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敗壞;衰亡。
1.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王室之不壞,繄伯舅是賴。
2.出自《書·大禹謨》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3.出自《報任少卿書》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
4.出自《衡山中院大律師塔銘》礱茲石兮垂萬年,世有壞兮德無遷。
5.出自《本朝政要策·文館》三館之設,盛於開元之世,而衰於唐室之壞。
2.
傾圮,倒塌。
1.出自《詩·大雅·板》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2.出自《韓非子·說難》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3.出自《論衡·偶會》壞屋所壓,崩崖所墜,非屋精崖氣殺此人也。
4.出自《隋宮》詩煬帝春游古城在,壞宮芳草滿人家。
3.
崩潰。
1.出自《過秦論》秦乃延入戰而為之開關,百萬之徒逃北而遂壞。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
2.出自《后漢紀·光武帝紀三》漢兵乘勝薄之,賊皆殊戰,漢軍大壞。
4.
變質;變得不好或有害。
1.出自《齊民要術·養羊》作干酪法……得經數年不壞,以供遠行。
2.出自《馬氏日抄·特迦香》此特迦香也……佩服之,身體常香,神鬼畏伏。其香經百年不壞。
3.出自《家》我現在老了,記性壞了,今天打牌有一次連和也忘記了。
4.出自《銅墻鐵壁》他會介紹你到救護站去裹一裹傷。天熱,不裹可要壞。
5.
舊時稱革職,免官。
1.出自《周公攝政》恁地卻依正理。壞了臣於法合宜,壞了臣於民有益,不壞臣於君不利。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這個官人已壞了官,離了地方去了。
3.出自《儒林外史》是寧國府知府壞了,委我去摘印。
4.出自《中國現在記》我如今是壞了官的人,上不得折子的。
6.
毀壞,指敗事。
1.出自《智囊補·閨智·董氏》俊臣國賊也,勢不可久,一朝事壞,奸黨先遭,君可敬而遠之。
2.出自《四世同堂》她知道了自己的重要,尊敬了自己,不能逞氣一時而壞了大事。
3.出自《上海的早晨》有的時候,只能個別活動,又不能明說;叫余靜她們知道,事體就壞了。
7.
加害;殺害。
1.出自《替殺妻》這婦人待要壞哥哥性命。
2.出自《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鰻產禍》且說周三壞了兩個人命,只恁地休,卻沒有天理!
3.出自《水滸傳》一個也不要壞他,快做七輛囚車裝了。
8.
喪生,死。
1.出自《警世通言·樂小舍??生覓偶》至有不識水性深淺者,學弄潮,多有被潑了去,壞了性命。
2.出自《邊城》天保大老已經壞了,你知道了吧?
9.
花費,耗費。
1.出自《捉船行》前頭船見不敢行,曉事篙師斂錢送。船戶家家壞十千,官司查點候如年。
2.出自《水滸傳》宋江將出些銀兩來,與武松做衣裳。柴進知道,那里肯要他壞錢。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卷十四:“壞了我十千錢,一個柑不得到口,可恨!可恨!
10.
不好;惡。
1.出自《紅樓夢》自己又不尊重,要往下流里走,安著壞心,還只怨人家偏心呢。
2.出自《韋護》韋護知道他第一步給人的印象并不怎么壞。
11.
引申為壞主意。
1.出自《闖江湖》這是誰跟你使的壞?
12.
用在動詞之后。表示程度深。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既然舍人已有了親事,老身去回覆了小娘子,省得他牽腸掛肚,空想壞了。
2.出自《西游記》活活的笑倒個孫大圣,孜孜的喜壞個美猴王。
3.出自《二馬》你這一穿中國衣裳,唱中國曲,她非喜歡壞了不可。
13.
用在動詞之后。表示引起不好的變化。
1.出自《紅樓夢》倒不是怕唬壞了他,頭一件你凍著也不好。
2.出自《小城春秋》有一天爺爺怎樣吃壞了肚子,倒在山上,好容易讓兩個砍柴的抬下山來,已經沒救了。
14.
拆毀;毀掉。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
2.出自《論衡·謝短》宣帝之時,河內女子壞老屋,得《易》一篇,名為何《易》?
3.出自《百喻經·詐稱眼盲喻》便欲自壞其目,用避苦役。
4.出自《鷓鴣天》詞城連曉雨枯陵樹,江帶春潮壞殿基。
1.徒勞口舌。意謂空言。
一名《結水滸傳》。長篇小說。清代俞萬春作。七十回,附結子一回。繼《水滸傳》之后,敘述陳希真、陳麗卿等及官軍蕩平梁山,并將梁山泊好漢一一誅滅的故事。表現了作者極端仇視梁山義軍的思想傾向。
1.飄流。
1.廣闊無邊貌。
1.掃除;消滅。
1.亦作"蕩磨"。
2.謂相切摩而變化。
1.見"蕩摩"。
1.猶眩目。眼花繚亂。
1.掃蕩平定。
2.平坦。
1.太平天國頒發的蕩地土地證。
形容樂曲詩文等情調動人心弦他的簫聲蕩氣回腸。
亦稱蕩b05e*b17e!薄C竇浯統體育活動。在地上樹一高門架,架頂懸兩根繩索,繩端用木板相連接,即成秋千?;顒訒r,人站板上,兩手握繩,兩腳用力蹬板,使之擺動,越擺越高?;蜃迳?,由人推之。有單人蕩、雙人蕩。秋千比賽,大多賽擺蕩的高度,高者為勝。
1.放縱;無拘束。
2.毀壞;消失。
3.坦蕩;寬大。
4.空寂貌。
1.全都毀壞,消失盡凈。
1.清除。
1.消失;毀敗。
1.蕩然無存。
1.滌除愁思。
2.邪念。
1.駘蕩。悠然自得。
2.駘蕩。安詳嫻雅貌。
1.沖刷。
2.喻蒙受(恩澤)。
1.沖撞。
1.顛簸,震蕩。
1.動蕩離散。
2.引申為消滅;毀滅。
1.惑亂心志。
2.放浪恣縱之心。
3.驚心。
1.亦作"蕩漾"。
2.波動貌。
1.飄揚;飄蕩。
1.掩蓋。
2.隱藏;遮掩。
1.蒙蔽。
2.阻塞障隔。
1.防御。
1.猶冤獄。
1.謂隱情謊報戶籍。
1.見"蔽障"。
遮蔽;障礙。
1.判罪。
1.閉塞懵懂。],通"懵"。
1.以幣帛祭禱。獘,通"幣"。
1.陋俗,壞風俗。獘,通"弊"。
1.強壯的鐵青馬。泛指駿馬。
1.亦作"髲鬄"。亦作"髲鬀"。
2.假髻。
1.見"髲髢"。
1.見"髲髢"。
1.假髻。
機關、團體、學校等辦的報,把稿子張貼在墻壁上。也叫墻報。
1.收藏在夾墻中。多指藏書。
1.比喻書法布置的自然。
1.見"壁廚"。
墻體上留出空間而成的櫥。也叫壁柜。
1.壁中露出像帶一樣的橫木。
1.兩壁夾著的巷道。
裝置在墻壁上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