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懐”?!把憽钡慕褡?。
2.
懷念;思念。
1.出自《詩·周南·卷耳》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2.出自《苦寒行》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3.出自《新唐書·李絳傳》絳雖去位,猶懷不能已。
4.出自《兩地書·致許廣平十》就是在抒情文,則多用好看字樣,多講風景,多懷家庭,見秋花而心傷,對明月而淚下之類。
3.
引申為留戀,愛惜。
1.出自《楚辭·九歌·東君》長太息兮將上,心低佪兮顧懷。
2.出自《白馬篇》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4.
懷恨。
1.出自《后漢書·逸民傳·周黨》鄉佐嘗眾中辱黨,黨久懷之。
5.
胸前;懷抱里。
1.出自《詩·小雅·谷風》將恐將懼,置予于懷。
2.出自《論語·陽貨》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懷。
3.出自《七哀詩》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4.出自《紅樓夢》〔寶蟾〕自己反倒疑心起來,掩了懷,坐在燈前,呆呆的細想。
5.出自《雨》這樣的一個美麗的女性,竟然拋棄了革命,拋棄了他的愛情,而走向那個罵“革命家連狗也比不上”的官僚的懷里去了。
6.
包容;包圍。參見“懷山襄陵”。
1.出自《淮南子·主術訓》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無不懷也。
2.出自《宋書·沈攸之傳》今遂驅迫妖黨,繕集尫卒,結釁外城,送死中甸,是而可忍,孰不可懷。
7.
胸懷;懷抱。
1.出自《世說新語·文學》當共言詠,以寫其懷。
2.出自《寄曾子固》詩高論幾為衰俗廢,壯懷難值故人傾。
3.出自《寄山中兄弟》詩著述懷猶壯,聰明嘆已過。
8.
指心中存有。
1.出自《水滸傳》這婦人不懷好意了。
2.出自《普曜經·論降神品》志不懷惡,行十善業,以是財富,奉持具足。
9.
懷藏。
1.出自《禮記·曲禮上》賜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懷其核。
2.出自《后漢書·桓榮傳》后榮入會庭中,詔賜奇果,受者皆懷之,榮獨舉手捧之以拜。
3.出自《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婆留懷了許多東西,跳上船頭。
10.
隱藏;隱忍。
1.出自《論語·衛靈公》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2.出自《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銘》冕惡其異於己,懷之未發也。
11.
孕,懷孕。
1.出自《素問·痹論》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
2.出自《兒女英雄傳》當日你家祖太爺臨危的時候,你家嬸娘正懷著你。
3.出自《寒夜》她懷著小孩已經足月了。
12.
情意;心意。
1.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
13.
指心內,心中。
1.出自《后漢書·耿弇傳》況自以莽之所置,懷不自安。
2.出自《感二鳥賦》惟進退之殊異,增余懷之耿耿。
14.
歸向。
1.出自《書·皋陶謨》安民則惠,黎民懷之。
2.出自《國語·周語上》民神怨痛,無所依懷。
3.出自《故民匠提舉司知事許府君墓志銘》寬賦以恤民,修學以化俗,民懷之。
15.
引申為來,至。
1.出自《詩·齊風·南山》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2.出自《漢書·張衡傳》天爵高懸,得之在命,或不速而自懷,或羨旃而不臻。
16.
招致,招徠。
1.出自《易·師》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2.出自《東都賦》於是薦三犧,效五牲,禮神祇,懷百靈。
3.出自《酌古論·羊祜》昔者羊祜蓋一時之良將也,修德行義以傾孫晧之政,推誠示信以懷吳人之心。
17.
安;安撫。參見“懷生”。
1.出自《禮記·中庸》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2.出自《后漢書·皇甫規傳》今臣但費千萬,以懷叛羌。
3.出自《謫居感事》詩但可懷驕子,何須斬谷蠡。
18.
佞巧。參見“懷給”。
1.出自《淮南子·主術訓》故不仁而有勇力果敢,則狂而操利劍;不智而辨慧懷給,則棄驥而不式。
19.
饋贈;贈送。
1.出自《詩·檜風·匪風》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20.
見“懷遲”。猶逶迤。迂回曲折貌。
1.出自《登永嘉綠嶂山》詩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21.
姓。三國吳有尚書郎懷敘。見《三國志·吳志·顧雍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懷氏,無懷氏之后。吳志?顧雍傳有尚書懷敘,望出河內。宋政和二年懷芑登科,陳州人。
1.幽深貌。
1.遠離貌;睽違貌。
2.幽深貌。
1.美艷輕佻。
1.指虛假不實之言。
1.窈窕。美貌。
1.浮薄;妖艷。
1.古代巴蜀一帶的民歌。
1.掉換。彼此互換。
1.美好貌。
1.縱目觀賞。
1.猶視聽。謂耳目所及。
1.從高處遠望。
2.觀看;觀賞。
1.遠望。
1.登高遠望。
1.猶言凝神遠望。
1.銚子。
1.見"銚弋"。
1.亦作"銚鎒"。
2.銚和耨。鋤田的用具。
1.見"銚耨"。
1.亦作"銚苙"。
2.羊桃的別名。葉似桃﹐花白色﹐子如小麥。
1.銚子。
煎藥或燒水用的器具,形狀像比較高的壺,口大有蓋,旁邊有柄,用沙土或金屬制成。也作吊子。
1.周濟給助。
1.謂荒年賑濟災民。
1.接濟﹑救助鰥寡孤獨及其他貧困的人。
1.救助保全。
1.資助供養。
1.救濟,施舍。
1.謂以財物相救助。
1.謂以錢財糧食相周濟。
1.周濟供養。
1.小漁舟。
1.兒童游戲的一種。
1.亦稱"跳百索"。
2.兒童跳繩游戲。
1.見"跳白索"。
1.指從這個工作崗位跳到那個工作崗位。
2.跳級。
全稱跳板運動”。也稱板舞戲”。朝鮮族的民間娛樂活動。通常在夏歷正月十五和端午節舉行。用一塊長約5米,寬04米,厚005米的木板,中間墊一捆稻草即成。玩耍時,中間坐一人,兩端各站一人,利用木板彈力一上一下,在空中表演各種動作。如比賽,以跳得最高者為勝。
競技跳水項目之一,在有彈性的金屬或玻璃鋼跳板上進行。跳板高度有1米和3米兩種。動作有面對池向前跳水,面對板向后跳水,面對池反身跳水,面對板向內跳水及轉體跳水。各組均有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按兩種動作得分總和評定名次。
1.見"跳板"。
1.跳船。
1.跳舞雜戲的一種。
1.逃奔。
1.猶跳躍。
1.騰跳。
1.在邊疆挑釁侵擾。跳,用同"挑"。
1.翻騰的波浪。
1.方言。猶發作。
1.喇嘛教習俗,在宗教節日里喇嘛裝扮成神佛魔鬼等,誦經跳舞,據說是為了驅除邪氣。也叫打鬼或跳神。布札,藏語惡鬼。
1.舊時民間娛樂活動之一。頭戴烏紗,身穿蟒袍,手持元寶,簡帖上有'招財進寶'四字,邊跳邊舞。
1.指男女間愛情上喜新厭舊,見異而遷。
2.指牲畜吃盛器內的食,吃了這只又吃那只。
3.改變行業;變動工作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