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轉彎;改變方向。
2.
名詞
〈方〉彎曲處;角。
3.
動詞
腿腳有毛病,失去平衡,走路不穩。
4.
名詞
某些場合讀數字時用來指代“7”。
5.
名詞
支撐身體、幫助走路的棍子,上端一般有短橫木便于拄在腋下。
6.
動詞
騙走人或財物。
1.
拐杖。
1.出自《龍龕手鑒·手部》拐,俗,正作“拐”。老人杖也。
2.出自《新五代史·漢高祖紀》賜以木拐一。
3.出自《鐵拐李》你有一條拐,我拿將來,你拄著,你便行的動。
4.出自《紅樓夢》賈珍此時也有些病癥在身,二則過於悲痛,因拄個拐踱了進來。
5.出自《白洋淀紀事·村歌下篇》老郝把拐在兩邊一放,坐在條桌上。
2.
瘸;跛行。
1.出自《西游記》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
2.出自《花月痕》癡珠拐著腳向前一看,也歡喜道:“心印你如何在這里。”
3.出自《創業史》笨重的栓栓拄著椴木棍,一拐一拐從茅草棚拐出來了。
3.
拐騙。
1.出自《魯齋郎》推整壺瓶生巧計,拐他妻子忙逃避。
2.出自《清平山堂話本·錯認尸》告小二拐物在逃,不知去向。
3.出自《廣東惠州府知府李君墓志銘》上元滿營小兒迷路,隨一跛者行,兒頭眩,跛者教飲井水,遂愈。街卒擒之,云以術迷拐人者。
4.出自《夏夜夢》沒有錢兒買身價,就要拐她跑嗎?
4.
轉彎;轉過。
1.出自《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從里面交拐將過來,兩個獄子押出一個罪人來。
2.出自《老殘游記》進了大門,望西一拐,便是三間客廳,鋪設也還妥當。
3.出自《澄河邊上》周玉兆拉了小余小心地拐過村頭的一間草屋。
5.
彎曲處;角。
1.出自《糾紛》就連來順家那只糙豬也倚在墻拐垂下耳朵不動一動。
6.
歪;乖僻。
1.出自《狠透鐵》不過他不得不被逼一邊使正心眼,一邊使拐心眼,防止上中農集團破壞。
2.出自《鐘》字沒有孩子認得多,脾氣倒比孩子拐得多。
7.
臂膊。參見“拐肘”。
8.
方言。用臂肘碰。
1.出自《增補幸云曲》〔二姐〕跳了一跳,貪慌構那汗巾,把桌子上酒壺拐倒。
2.出自《大波》蒲伯英用手肘把坐在身旁的羅梓青一拐,低低說道。
9.
量詞。
1.出自《新排長》胳膊沒勁,收一拐被復電線至少也得換三次手,歇兩回氣。
10.
指需要拐彎的動作。
1.出自《紅布條》李家婆媳二人在窯前廣場趕做生活,李老婆拐線,李媳做鞋底。
1.聰明博識。
1.謂才思敏捷。
1.亦作"敏晤"﹑"敏寤"。猶聰明。
2.猶覺悟。
1.見"敏悟"。
1.猶憫惜。敏,通"憫"。
1.聰慧,機靈。
1.指勉力修身。語本《論語.里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勤勉好學。
1.敏捷謙遜。
1.聰敏機智。
1.敏捷而周到。
1.吹笛時用手按著笛孔。《文選.馬融》"笢笏抑隱,行入諸變。"李善注"笢笏抑隱,手循孔之貌。"一說,笢笏即篾忽,狀其聲之微細。見清朱珔《文選集釋》。
1.用純美黃金制作的刀鞘末端的裝飾品。珌﹐刀鞘末端飾物。
1.黃金和白銀。
1.質地優良的橇。
1.見"閔鐵"。
1.哀憐。
1.憐愛。
1.憐恤撫慰的詔書。
1.憐憫。
1.哀傷。
1.哀悼;哀憐。
1.憐惜保佑。
1.死者的生日。
1.哀憐救濟。
1.猶氓隸。服苦役的奴隸。
1.憐憫。
1.昏亂貌。
1.猶憐憫。
1.憐憫貌。
1.相傳為秦始皇坑儒之處。在今陜西省臨潼縣境。參閱《史記.儒林列傳》"焚《詩》《書》,坑術士"張守節正義。
1.哀傷。
1.猶愍冊。
1.憐恤。
1.謂父母之喪。
2.指帝王死于非命。
1.撫恤。
1.指皇帝的聽聞。
1.黃綿所制的小球。懸于冠冕之上,垂兩耳旁,以示不欲妄聽是非。
1.增益。
1.亦作"僶勉"。努力,勤奮。
2.勉強。
1.見"僶俛"。
1.努力;奮勉。
1.有名的戲班。
1.著名的地區。
1.名刺;名片。
1.名貴的寶物。
1.名望與行輩。
2.猶名流。
1.指有名的文章或書畫。
1.對名實關系的辯論。
1.宋代禮部郎中的別稱。參見"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