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表示某個集體或活動的標志;符號。
2.
美好的。
3.
徽州(舊府名,府治在今安徽歙縣)。
1.
亦作“幑”。
2.
繩索。參見“徽纆”。
1.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於是弛青鯤於網鉅,解頳鯉於黏徽。
2.出自《珠賦》連徽挺扠,灑網持枻。
3.出自《智囊補·兵智·凱口囤》人腰四徽一劍,約至木憩足,即垂徽下引人,人帶銃炮長徽而起。
3.
琴徽,系琴弦的繩。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
2.出自《金蓮記·彈絲》黛綠慵挑,金粉羞調,卸朱徽銀甲小。
3.出自《說文通訓定聲·履部》琴軫系弦之繩謂之徽。
4.
指七弦琴琴面十三個指示音節的標識。
1.出自《文選·嵇康〈琴賦〉》弦以園客之絲,徽以鐘山之玉。
2.出自《唐國史補》蜀中雷氏斫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
3.出自《雜著·琴律說》蓋琴之有徽,所以分五聲之位,而配以當位之律,以待抑按而取聲。而其布徽之法,則當隨其聲數之多少,律管之長短,而三分損益,上下相生以定其位。
4.出自《廣陽雜記》琴之十三徽,猶十二經絡之穴也。
5.
標志;符號。參見“徽識”。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揚徽者,公徒也。
2.出自《文選·潘岳〈閑居賦〉》其西則元戎禁營,玄幕綠徽。
3.出自又如:國徽;校徽;帽徽。
6.
束,系。參見“徽猛”。
1.出自《文選·揚雄〈解嘲〉》徽以糾墨,制以锧鈇。
7.
即綁腿。
1.出自《說文·糸部》徽,衺幅也。
2.出自《三禮名物通釋·衣服·韨舄》用布邪纏于腿者,謂之邪幅,亦謂之逼;漢時謂之行縢,謂之徽;今則謂之綁腿。
8.
止息。
1.出自《爾雅·釋詁》徽,止也。
2.出自《挽歌》悲風徽行軌,傾云結流藹。
9.
美,善。亦謂使完美、完善。
1.出自《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
10.
指美德,美善之行。
1.出自《文選·陸機〈擬行行重行行〉》此思亦何思,思君徽與音,音徽日夜離,緬邈若飛沈。
2.出自《譴瘧鬼》詩祖軒而父頊,未沫於前徽。
3.出自《送謝吉人之官江左序》既以上繩祖武,又以紹諸鄉先輩之徽。
11.
引申為盛,大。參見“徽祚”、“徽烈”、“徽績”。
1.出自《上〈白鳩頌〉表》是以玄扈之鳳,昭帝軒之鴻烈;酆宮之雀,征姬文之徽祚。
2.出自《與王將軍書》雀鼠雖愚,猶知徽烈。
3.出自《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其間明圣相因,憂亂繼作,未有不委用賢士,親近正人,而能紹興其徽烈者也。
4.出自《宋書·殷景仁傳》司空文成公景仁德量淹正,風識明允,徽績忠謨,夙達先照,惠政茂譽,實留民屬。
12.
通“揮”。彈奏。
1.出自《淮南子·主術訓》夫榮啟期一彈而孔子三日樂,感于和;鄒忌一徽而威王終夕悲,感于憂。
2.出自《抱樸子·擢才》白雪之弦,非靈素不能徽也;邁倫之才,非明主不能用也。
13.
通“揮”。輕疾。參見“徽車”。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徽車輕武,鴻絧緁獵。
2.出自《文選·揚雄〈羽獵賦〉》徽車輕武。
14.
通“褘”。佩巾。
1.出自《琴賦》新衣翠粲,纓徽流芳。
15.
見“徽嫿”。乖戾貌。
1.出自《廣成頌》徽婳霍奕,別騖分奔。
2.出自《廣韻·入麥》繣,徽繣,乖違。
16.
通“微”。隱微。參見“徽顯”。
1.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乾坤交泰而絪緼,嘉祥徽顯而豫作。
2.出自《文選李注義疏》“徽”與“微”通。《易·系辭》:“微顯而闡幽。”賦語當本此。
17.
通“煇”。光輝。
1.出自《蕭驃騎讓豫司二州表》雖仄影毗道,茍身贊德。朝徽不昭,民聽具溢。
2.出自《蕭重讓揚州表》不能青蘋引風,陽燧要景;復降綸冊,徽采兼明。
18.
見“徽徽”。靜謐貌。
1.出自《世祖孝武皇帝歌》肅肅清廟,徽徽閟宮。
2.出自《曲江池記》斐郁郁以閑麗,謐徽徽而清肅。
19.
徽州的省稱。
1.出自《野獲編·玩具·新安制墨》今徽人家傳戶習,凡程鄭素封,競造墨饋遺。
1.守護宅舍的狗,看家的狗。
1.亦作"守闕抱殘"。
2.守住殘缺的東西不放。比喻泥古守舊,不思變革。
1.守候于宮門。
2.官員等候補缺。
1.見"守缺抱殘"。
1.謂持守柔弱之道。
1.安于卑辱的地位。語本《老子》"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
1.防守邊塞。
1.守服喪事。
1.堅守善道。
1.供守衛用的廬舍。
2.為看護莊稼而設置的廬舍。
3.看守門戶;看家。
1.保持品德和節操。
2.保持童貞。
1.鱉的別稱。
1.保持慎重的態度;慎守持重。
1.守候接生。
1.以守取勝。
1.適時;按時。
1.所從事的公務。
2.奉行公事。
1.看護;守衛。
2.猶注視。
1.守顧家室。
1.居于正妻地位。指嫡配﹑正夫人。
1.指諸侯國所用的卜蓍。
1.戍守,防守保衛。
1.恪守法規。
2.所掌握的技術。
1.職責,職守。
2.監守。
1.堅持到死而不改變。
2.誓死守衛。
3.謂執意。
1.守宗廟﹑祀社稷山川的人。借指國君。
1.保持素志。
1.夜間值勤。
1.陰歷除夕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
1.謂觀測天文現象。
1.古官名。掌守先王先公的祖廟。
2.謂家族中的宗祠祖廟。
1.守衛疆土。亦指地方官掌治其所轄區域。
2.指地方官。
3.晉代為受封而未到所封之國的王侯設置的護衛部隊。
4.猶居住。
1.語出南朝宋鮑照《擬古詩》"南國有儒生,迷方獨淪誤。伐木清江湄,設羋守毚兔。"后因以"守兔"喻指懷志以待時。
1.猶值夜。
1.看守瞭望。
2.等待盼望。
1.謂相互共同防御。
1.謂保持著如處危境的小心謹慎。
1.守護著屯積的財物。
1.防守;保衛。
2.擔任守衛的人。
1.保持地位或職位。
1.郡守和郡尉。
1.本謂遵循文王法度◇泛指遵循先王法度。
2.墨守舊說;恪守成規。
1.謂堅持研習而不旁騖。
1.接生。
1.接生婆,舊時為產婦接生的婦女。
1.猶繼往開來;承先啟后。
1.據守險要之地。
1.代理丞相。
2.郡守和諸侯王之相。
3.謂為相而居守者。
1.尊親死后,服滿以前,居住在家,斷絕娛樂和交際,以示哀思,稱"守孝"。
1.用于防御的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