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指小孩聽話;不鬧;懂事。
2.
形容詞
機靈,伶俐。
3.
動詞
〈書〉違反;背離。
4.
形容詞
(性情、行為)不正常;變態。
1.
背離;違背。
1.出自《易·序卦》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2.出自《論衡·雷虛》人君賞罰不同日,天之怒喜不殊時,天人相違,賞罰乖也。
3.出自《答應天張按院》撫按地方,凡事當一秉虛心,不宜有所偏私,致乖理法。
4.出自《皇孫生請布澤疏》故水至清則無魚,政至察則眾乖,此自然之勢也。
5.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隋書》載蘭陵公主死殉后夫,登于《烈女傳》之首,頗乖史法。
2.
分離;離別。
1.出自《后漢紀·獻帝紀一》唐姬起舞,歌曰:“皇天崩兮后土頹,身為帝王兮命夭摧;死生異路兮從此乖,悼我煢獨兮心中哀。”
2.出自《與沈約書》將乖之際,不忍告別。
3.出自《塞外月夜寄荊南熊侍御》詩云雨一乖千萬里,長城秋月洞庭猿。
3.
隔絕;斷絕。
1.出自《清平樂》詞別來音信全乖,舊期前事堪猜。
2.出自《存孝打虎》煙水云山兩間隔,數年間音信乖。
3.出自《好事近·怨別》套曲歸期一年半載,算程途咫尺,音信全乖。
4.
差異,不同。
1.出自《抱樸子·辭義》五味舛而并甘,眾色乖而皆麗。
5.
反常;謬誤。
1.出自《禮記·樂記》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2.出自《神滅論》心病則思乖,是以知心為慮本。
3.出自《對策》文章結構,虛實相生,實字其形體,而虛字其性情也……虛字稍乖,不能條達矣!
6.
不順利;不如意。
1.出自《贈崔立之評事》詩時命雖乖心轉壯,技能虛富家逾窘。
2.出自《又送鄭戶曹》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
3.出自《祭王博士》以子之淑明溫厚,而壽止逾四十,位止登八品,何至若是乖也。
4.出自《聊齋志異·賈奉雉》兩孫家分供餐飲,調飪尤乖。
7.
邪惡;奸滑。
1.出自《通典·食貨九》遂令接境乖商,連邦隔貿。
2.出自《意中緣·見父》恨奸人計乖,使我父女活離開。
8.
不淘氣;馴服。
1.出自《西游記》好乖兒女,也罷也罷,向前開路,我和你去來。
2.出自《春》海臣受了夸獎,心里非常快活,便得意地說:“爹爹說我乖,婆婆也說我乖,我會聽話,我不愛哭。”
9.
機靈,聰明。
1.出自《上令狐舍人》詩宿客嫌吟苦,乖童恨睡遲。
2.出自《西游記》原來那妖乖了,再不肯上岸;只在河沿與八戒鬧哄。
3.出自《記賀龍》這也算討了一回乖!同志,他們哪管你材料不材料呀!
10.
方言。漂亮。
1.出自《山鄉巨變》伢子倒乖回,臉模子儼像他媽媽。
2.出自《山鄉巨變》看這茶子花,好乖,好香啊!
1.直言對答。
2.對偶的一種。用反映同類事物或概念的詞語兩兩相對。
1.清代運送京倉的漕糧,充八旗﹑三營的兵食。
又稱正多角形”。各條邊相等、各個角也相等的多邊形。有同心的外接圓和內切圓,其圓心稱為正多邊形的中心。外接圓的半徑稱為正多邊形的半徑,內切圓的半徑稱為正多邊形的邊心距,每一邊所對的外接圓的圓心角稱為正多邊形的中心角。
各個面是全等的正多邊形,并且各個多面角都全等的多面體。正多面體有且僅有五種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和正二十面體。
1.正式規定的數額。
1.亦作"正兒八經"。亦作"正二八擺"。
2.正經的;嚴肅認真的。
3.真正的;確實的。
①政治法度討正法之本|妄是非正法。②公正的法度正法直度|護持正法。③正宗的法則詩家之正法。④依法制裁、辦理。特指執行死刑就地正法|早日正法。
1.佛教語。禪宗用來指全體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謂眼,包含萬有謂藏。相傳釋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與大弟子迦葉,是為禪宗初祖,為佛教以"心傳心"授法的開始。
2.借指事物的訣要或精義。
兩種基因型的個體交替作為父本和母本的兩種雜交方式。用甲、乙兩種具有不同遺傳特性的親本雜交時,如以甲作父本、乙作母本的雜交為正交,則以乙作父本、甲作母本的雜交,稱為反交”。細胞核基因決定的性狀,正反交結果相同,細胞質基因決定的性狀,正反交結果不一樣。
1.法律名詞。共同犯罪的人中直接實施犯罪行為者。舊律則以首謀者為正犯。
又稱立方體”、正六面體”。所有棱長都相等的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等于其棱長的立方。
有一組鄰邊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質,既是中心對稱圖形,又是軸對稱圖形,兩條對角線所在直線和兩組對邊中點的連線是其對稱軸。
1.整幢房子里位置在正中的房間。與廂房相對。
2.正妻。俗稱大老婆。對偏房而言。
1.帝王的嫡妻。
1.正其封地的疆界,使之合乎定分。
1.中鋒。指用毛筆寫字﹑作畫時,將筆的主鋒保持在筆畫正中,與"偏鋒"相對。
1.正卒,常備的徒卒。
1.古代禮儀所規定的正式服裝。包括朝服﹑祭服﹑喪服。
2.服正服。
3.端正衣冠。
1.指周成王之父武王。《書.洛誥》"篤敘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廢乃命。"孔穎達疏"正父謂武王﹐言其德正﹐故稱正父。"一說﹐泛指官長。孫星衍疏"正者,政人。父者,《說文》云'家長率教者。'是父為長也。《詩傳》云'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曰父。'"
2.司馬之官。掌管軍政和軍賦。
3.指正考父。春秋時宋人,歷佐戴﹑武﹑宣三公,位為上卿。
1.正與反。
1.嚴正地告知;明白鄭重地告知。
1.真實的;正經的。
1.古代官名。指三上公。
1.常供;法定的賦稅。
2.正規的供品。
1.皇后的俗稱。別于東宮﹑西宮而言。
1.謂正途出身的貢生。別于例貢(即捐納取得的貢生)。
1.箭靶的中心。
2.正確的目標。
1.《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謂在李樹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懷疑的事。
符合正式規定或公認標準的正規戰|正規程序。
國家(或政治集團)按照統一的體制編制、武器裝備、制度和紀律、服裝和標志等原則實施組織、管理、教育、訓練、補充和供給的軍隊。
與游擊戰”相對。正規部隊以運動戰或陣地戰形式進行的作戰。具有高度的集中指揮,縝密的組織計劃,密切的協同動作,統一的后勤保障等特點。
1.宮中的小門。
1.猶正規,正常的法度。
2.正道;正當的途徑。
佛教語。指修行得道。因與外道的修煉有正邪之分,故稱。多比喻好的、正經的歸宿修成正果|得成正果|終歸正果。
1.正宜;正應。
2.只好。
3.恰好。謂時間﹑位置不前不后,體積不大不小,數量不多不少,程度不高不低等。
1.正式的名位或爵號。
2.正名號,稱尊號。
3.數學名詞。表示正數的符號"+"
1.古代帝王嫡妻之稱。
1.有正式戶籍而定居的人民。
2.指清代按八旗人丁冊開立的戶籍。
1.猶正題,正文。
2.正經話。與"閑話"相對。
3.與本意相同的話。與"反話"相對。
1.皇帝元旦朝會群臣﹑接受朝賀的禮儀。
1.指人的正名。
1.農歷正月晦日。即正月的末一天。
1.見"正婚"。
1.亦作"正昬"。
2.指符合禮制的婚配。古人一般以男子二十歲至三十歲﹑女子十五歲至二十歲于春秋兩季嫁娶為正婚。
1.本份內的工作;正常的工作。
原電池中電子流入的一極。
1.由一人的主要詩文著作匯編成的集子。
1.文籍的正本。與"副籍"相對。
1.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1.三分牲牢之脊,前脊為正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