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盛酒器或飲酒器,起初用獸角制成,后來也用木或青銅制作,橢圓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蓋,蓋做成帶角的獸頭形,或做成長鼻的象頭形。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
1.
亦作“觵”。
2.
盛酒或飲酒器。古代用獸角制,后也用木或青銅制。腹橢圓形或方形,底為圈足或四足。有流,有把手。蓋作成帶角的獸頭形或長鼻上卷的象頭形。也有整體作獸形的。有的觥內附有酌酒用的勺。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
1.出自《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下永傷。
2.出自《說文·角部》觥,兕牛角可以飲者也。從角,黃聲。其狀觥觥,故謂之觥。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汪秀才納頭便拜道:“若得知一個下落,百觥也不敢辭。”
4.出自《雨后訪吳平露汪西京不值》詩如此春光偷背我,來朝須罰酒盈觥。
5.出自《觚剩·物觚》坐於沙上,列置熟雞五只,濁酒十瓶,舉觥獨酌。
3.
大,豐盛。參見“觥羊”、“觥飯”。
1.出自《太玄·毅》次七,觥羊之毅,鳴不類。測曰:觥羊之毅,言不法也。
2.出自《國語·越語下》王召范蠡而問焉,曰:“諺有之,曰:觥飯不及壺飱。今歲晚矣,子將奈何?”
4.
剛直貌。參見“觥觥”。
1.出自《后漢書·方術傳上·郭憲》帝曰:“常聞‘關東觥觥郭子橫’,竟不虛也?!?/p>
2.出自《贈郭君碑》觥觥將軍,雄略冠群。
3.出自《聊齋志異·泥鬼》蓋以玉堂之貴,而且至性觥觥,觀其上書北闕,拂袖南山,神且憚之,而況鬼乎。
4.出自《山陰徐君歌》觥觥我君,手持彈丸。
5.
壯健貌。參見“觥觥”。
1.出自《題王子梅盜詩圖》詩君狀亦觥觥,可啖健牛百。
6.
象聲詞。
1.出自《記夢》詩側身上視溪谷盲,杖撞玉版聲彭觥。
1.不愿留。《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遺一老,俾守我王。"后用作對大臣逝世表示哀悼之辭。
1.不滿。
1.一瞥間,謂極短的時間。
1.不惑;不受迷惑。
2.不求。
3.不量度。
4.不建造。
1.謂壽命不長久。
1.不聽從;不采納。
2.不應用;廢棄。
3.不為所用。
4.不必;無須。
5.中醫術語。肢體失去活動能力謂之不用。
1.不禁。
2.猶不容。
3.不用。
1.亦作"不由的"。
2.不禁。
3.不容。
1.不容分辯。
1.禁不住,不由自主地。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歡快熱烈的聯誼會上,老師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同學們一起跳起了舞。
1.不同。
2.指不同平常﹐比平常壞。
3.不可,不以為然。
1.謂兄弟不相敬愛。
1.無有,沒有。
1.不改變。
1.不茍且。愉,通"偷"。
1.不超過一個時辰。形容時間不長。
①意料不到不虞之譽。②意料不到的事以防不虞。③沒有準備擊其不虞|以虞待不虞者勝。
1.意外的誤會。
1.不越出規矩。
1.隱語。指江河流水。因可用以淹沒敵人,故云。
1.即不律。筆的別稱。
1.不生育;不養育。
2.猶言夭折。
1.謂病重不起。帝王病重的諱稱。
1.不得志;不被賞識。
2.沒碰到。
1.謂不圓滿,不周全。
1.不甘,不甜。
1.象聲詞。
1.不混雜,不混淆。
2.猶言不奇異。
1.不主宰。
1.死的婉辭。
1.謂不在某個職位上,就不過問該職位的事務。
1.猶不得安生。
2.指對某種事情或某種業務缺乏知識和經驗。
1.不放在心上。
1.不然;要不。
2.亦作"不則"。置于動詞后的語氣助詞。
1.不善,不良。
2.猶不吉。
1.不逢時。謂未遇良機。
1.謂谷未精舂。
1.早晩,遲早。
1.深灰色。
1.不幸。
2.不往,不至。
1.同"否則"。
2.猶言則,就。不,助詞,無義。
3.不循法度。
4.不只;不止。
5.見"不咱"。
1.不拒絕。
2.不躱避。
3.不區分。
4.不挑選。
1.猶言不擇手段。
副詞。①表示不存在星期天我不曾出過門|稻子還不曾成熟。②表示情況從未經歷過他從來不曾去過北方|九月以后游泳池一直不曾開放。
烹調時遇黏稠物質不易粘底的炊具。鍋內涂覆一層耐炊事溫度不軟化而臨界表面張力摩擦系數小的材料,如氟塑料。但氟塑料的硬度較金屬低,如接觸金屬較易劃損,一般以硬度較低的木制鏟烹調。
1.不眨眼。
1.謂沒志氣。
2.指缺乏勇武的氣概。
1.不打折扣。原為商業用語,商品照標價減去若干成數出售,叫做打折扣。
2.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1.古代南楚謂疾病少愈而加劇為不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