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宿愿。
1.詈詞。沒出息的老家伙。
1.詈詞。謂年老該死。
2.為對老年人的貶稱。
1.年老糊涂﹐不明事理。
1.謂年老不中用。
〈方〉財主(多指地主)。
1.野生的人參。
1.謂年老猶作繭自縛。
1.詈詞。謂粗野之人。
2.無賴相呼之稱。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自鎮江而下,浙閩沿海之地,無賴相呼曰老傖。"
1.老仆。
1.草率;潦草。
1.極貪食的人。
2.借指嘴。
1.年老之臣的自稱。
2.指任職較久﹑齒德俱尊之臣。
閱歷多,辦事穩重。
1.同"老成練達"。
1.年高有德的人。
2.指年老敦厚者。
3.特指舊臣。
4.練達持重的人。
1.謂謹于言﹐語言蹇澀。
1.指醇酒﹑好酒。
1.《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后稱椿木為"老椿"﹐寓壽考之意。
1.猶言老笨蛋。
1.年老憔悴。
1.對老年寒士的蔑稱。
①〈書〉年老少壯不努力,~徒傷悲。②排行第一的人。③〈方〉木船上主要的船夫,也泛指船夫。④很;非常(多見于早期白話)心中~不忍。
1.老大爺。
1.古老的大國。常指古老積弱的舊中國。
1.對同輩年長女性的尊稱。
1.舊時官場用語。尊稱年老位尊的人。
2.舊時官場用語。尊稱對方的父親。
1.老半天。
1.見"老大徒傷悲"。
1.年紀很大而一事無成。
1.老而跛者。
1.老練。
2.穩妥﹐恰到好處。
1.潦倒﹐落拓。
1.明清時大僚對各道御史的尊稱。
1.根底﹐原有的基礎。
2.老底。內情﹐底細。
3.方言。從前;原來。
1.鷹屬的泛稱。
過去的老主張、言論又重新提出來這不過是略換花樣、老調重彈罷了。
1.古代的法官。李,通"理"。
1.見"李廣未封"。
1.東漢李膺與郭泰的并稱。按,郭泰,《后漢書》作者范曄避父諱鴽@郭太。參見"李郭仙","李郭同舟"。
2.唐代名將李光弼與郭子儀的并稱。
1.見"李郭同舟"。
1.《后漢書.郭太傳》"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乃游于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師◇歸鄉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后因以"李郭同舟"﹑"李郭同船"比喻知已相處,不分貴賤,親密無間。
1.《后漢書.郭太傳》載,李膺與郭泰同舟而濟,從賓望之,以為神仙,故稱"李郭仙舟"◇常用為友人相親之典。
1.指高朋雅會所乘之舟。喻知己相處,親密無間。
作家。江蘇鹽城人。曾任天津鐵路文工團和中國人民志愿軍文工團創作員、全國鐵路文工團編劇、中國作協理事。著有短篇小說集《第一杯苦酒》,長篇小說《花園街五號》、《冬天里的春天》等。
電影導演。遼寧錦州人。曾就讀于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1948年在香港從影。執導的《貂蟬》、《江山美人》、《后門》、《大軍閥》,均獲亞洲影展獎;《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施》、《緹縈》、《乾隆下江南》、《乾隆下揚州》,均獲金馬獎;《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特別獎。
1.明詩人李夢陽﹑何景明﹑王世貞﹑李攀龍的并稱。
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唐皇室遠支。因避家諱而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曾任奉禮郎。詩作多寄情于神仙鬼魅世界,表現懷才不遇之感。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有《昌谷集》。
1.《三國志.吳志.孫休傳》"丹陽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衡每欲治家,妻輒不聽,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龍陽汜洲上作宅,種甘橘千株。臨死,敕兒曰'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后遂稱橘子為"李衡奴"。
1.古代風俗,婦女于立夏日取李汁和酒飲之,稱為"李會"。
1.特指唐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