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延平津。相傳晉時龍泉﹑太阿兩劍分離后于此會合化龍而去。
2.借指別后重逢之地。
1.目光不定的樣子。
1.觀看瞻望。
2.形容顧盼的神態。
1.了如指掌。
1.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1.比照品級次第。
1.掌印視事。官印例用篆文,故稱。
1.古代祭祀時照料洗濯祭器,謂之"視濯"。
1.方言。試驗。
1.試行舉辦﹐以驗可否。
1.試驗田。
1.指未正式出版﹐只是試驗性印行的書刊。
1.謂練習書法。
2.指練習寫文章。
3.動筆﹔開始動筆。
1.用兵。
2.軍事演習。
1.試行播放。
1.謂經過考試或考察后補缺。
1.考核才能。
1.古代考試取士的方法之一。有司就政事﹑經義等設問﹐令應試者作答。
1.品茶。
1.考察。
1.古代朝廷特派的鄉試試官。
1.試驗性生產。
1.嘗試。
2.考試﹑考查。
3.謂先嘗一下食品﹐以了解其味道。
1.舉行考試的場所。
1.機動車﹑機器等在裝配好以后﹐正式使用之前﹐先行試用﹐看它的性能是否合乎標準。
1.按一定程式寫的文字。
1.謂初試燒菜本領。
1.謂科舉考試落選。
1.衣﹑鞋等制成﹐穿著試試﹐看式樣等是否適合。
1.品嘗春茶。
2.謂在春天萌發。
1.試其膽識。
2.比試膽量。
1.舊俗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晩上張燈﹐以祈豐稔﹐未到元宵節而張燈預賞謂之試燈。
1.正式進行某項工作之前﹐先做試驗﹐以取得經驗。
2.正式進行某項工作之前﹐做小型試驗的地方。
又稱測電筆”,簡稱電筆”。測試線路、用電器等是否帶電的電工工具。其結構和使用方法如圖所示。常見的有鋼筆式和旋鑿式兩種。使用時,手握金屬筆尾,不能碰到筆尖,筆尖觸及被測部位,通過氖管的發光與否,可判斷被測物體是否帶電。
1.謂從事文牘工作。
2.猶試卷。
1.試策和對策。
2.考對仗。
1.考試取士的名額。
1.即抓周。舊俗嬰兒周歲時﹐父母陳列各種小件器物﹐任其抓取﹐以試測小兒的未來志趣和成就。
1.試探法律﹐觸犯法律。參見"以身試法"。
2.考試律令知識。
1.謂鳥兒始飛。
2.制成的或修理后的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作試驗性飛行﹐以檢查其性能。
1.工人或傭工在正式工作之前試做一個短時期的工作。
1.科舉時期州縣選送貢士進京參加會試。
1.出任官職。
2.主持考試的官吏。
3.未正式任命的官吏。
1.古代科舉考試時各地應試的人居住的場所。
1.一種圓底柱形或底部為圓錐形的玻璃管﹐亦可用石英或其他材料制成﹐用于化學實驗。
飛機進行的試探性質的航行。目的是了解新航線或熟悉陌生航線上的地形特征、氣象情況,檢查各種飛行保障設施,掌握準確的航行資料等。
1.謂花初放。
1.試呈技藝。
1.練劍﹔擊劍。
1.石名。在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傳說秦王或吳王試劍于此。見宋范成大《吳郡志.虎邱》。
2.石名。在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相傳三國時孫權﹑劉備試劍于此。
3.石名。在江蘇省銅山縣東南漢高祖廟﹐宋蘇軾有銘。
4.石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伏波山還珠洞(也稱伏波巖)內﹐相傳漢馬援試劍于此。
5.石名。在湖北省鄂州市鄂城西山(即樊山)上﹐相傳三國孫權試劍于此。 6.石名。在湖南省平江縣東道巖山上﹐相傳許旌陽試劍于此。
①黑色硅質巖石,質地致密堅硬,根據金在石上磨擦形成的條痕,可檢驗金的成色。②比喻鑒定、識別的可靠方法十年的艱苦生活是真正的試金石,許多人經不起磨煉而離開了這塊貧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