宗"。
1.語本《周禮.地官.鄉大夫》"鄉老及鄉大夫群吏獻賢能之書于王。"賢能之書,謂舉薦賢能的名錄,后因以"賢書"指考試中式的名榜。
1.對他人叔叔的敬稱。
1.形容女子德性佳美。
2.指德性佳美的女子。
1.先賢的著述。
1.對人孫子的敬稱。
2.賢惠的子孫。
1.指黃金臺。相傳戰國燕昭王筑臺而置金,以求天下賢士,故稱。
1.有德行的君王。
2.匈奴貴族的封號。有左賢王﹑右賢王。共同襄助大單于處理國事。
1.有才德有聲望的人。
1.繪有孔子七十二弟子等賢人肖像的廊屋。
1.賢能英武。亦指賢能英武的人。
1.對他人子嗣的敬稱。
1.語出《論語.學而》"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本謂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1.險阻陡峭。
2.超然突立。
1.危險傾側。
1.邪惡之心。
2.危險的情況。
1.崎嶇曲折。
2.邪惡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