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給人東西同時從他那里取得別的東西。
2.
動詞
變換;更換。
3.
動詞
兌換(用證券換取現金或用一種貨幣換另一種貨幣)。
4.
名詞
(Huàn)姓。
1.
“換”的新字形。
2.
謂換取。
1.出自《晉書·阮孚傳》嘗以金貂換酒,復為所司彈劾,帝宥之。
2.出自《通解》自周之前千萬年,渾渾然不知義之可以換其生也。
3.出自《地板》都說糧食是勞力換的,不是地板換的。
3.
對調;調換。
1.出自《漢書·薛宣傳》宣即以令奏賞與恭換縣。二人視事數月,而兩縣皆治。
2.出自《新唐書·顏真卿傳》楊炎當國,以直不容,換太子少師,然猶領使。
3.出自《送杜密學赴并州》詩尺詔來丹扆,雙符換太原。
4.
借貸。
1.出自《世說新語·雅量》劉慶孫在太傅府,于時人士多為所構,唯庾子嵩縱心事外,無跡可間,后以其性儉家富,說太傅令換千萬,冀其有吝,於此可乘。
2.出自《南史·周奉叔傳》陵轢朝士,就司空王敬則換米二百斛,敬則以百斛與之,不受。
5.
舊時稱黃金、珍珠等與貨幣的比價。如每兩黃金值一百元時,稱之一百換。
1.出自《風箏誤·媒爭》替朱錦衣的奶奶兌珍珠,十換算了十五換,他如今查問出來,正要和你講話。
6.
見“畔換”。見“畔援”。亦作“畔渙”。跋扈,專橫暴戾。
1.出自《漢書·敘傳下》項氏畔換,黜我巴漢。
2.出自《盛德頌》有項畔換,不式王命。
3.出自《新唐書·裴度傳》﹝度﹞及陛見,始陳二賊畔渙,受命無功。
7.
見“畔換”。見“畔援”。亦作“畔渙”。取舍;求取。
8.
見“畔換”。見“畔援”。亦作“畔渙”。違離,改易。
9.
更易;改變。
1.出自《墨子·備城門》寇在城下,時換吏卒署,而毋換其養。
2.出自《三國志·魏志·劉放傳》邊候得權書,放乃改易其辭,往往換其本文。
3.出自《送王校書》詩同宿高齋換時節,共看移石復栽杉。
4.出自《警世通言·一窟鬼癩道人除怪》到那日,吳教授換了幾件新衣裳。
5.出自《到韶山》詩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1.驅逐遷徙。
1.亦作"驅赫"。
2.驅趕嚇唬。
1.先驅。
1.驅除邪祟。
1.見"驅脅"。
1.驅趕。
1.《戰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后以"驅鹽車"喻任賤役。
1.趕羊,驅趕羊群。
2.引申為牧羊。
3.猶治民。語出《史記.五帝本紀》"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唐張守節正義"《帝王世紀》云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群。帝寤而嘆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后者哉?夫千鈞之弩﹐異力者也。驅羊數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于海隅﹐登以為相。得力牧于大澤﹐進以為將。"
4.比喻容易。
1.漢臣蘇武出使匈奴被禁﹐餐氈嚙雪,持節牧羊,堅貞不屈。見《漢書.蘇武傳》◇以"驅羊舊節"比喻堅貞的氣節。
1.喻以弱擊強。
1.驅逐妖魔。
1.驅逐﹑拉拽。
1.役使。引申為運用。
1.驅趕推送。
1.驅趕奔涌。
1."為淵驅魚"之省。語出《孟子.離婁上》"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驅,同"驅"。比喻驅趕人民群眾投向敵方。
1.驅使;差遣。
2.控制,駕御。
1.驅迫。
1.指喘氣。呿,張口;嗋,閉口。
1.口大張貌。
1.張嘴說不出話的樣子。形容驚懼或理屈。
1.張口舒氣;呼吸。
2.指吟詠。
1.呼吸。唫,同"吟"。
1.亦作"閴爾"。
2.寂靜貌。
1.黑暗無光。
1.亦作"閴寂"。亦作"?寂"。
2.靜寂;寧靜。
3.斷絕;寂滅。
1.亦作"閴靜"。
2.寂靜;寧靜。
1.空廓廣闊。
1.寂靜。
1.亦作"閴滅"。
2.消失,不復存在。
1.亦作"閴默"。
2.寂靜無聲。
1.斷絕的樣子。
2.寂靜冷落貌。
1.謂空蕩蕩,沒有一人。
1.亦作"閴閴"。
2.寂靜貌。
1.亦作"閴然"。
2.形容空無所有。
3.寂靜貌。
1.空虛貌。
2.寂靜貌。
1.亦作"閴若"。
2.寂靜貌。
3.形容煙消火滅。
1.寂靜。
1.亦作"閴無人聲"。
2.謂靜寂得沒有一點人聲。
1.同"闃其無人"。
1.亦作"覷邊"。
2.窺伺邊境。
1.亦作"覷便"。
2.謂瞅個方便的機會。
1.亦作"覷步"。
2.偵察窺探。
1.亦作"覷當"。
2.照顧,照看。當,助詞。
1.亦作"覷定"。
2.瞄準;看準。
1.照管。
1.亦作"覷見"。亦作"覷見"。
2.看見;窺見。
1.猶言看了,看罷。
1.猶窺視。
1.亦作"覷覷然"。
2.窺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