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返回。
1.出自《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出自《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3.出自《泊船瓜洲》詩春風自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出自《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2.
恢復;還復。
1.出自《漢書·史丹傳》上因納,謂丹曰:“吾病寖加,恐不能自還。善輔道太子,毋違我意!”
2.出自《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
3.出自《新唐書·吳少誠傳》帝遂赦少誠,盡還其官爵。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聞蜚娥﹞外邊走動,只是個少年學生,到了家中內房,方還女扮。
5.出自《默觚上·學篇一》去本無以還其固有,損之又損以至於無。
3.
來,到來。
1.出自《逸周書·周祝》故時之還也,無私貌;日之出也,無私照。
2.出自《折楊柳》詩春還應共見,蕩子太無情。
3.出自《夏日楊長寧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詩不堪垂老鬢,還對欲分襟。
4.出自《內直遇雪》詩春還今歲早,先報漢宮梅。
4.
交還;歸還。
1.出自《周禮·秋官·司儀》致甕餼,還圭。
2.出自《書序》悉以書還孔氏。
3.出自《華陽國志·漢中士女》男子杜成夜行,得遺物一囊,中有錦二十五匹,求其主還之曰:“縣有明君,何敢負其化。”
4.出自《新唐書·食貨志一》其后豪富兼并,貧者失業(yè),於是詔買者還地而罰之。
5.出自《念奴嬌·昆侖》詞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5.
償還;交付。
1.出自《便宜十六策·斬斷》取非其物,借貸不還,奪人頭首,以獲其功,此謂盜軍,盜軍者斬。
2.出自《朝野僉載》又問車腳幾錢,又曰:“御史例不還腳錢。”
3.出自《水滸傳》魯達回頭道:“茶錢灑家自還你。”
4.出自《從文自傳·一個老戰(zhàn)兵》家中正為外出的爸爸賣去了大部分不動產,還了幾筆較大的債務。
6.
回頭。
1.出自《漢書·項籍傳》是時,楊喜為郎騎,追羽,羽還叱之,喜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
7.
回報;回擊。
1.出自《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
2.出自《恨賦》裂帛系書,誓還漢恩。
3.出自《水滸傳》那婦人還了兩禮。
4.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桂生道:“不要埋怨,有一天我也會還他一個釘子。”
5.出自《銅墻鐵壁》緊接著常高山這面還了炮。
8.
后退。
1.出自《儀禮·鄉(xiāng)飲酒禮》主人速賓,賓拜辱;主人答拜,還賓拜辱。
2.出自《漢書·周昌傳》昌曾燕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
3.出自《智囊補·兵智·高仁厚》賊見門開,不敢入,還去,仁厚發(fā)伏擊之,賊大敗。
9.
罷歇;止息。
1.出自《新序·善謀下》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且侯,我屬無患矣。”還倍畔之心,銷邪道之謀。
2.出自《文選·鮑照〈舞鶴賦〉》風去雨還,不可談悉。
3.出自《南史·謝晦傳》劉穆之遣使陳事,晦往往異同,穆之怒曰:“公復有還時不?”
4.出自《文心雕龍·宗經》是以楚艷漢侈,流弊不還,正末歸本,不其懿歟!
10.
環(huán)繞。
1.出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三》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上》還廬樹桑,菜茹有畦。
3.出自《永福湖和楊鄭州》積水還平岸,春來引鄭溪。
11.
包;保證。
1.出自《西游記》你只往九天應元府下,借點雷神,徑自聲雷掣電,還他就有雨下也。
2.出自《水滸傳》武松道:“恁么卻才中我意!去打蔣門神,教我也有些膽量。沒酒時,如何使得手段出來?還你今朝打倒那廝,教眾人大笑一場!”
3.出自《比目魚·聯(lián)班》你若肯依計而行,還你名實兼收,賢愚共賞,一生受用不盡。
12.
連詞。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其”,“假使”。
1.出自《送文暢師北游》詩僧還相訪來,山藥煮可掘。
2.出自《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詞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
3.出自《奈何天·鬧封》若還只封一位,就有無限的爭端。
13.
通“營”。謀求。
1.出自《荀子·君道》不還秩,不反君,然而應薄捍患,足以持社稷。
2.出自《管子·山至數(shù)》內則大夫自還而不盡忠,外則諸侯連朋合與,熟谷之人則去亡,故天子失其權也。
3.出自《送張道士序》即非公家用,且復還其私。
14.
通“營”。惑亂。參見“還主”。
1.出自《墨子·耕柱》見人之作餅,則還然竊之,曰:“舍余食。”不知日月安不足乎,其有竊疾乎!
2.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墨子三》還、營古字通……此言見人之作餅,則惑然竊之。
1.沉默不言。
1.猶忍氣吞聲。
1.啞人。
1.沙啞干澀。
1.長懼不敢出言。
1.悲咽。
2.吹奏樂器而不成曲調。
1.見"喑惡叱咤"。
1.啞巴,口不能言。
2.謂沉默不語。
3.嘶啞。
1.同"喑惡叱咤"。
1.見"喑啞"。
1.悲傷哽咽。
1.使人致啞的藥。
1.沉寂,緘默。
1.形容心情郁結。
1.氣結聚貌。
1.不成語言的發(fā)聲。
2.猶默默。
1.思量,忖度。
1.埋沒不顯。
1.猶淤塞。
1.亦作"堙阨"。
2.阻塞;險阻。
1.見"堙厄"。
1.猶埋沒。
1.荒廢;淤塞。
1.見"塹山堙谷"。
1.堵塞斷絕。指(水源)干涸。
1.猶廢置,敗落。
1.堙沒;沉淪。
1.猶埋沒。
1.埋沒不顯。
埋沒;泯滅故道堙滅|堙滅無聞。
1.堵塞毀壞。
1.困頓不順。
1.堵塞。
1.埋沒,淪落。
1.猶言廢置。衰敗。
1.埋沒雜亂。
1.埋沒荒蕪。
1.埋沒不顯。
1.郁結;抑郁。
2.窒塞;不明。
1.堵塞。
1.猶泯滅。
1.阻塞。
1.沉默貌。
1.和善賢淑。
1.深靜貌。
1.和悅安舒貌。
2.幽深貌;悄寂貌。
3.柔弱貌。
4.以指柔靡之音。
1.有褥墊的床鋪。
1.褥子。古代貴族下葬時用盛有茅草和廉姜﹑澤蘭等香草的褥子鋪墊在棺下。
1.指車上的坐墊。
1.裝有棉絮的褥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