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重,用來指與自己中間隔著兩代的親屬。
2.
名詞
古同“增”。
3.
副詞
〈書〉還;尚。
4.
名詞
姓。
1.
副詞。乃;竟。
1.出自《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2.出自《敵戒》智能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3.出自《滯舟》詩曾無鳥禽樂,虛在人曹中。
4.出自《夜譚隨錄·某太醫》庸醫殺人,罪不容死,況趨勢貪利,曾不以病者為事,潦草匆忙,以藥人者乎?
2.
代詞。表示疑問。相當于“何”“怎”。
1.出自《論語·八佾》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2.出自《木樨》詩東風染得千紅紫,曾有西風半點香!
3.出自《菩薩蠻》詞多愁多病后,不識曾中酒。
4.出自《綺羅香》詞曾信有客里關河,又怎禁夜深風雨。
3.
重。指中間隔兩代的親屬。參見“曾孫”“曾祖”。
1.出自《左傳·昭公七年》余將命而子茍與孔蒸??之曾孫圉相元。
2.出自《論衡·初稟》棄事堯為司馬,居稷官,故為后稷。曾孫公劉居邰,后徙居豳。
3.出自《晉書·荀勖傳》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人,漢司空爽曾孫也。
4.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還有個曾孫,叫做卜兌,只有八歲,代人家放牛去了。
5.出自《文化三書·秦漢歷史數學》這一套致勝法寶……到他的曾孫漢武帝更能發揮,不過由于地位已經穩定,做的未免露骨,心也太狠。
6.出自《詩·周頌·維天之命》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
7.出自《古墓吟》物理自無定,曾孫非不賢。
8.出自《白虎通·宗族》宗其為曾祖后者,為曾祖宗。
9.出自《息國夫人墓志銘》夫人曾祖某,綏州刺史。
10.出自《書先世遺事》面峰府君,余祖之曾祖也。
4.
謙辭。猶末。參見“曾臣”。
1.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5.
舉起翅膀;飛舉。
1.出自《楚辭·九歌·東君》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
2.出自《文選·賈誼〈吊屈原文〉》見細德之險征兮,遙曾擊而去之。
6.
通“增”。增長;增加。
1.出自《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出自《鹽鐵論·詔圣》雖曾而累之,其亡益乎!
3.出自《唐宋六家文衡序》將刻諸梓,使子弟讀之,而曾曲阜所作四篇。
7.
通“橧”。參見“曾巢”。
1.出自《大戴禮記·曾子疾病》鷹隼以山為卑,而曾巢其上;魚鱉黿鼉以淵為淺,而蹶穴其中。
8.
通“憎”。厭惡;恨。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書趙王章》臣竊以事觀之,秦豈憂趙而曾齊哉?
9.
姓。春秋時有曾參。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出自《廣韻?登韻》曾,姓。
2.出自《通志?氏族略二》曾氏,亦作鄫,亦作繒。姒姓,子爵。今沂州承縣東八十里故鄫城是也。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襄六年莒滅之。鄫太子巫仕魯,去邑為曾氏。見世本。
10.
副詞。則。表示相承。
1.出自《淮南子·修務》三代與我同行,五伯與我齊智,彼獨有圣智之實,我曾無閭里之聞,窮巷之知者何?
11.
副詞。豈;難道。
1.出自《國語·吳語》越曾足以為大虞乎?
2.出自《莊子·應帝王》且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而曾二蟲之無知!
3.出自《寓簡》夫二事者,吾不以為難,而況貧賤者曾足以動吾心乎?
12.
副詞。一直;從來。
1.出自《五柳先生傳》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2.出自《聊齋志異·胭脂》竊見其獎進士子,拳拳如恐不盡;小有冤抑,必委曲呵護之,曾不肯作威學校,以媚權要。
1.瀟灑。謂舒暢輕快。
1.消失;離散;消除。
1.蕭森,蕭索。
2.消除;抵消。
1.猶耗盡。
1.見"消沉"。
1.猶言消聲匿跡。
1.見"消聲匿跡"。
1.本作"消聲滅跡"。
2.不公開講話,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不再出現。
1.見"消聲匿跡"。
1.事物漸漸減少以至沒有;事物不復存在。
1.礦物名。又叫火硝﹑甲硝石。是一種強氧化劑。在陰濕土壤中形成鹽花。經過煎煉,可用于醫藥或制造火藥﹑炸藥﹑肥料等。
1.即熟石灰。一種建筑上常用的材料,也是化工原料,又可作殺菌劑。
1.猶消退。
2.消耗,消損。
1.消化食物;助消化。
消失;逝去;看不見消逝的紅頭巾|看著他的背影漸漸消逝在遠處。
1.消溶,融化。
2.消除;解除。
1.享用;受用。
2.禁受;忍受。
1.銷售,賣出(貨物)。
1.謂身體消減變瘦。
1.見"消痚"。
1.猶消夏。
2.降溫消熱。
1.衰亡。
1.見"消鑠"。
1.亦作"消爍"。
2.消減;減損。指事物由多變少,由大變小,由盛而衰。
3.消亡;消融。
4.消耗;消磨。
1.消滅凈盡。
1.消帳。
1.消減;傷損。
2.消磨;磨損。
1.減少衰退;消減。
1.消散;消失。
2.寂寞冷落。
3.猶匱乏。
1.消除災患。
1.滅絕。
1.猶蕭條。謂衰微。
2.冷落,凄清。
1.停止;停歇。
2.安靜;安穩。
3.從容;舒徐。
1.消極頹廢。
1.減退;消失。
1.消退,退色。
1.滅亡;消失。
1.衰敗。
1.見"消息盈虛"。
1.指事物的盛衰變化或行為的出處進退。
1.謂避暑。
1.見"消閑"。
1.端詳;揣摩。
2.猶逍遙。
3.猶拖延。
1.猶剝削。
2.謂消瘦。
1.凋敝貌。
2.淡薄貌。
3.瀟瀟。微雨貌。
4.猶言受得了。
1.不慌不忙;安穩平靜。
1.悠閑自在﹑不慌不忙貌。
1.亦作"消疏"。
2.寂寞;冷落。
3.謂困乏,衰微,不景氣。
4.稀少;減少。
1.消失;止歇。
1.消散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