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蓽撥”。植物名。多年生藤本植物。中醫(yī)用干燥果穗入藥。
1.出自《說郛》太宗苦于氣痢,眾醫(yī)不效……寶藏嘗困是疾,即具疏以乳煎蓽撥方進,上服之立瘥。
2.
同“篳”。荊條竹木之屬。
1.出自《贈何劭王濟》詩歸身蓬蓽廬,樂道以忘饑。
2.出自《十洲春語·品艷》所居蓬窗蓽牖,囂雜市塵。
3.
指代篳廬。
1.出自《文選·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清切藩房,寂寥舊蓽。
1.見"林箊"。
1.古代掌管山林的官。
散文家,語言學家。福建龍溪(今屬龍海)人。曾留學美國、德國,獲博士學位。1922年回國后任北京大學教授。1936年移居美國,1966年到臺灣。著有長篇小說《京華煙云》、論著《生活的藝術(shù)》以及《開明英文讀本》等。有《林語堂文集》。
1.山林田園。亦指園林。
1.古代植林木﹑養(yǎng)禽獸﹑供打獵玩樂的園林。
1.林木;林間隙地。
1.林木與水澤。
2.指隱居的地方。
1.古代占卜術(shù)之一種。
1.林木與池沼。
1.山林中的珍品。
1.見"林焌"。
1.猶林立。形容盛多。
1.樹林水洲。指幽深宜于賞玩隱遁之所。
1.林木的根。
1.古樂十二律之一。十二律有六律六呂,林鐘為六呂之一。
2.指農(nóng)歷六月。
3.鐘名。
1.又名商角。燕樂角聲七調(diào)的第七運。
1.林池。
1.樹林。
1.《后漢書·郭太傳》"茅容字季偉,陳留人也。年四十余,耕于野,時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林宗行見之而奇其異,遂與同言,因請寓宿。旦日,容殺雞為饌,林宗謂為己設,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與客同飯。林宗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卒以成德。"后因以"林宗過茅"為典。
1.東漢郭太,字林宗,品學為時人所重,曾途行遇雨,頭巾墊其一角,人爭臚故折巾一角,稱為林宗巾。事見《后漢書·郭太傳》。
1.指東漢郭林宗折巾之事。
1.林隅。
1.山林險阻之地。
1.桑樹名。
1.親臨按問(刑獄)。
1.敬語。猶光臨。語本《詩.小雅.白駒》"賁然來思。"毛傳"賁,飾也。"朱熹集傳"賁然,光采之貌也。"
1.謂摹寫出來的書畫復制本。
1.猶緊逼。
1.謂執(zhí)筆之際。
2.指臨摹的書畫。
1.面對表章。
1.將要分別。
1.分別時贈送勉勵的話或進忠告。
1.見"臨別贈言"。
1.親臨殯殮。
1.面對財物。
1.謂面對錢財不隨便求取﹐廉潔自好。語出《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1.臨近邊側(cè)。廁﹐通"側(cè)"。
1.監(jiān)察。
1.猶積聚。
1.指孕婦快要生孩子。
1.猶言監(jiān)臨領導。
1.謂身臨現(xiàn)場或?qū)⑴R現(xiàn)場。常用于戰(zhàn)場﹑戲場﹑考場﹑體育比賽等。
1.臨御朝廷(處理政事)。
2.特指太后攝政稱制。
1.謂母后當政﹐代行皇帝職權(quán)。
1.古戰(zhàn)車名。可以居高臨下用于攻城﹐故名。
1.見"臨陣"。
東漢張芝學習書法十分勤苦,他在水池邊練習寫字,用池水洗筆硯,使一池的水都變黑了◇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臨池苦學|十年臨池,一朝成功。
1.古代的兩種戰(zhàn)車。
1.臨紙。楮﹐紙﹐多指信箋。
1.面對川流。
2.指南朝宋謝靈運。謝曾任臨川內(nèi)史﹐故稱。
3.指南朝宋劉義慶。劉襲封臨川王﹐故稱。
4.指明湯顯祖。湯為江西臨川人。故稱。參見"臨川四夢"﹑"臨川派"。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