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蓋子。
1.出自《儀禮·士虞禮》命佐食啟會。
2.
會合;聚會。
1.出自《書·洪范》會其有極,歸其有極。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五人共會其體,皆是。
3.出自《封建論》德又大者,方伯、連帥之類,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會於一。
4.出自《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5.出自《兒女英雄傳》便催著公子會著那一起客人同走。
6.出自《井岡山會師》詩革命雄師會井岡,集中力量更堅強。
3.
符合;相合。
1.出自《管子·法禁》上明陳其制,則下皆會其度矣。
2.出自《顏氏家訓·書證》且鄭玄以前,全不解反語,《通俗》反音,甚會近俗。
3.出自《畫水記》近歲成都人蒲永升,嗜酒放浪,性與畫會。
4.
盟會。
1.出自《禮記·檀弓下》周人作會而民始疑。
2.出自《孟子·告子下》葵丘之會,諸侯束牲載書而不歃血。
3.出自《論衡·書虛》葵丘之會,桓公驕矜,當時諸侯畔者九國。
5.
開會議論。
1.出自《韓非子·八經》是以事至而結智,一聽而公會。
6.
今泛指有一定目的的聚會或集會。
1.出自《朝花夕拾·范愛農》有幾個人便秘密地開一個會,籌集川資。
2.出自《把一切獻給黨·轉移》我忍著痛演完了歌劇《一根扁擔換支槍》,不料散會后就站不起來了。
7.
會見;會面。
1.出自《左傳·文公八年》冬,襄仲會晉趙孟于衡雍,報扈之盟也。
2.出自《玉嬌梨》蘇友白忙到后園門首來會盧夢梨。
3.出自《四世同堂》今天,他是來會錢先生。
8.
特指宴請。
1.出自《親家會賓客》詩親家會賓客,在席有尊卑。
2.出自《青瑣高議前集·荔枝詩》吾儕今日會佳賓,滿酌洪鐘酒數巡。
9.
指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主要城市。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魚鹽。臨菑亦海岱之閑一都會也。
2.出自《九成宮頌》名都廣會,閭閻萬室。
3.出自又如:省會。
10.
時機;機會。
1.出自《孫臏兵法·兵失》兵不能昌大功,不知會者也。
2.出自《后漢書·周章傳論》將從反常之事,必資非常之會。
3.出自《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今日承老師以令孫相托,此乃門生報德之會也。
4.出自《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夫激蕩之會,利於乘時。
11.
配偶;匹配。
1.出自《風俗通·佚文》汝南張妙會杜士。
12.
引申為交配。
1.出自《論衡·奇怪》牝牡之會,皆見同類之物,精感欲動,乃能授施。
13.
音節;節奏。
1.出自《周禮·春官·大胥》以六樂之會正舞位。
2.出自《莊子·養生主》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3.出自《文選·嵇康〈琴賦〉》激清響以赴會,何弦歌之綢繆。
14.
領悟;理解。
1.出自《韓非子·解老》其智深則其會遠。
2.出自《擬古諷》詩余心甘至愚,不會皇天意。
3.出自《蝶戀花》詞草色山光殘照里,無人會得憑欄意。
4.出自《申屠氏》方蛟會得他主人意,湊到主人耳朵邊,口里不住說。
15.
熟習;通曉。表示懂得怎樣做或有能力、善于做某事。
1.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年才長大,稍會東西,不然遣學經營。
2.出自《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主人曰:“此中人會妖法,宜早回來。”
3.出自《西游記》前日老師父附耳低言,傳與你的躲三災變化之法,可都會么?
4.出自《花城》而南方的人們也真會安排,他們選擇年宵逛花市這個節目作為過年生活里的一個高潮。
16.
理趣。
1.出自《飲酒》詩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17.
指懂事;知趣。
1.出自《水滸傳》是會的將來還我,佛眼相看,你若不還我,叫你目前流血!
2.出自《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他肯留心,必然答笑,點頭須會,咳嗽便知。
18.
相成;調配。
1.出自《周禮·天官·食醫》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
19.
表示有可能實現。
1.出自《因記往事》若說是贊,則彼為巨盜,我為清官,我知爾這大頭巾決不會如此稱贊人矣。若說是贊,則彼為巨盜,我為清官,我知爾這大頭巾決不會如此稱贊人矣。
2.出自《老殘游記》龍叔,怎樣這時候會來?
3.出自《在和平的日子里》把混亂的人群,變為有組織的力量,奇跡就會出現。
20.
副詞。恰巧;適逢。
1.出自《詩·大雅·生民》誕置之平林,會伐平林。
2.出自《龍川別志》〔周高祖柴后〕行至河上,父母迓之。會大風雨,止於逆旅。
3.出自《元日》詩喜會牧馬收,岡巒乍清閑。
21.
副詞。應當;總會。
1.出自《董嬌嬈》詩終年會飄墮,安得久馨香?
2.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3.出自《隋唐嘉話》太宗曾罷朝,怒曰:“會殺此田舍漢!”
4.出自《題郭秀才釣亭》詩他年欲訪沙頭路,會自攜竿扣竹扉。
5.出自《送戰友南歸》詩嶺梅生春會有時,犁庭掃穴慶再造!
22.
連詞。相當于“與”“同”“和”。
1.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及者何?與也。會、及、暨,皆與也。
2.出自《清史稿·劉于義傳》上遣侍郎馬爾泰會查郎阿按治,于義坐奪官。
23.
猶類。
1.出自《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大須布施莫因循,免作青提一會人。
24.
猶回、遍。
1.出自《長安客舍敘邵陵舊宴》詩殘漏五更傳海月,清笳三會揭天風。
2.出自《菩薩蠻》詞嗚嗚曉角調如語,畫樓三會喧雷鼓。
25.
付給;支付。
1.出自《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二人又吃了一回,起身會鈔而別。
2.出自《儒林外史》彼此又吃了一回,會了帳。
3.出自《四世同堂》兩個人進了茶館,長順會了茶資。
26.
指文書。
1.出自《儒林外史》又過了幾天,府里會過來,催湯鎮臺出兵。
27.
宋代發行的一種紙幣“會子”的簡稱。
1.出自《貴耳集》孝廟在宮中,積三百萬見鏹,準備換會。
2.出自《西湖老人繁勝錄》街市點燈,慶元間,油錢每斤不過一百會。
28.
某些團體或組織。
1.出自《醒世姻緣傳》咱這繡江縣里有幾個懼內的人,要隨一道會,算計要足十個人,已是有了九個,只少一個。
2.出自《四世同堂》北平所有的會,高蹺,獅子,大鼓,開路,五虎棍,多啦!多啦!今兒個都出來!
3.出自又如:學會;聯合會;理事會。
29.
民間一種小規模經濟互助形式,入會者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輪流使用。
1.出自《儒林外史》正在各書店里約了一個會,每店三兩。
2.出自《海上花列傳》擬合一會幫貼雙寶。
3.出自《駱駝祥子》我給你個好主意:起上一只會,十來個人,至多二十個人,一月每人兩塊錢,你使頭一會。
30.
中醫經絡穴位名。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
31.
災厄;厄運。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上》〔王莽〕乃下詔曰:“予遭陽九之隘,百六之會。”
2.出自《清史稿·文宗紀論》文宗遭陽九之運,躬明夷之會。
32.
會試;會試及第。
1.出自《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時值三月三日,大開南省,會天下才人,盡呈卷子。
2.出自《富貴神仙》小舉人上京會試,太太囑咐道:“若會了便捎個信去,著你爹爹來家;不會,便親自去看。”
33.
相對。參見“會話”。
1.出自《爾雅·釋詁上》會,合也。
34.
表示很短的時間。參見“會子”、“會兒”。
1.出自《救孝子》只索打會官司,吃會痛苦,受會恥辱。
2.出自《暴風驟雨》這會大伙都沒說啥話,但也沒休息或打盹。老孫頭接二連三地跟那些從元茂屯出來的趕車的招呼,問長問短,應接不停。
35.
古代歷法用語。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為一運,三十運為一會,十二會為一元。每會一萬零八百年。參閱宋邵雍《皇極經世書》卷一。
36.
通“繪”。雜彩色。
1.出自《書·益稷》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
37.
通“禬”。祈福除殃的祭祀。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趙孟適南陽,將會孟子余。
2.出自《管子·幼官》會請命於天,地知氣和,則生物從。
38.
通“惠”。
1.出自《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如斯恩會最多,爭忍拋離出外。
2.出自《殺狗勸夫》我向住在哥哥嫂嫂家里,俺嫂嫂大賢會。
39.
姓。漢有會栩。見《廣韻·去泰》。
1.出自《廣韻?泰韻》會,姓。漢有會栩。
40.
舊時民間朝山進香或酬神祈年時所組織的集體活動。
1.出自《梼杌閑評》九龍山做會惑眾,豈有不在之理!
2.出自《聊齋志異·吳令》值神壽節,則居民斂貲為會,輦游通衢。
3.出自《浙東景物紀略·方巖紀靜》胡公神像是一位赤面長須的柔和長者,前殿后殿,各有一尊,相貌裝飾,兩都一樣,大約一尊是預備著于出會時用的。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