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碰著,撞上,遇到。
2.
動詞
觸動;感動。
3.
動詞
接觸。
4.
動詞
抵,頂。
1.
用角頂物。參見“觸藩”。
1.出自《墨子·明鬼下》羊起而觸之。
2.出自《贈唐衢》詩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觸。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奴子劉琪,畜一牛一犬。牛見犬輒觸,犬見牛輒噬。
2.
撞;碰。
1.出自《左傳·宣公二年》〔??麑〕觸槐而死。
2.出自《漢書·陳萬年傳》萬年嘗病,召咸教戒於床下,語至夜半,咸睡,頭觸屏風。
3.出自《三俠五義》寇宮人見了陳林已去,大約劉后必不甘休,與其零碎受苦,莫若尋個自盡,因此觸檻而死。
4.出自《黎明的河邊》我用手觸了一觸老楊,勸他不要再說下去。
3.
接觸。
1.出自《莊子·養生主》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羈。
2.出自《定惠院海棠》詩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3.出自《倪煥之》湊巧舊同學王樂山南來的消息觸在眼里,樂山所從來的地方又是“新思潮”的發動點北京,使他忽然懷念起樂山來。
4.
遇到;遭受。
1.出自《新語·輔政》故干圣王者誅,遏賢君者刑,遭凡王者貴,觸亂世者榮。
2.出自《論衡·吉驗》舜得下廩,不被火災,穿井旁出,不觸土害。
3.出自《三國演義》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
5.
觸動;引起。
1.出自《白虎通·五行》木在東方,東方者,陰陽氣始動,萬物始生。木之為言觸也,陽氣動躍。
2.出自《文心雕龍·章句》妙才激揚,雖觸思利貞,曷若折之中和,庶保無咎。
3.出自《春》琴似乎了解她的深心,所以琴的話也能觸到她的深心。
6.
觸犯;冒犯。
1.出自《潛夫論·賢難》忠正之言,非徒譽人而已也,必有觸焉。
2.出自《漢書·元帝紀》重以周秦之弊,民漸薄俗,去禮儀,觸刑法,豈不哀哉!
3.出自《新唐書·李渤傳》渤既以峭直觸要臣意,乃謝病歸。
4.出自《好逑傳》若一味耿直,不知忌諱,不但事不能濟,每每觸主之怒,成君之過,至於殺身,雖忠何益?
7.
距離。
1.出自《山南西道新修驛路記》我之提封居右扶風,觸劍閣千一百里,自散關抵褒城,次舍十有五,牙門將賈黯董之。
8.
佛教語。六塵之一,即身根所生之感受。
1.出自《六根懺文》身根頑觸,唯貪細軟。
2.出自《菌說》人之嗜欲,著於聲、色、香、味、觸、法,而仁義即由嗜欲而起。
9.
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參見“觸蠻”。
1.出自《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
2.出自《旋軍歌》何洲何地爭觸蠻,看余馬首旋。
3.出自《擬寒山》詩殺聲動天地,觸蠻酣大戰。
4.出自《賀新郎·壽李端明》詞看人間,紛紛如饑烏腐鼠,觸蠻交戰。
10.
通“濁”。
1.出自《建平王讓鎮南徐州刺史啟》燋鯁在躬,輒復塵觸。
2.出自《五燈會元·羅山閑禪師法嗣·明招德謙禪師》主事嗔曰:“上座不識觸凈,為甚么不受凈水?”師跳下床,提起凈瓶曰:“這個是觸是凈?”事無語,師乃撲破。
11.
姓。戰國趙有觸龍。見《史記·趙世家》。
1.謂鉆研學業。
1.清代鑾駕儀衛鹵簿中抬轎執杖的人所穿的衣服。
1.謂順從他人的愿望。
1.謂把國家政權讓給別人。
1.古代被授官者以才德不堪而遜謝之謂之遜職。
1.虛心謙讓。
2.順心,迎合心意。
1.讓坐,請客人入坐。
1.為財而死。
1.為道義或某種主張而獻身。
1.為國家利益獻出生命。
1.祈求吉祥。
1.指為某種宗教信仰而獻身。
1.為保全志節而犧牲生命。
2.指女子因抗拒凌辱或屈從封建禮教而死。
1.舍身以求私利。
2.謀求私利。
1.舍身追逐利祿。
1.舍身以追隨死者。沒,通"歿"。
1.舍身以求名。
1.赴難;靖難。
2.為國家的危難而獻出生命。
1.為愛情而死。
1.《孟子.盡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趙岐注"殉,從也。天下有道,得行王道,道從身施,功實也。"后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獻身。
1.謀求私利。
1.陪同死亡。
1.為追求物質利益而喪生。
1.謂專心致志于學業或功業。
1.遵從道義。
2.為道義而死。
3.指為正義事業而獻身。
古代以活人或物品與死者同葬的習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
1.原指殉葬器物。引申為毫無意義的犧牲品。
1.在職人員為公務而犧牲生命。
1.亦作"巽辭"。
2.委婉的言詞。
3.指柔媚的言辭。
1.見"巽詞"。
1.東南方位。
1.古時傳說中的風神名。《易·說卦》有"巽為本,為風"之說,故借巽為名。
1.東南風。又稱清明風﹑景風。古有八卦主八風之說。
1.《易.說卦》有"巽,為長女"之說,故以"巽宮"指長公主之居。
1.巽,順;坎,險。一說,巽,風;坎,水。因以"巽坎"借喻旅途之艱難。
1.皇帝的詔令。《易.說卦》有"巽為風"之說,以詔令如風行之速,故稱。
1.皇帝的詔令。
1.亦作"巽愞"。
2.卑順;怯懦。
1.懦怯柔弱。
1.怯懦。
1.見"巽懦"。
1.猶卑順﹑順從。
印度尼西亞的民族之一。約2100萬人(1985年)。講巽他語。多信伊斯蘭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
1.東南方。
1.語本《論語·子罕》"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后因以"巽言"謂恭順委婉的言詞。
1.恭順謙讓。
1.指東南角。
1.順從,附和。
1.指雞。
1.謙遜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