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刀劍等柄上所纏的繩。
2.
名詞
(Gōu)姓。
1.
刀劍柄。
1.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
2.
借指刀劍。
1.出自《春蕪記·訪友》泥途斂翮,空自望丹霄。愁睹青霜點鬢毛,蒯緱長夜氣蕭蕭。
3.
山名。參見“緱山”、“緱嶺”。
1.出自《吳興靈鶴贊》遼水一去,緱山不回。
2.出自《唐摭言·自負》薛能尚書題集后曰:“縱有緱山也無益,四方聯絡盡蛙聲?!?/p>
3.出自《春蕪記·訪友》因此上箕山掛瓢,緱山弄簫。
4.出自《寄天臺司馬先生》詩何年緱嶺上,一謝洛陽城。
5.出自《彩毫記·泛舟采石》二神姬鼓瑟湘靈,兩仙郎吹笙緱嶺。
6.出自《七夕即事》詩淮南丹未熟,緱嶺樹先秋。
4.
姓。周卿士食采于緱,因以為氏。見《通志·氏族三》。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緱氏,周卿士食采之邑也,又渴侯氏改為緱氏。
1.引薦。
1.引見嘉獎。
1.引見接納;接待。
1.謂思念之情長期郁結。
1.即延平津。相傳晉時龍泉﹑太阿兩劍分離后于此會合化龍而去。
2.借指別后重逢之地。
1.見"延津劍"。
1.亦稱"延津寶劍"。
2.指龍泉﹑太阿兩劍。
1.指晉時龍泉﹑太阿兩劍在延津會合的故事◇以"延津較"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緣會合。
1.見"延津較"。
1.伸長頭頸。
2.引申指仰慕,渴望。
3.長頸。
4.古地名。
1.同"延頸企踵"。
1.見"延頸企踵"。
1.長久。
1.鳥名,即爰居。
1.相傳為周時東甌所獻才女名。據晉王嘉《拾遺記.周》載周昭王二十四年,東甌獻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娛。此二人辯口麗辭,巧善歌笑,步塵上無跡,行日中無影◇二女與昭王乘舟,同溺于漢水。
1.依戀不舍。
1.遠望。
1.接納款待。
1.全面察看。
①邀請;招致延攬名家,共同做一番事業。②延伸包羅群峰開繞,延攬甚擴。
1.猶連累。
1.舊時祝頌語,謂迎來福祥。厘,通"禧"。
1.猶延壽。
1.蔓延的大火。
2.蔓延燃燒。
1.古邑名。春秋吳邑,公子季札因讓國避居(一說受封)于此。故址在今江蘇常州市。
2.借指季札。
3.漢成帝陵。
4.指漢成帝。
5.復姓。南朝宋有延陵蓋。見《宋書.謝晦傳》。
1.指春秋時吳公子季札。相傳吳王壽夢有四子諸樊(或稱謁)﹑馀祭﹑馀眛(一作夷昧)﹑季札。季札賢,壽夢欲廢長立少。季札讓不可。壽夢卒,諸樊立,與馀祭﹑馀眜相約,傳弟而不傳子弟兄迭為君,欲終致國于季札。季札離國赴延陵(一說封于延陵),終身不入吳國,故世稱延陵季子。事見《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史記.吳太伯世家》。
1.漢劉向《新序.節士》載,春秋時延陵季子(吳公子季札)將出訪晉國,帶寶劍經過徐國,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晉國之使,未即獻劍,然心已許之。及使晉返,而徐君已死。于是乃以劍掛徐君墓樹而去◇用為不忘故舊的典實。
1.見"延陵季子"。
1.長生;延長壽命。
2.即延齡客。指菊花。
1.菊花的異名。
1.留居。
2.延續;拖延不走。
1.高樓。
1.亦作"延路"。
2.古俚曲名。
1.漫長的道路。
2.見"延露"。
1.指亭堠。古代邊境上專用以候望敵情者。
1.亦作"延蔓"。草木綿延伸展。
2.引申指不斷擴展。
3.即曼延。古代百戲名。
1.繁衍散布。
1.見"延曼"。
1.綿亙;綿延伸展。
2.長度和廣度,引申指面積。
1.安適。
1.謂公余閑居之時。
2.指公余的私生活,如游宴玩耍之類。
1.飽足貌。
1.閑暇時賞玩。
1.安詳柔順。常用以借指嫻靜美好的女子。
2.纏綿深厚之情。
1.宴飲之處。
1.猶閑居。
1.見"宴嬉"。
1.休息。
2.指死者長眠。
3.宴樂和安居。
1.亦作"宴娭"。
2.宴飲嬉戲。
1.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