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攻擊,打擊,進擊,跟“守”相對。
2.
動詞
致力研究;學習。
3.
動詞
指責別人的錯誤、過失,駁斥他人的議論。
4.
名詞
(Gōng)姓。
1.
攻擊;進攻。
1.出自《易·系辭下》愛惡相攻而吉兇生。
2.出自《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取亂侮亡。
3.出自《文心雕龍·總術》請奪彼矛,還攻其楯矣。
4.出自《體育報》整個比賽過程說明,中國隊自始至終戰略部署得當,不論是攻和守……都處理得較好。
5.出自《集韻?送韻》攻,戰伐也。
6.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
2.
侵襲;沖擊。
1.出自《長門賦》心憑噫而不舒兮,邪氣壯而攻中。
2.出自《登臨海嶠初發強中作》詩攢念攻別心,旦發清溪陰。
3.
排斥;舍棄。
1.出自《正蒙·太和》天地之氣,雖聚散、攻取百涂,然其為理也順而不妄。
4.
指責。
1.出自《論語·先進》﹝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2.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吾﹞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攻其過。
3.出自《吹劍四錄》﹝林栗﹞就問所著《易解》及《論〈西銘〉》,先生歷攻其失。
4.出自《寓言十五首》不求攻爾短,欲議世之失。
5.
治療。
1.出自《周禮·天官·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
2.出自《墨子·兼愛上》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
3.出自《牡丹亭·鬧殤》這病根兒怎攻,心上醫怎逢?
6.
馴服。參見“攻駒”。
1.出自《題大司馬王晉溪先生〈十牛圖〉》詩攻駒不羨三千牝,考牧還歌九十犉。
7.
閹割。參見“攻特”。
1.出自《周禮·夏官·校人》夏祭先牧,頒馬攻特。
8.
專心從事;專心研習。
1.出自《呂氏春秋·上農》農攻粟,工攻器,賈攻貨。
2.出自《抱樸子·論仙》棄榮華而涉苦困,釋甚易而攻至難。
3.出自《聽杜山人彈胡笳》詩杜陵攻琴四十年,琴聲在音不在弦。
4.出自《畸人手記·別扭》我也寫過文章,我在大學里專攻文學的。
9.
治理,加工。
1.出自《周禮·考工記序》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
2.出自《逸周書·大聚》工匠役工,以攻其材。
3.出自《揮麈前錄》惟工巧,善治金銀銅鐵為器及攻玉。
10.
營建。
1.出自《詩·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11.
砍伐。
1.出自《山海經·大荒南經》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欒,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欒。
12.
開鑿;開采。
1.出自《漢書·貢禹傳》攻山取銅鐵,一歲功十萬人已上。
2.出自《御史臺精舍碑銘》掎徂徠之松,攻荊藍之石。
13.
友善。
1.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下》公叔相韓而有攻齊。
14.
堅固。
1.出自《詩·小雅·車攻》我車既攻,我馬既同。
2.出自《孔子家語·六本》孔子曰:“巧而好度,必攻。”
3.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器周用而長務,物背窳而就攻。
15.
古祭名。
1.出自《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類、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說。
16.
通“功”。功勞;成就。
1.出自《金石古文·周齊侯镈鐘銘》汝肇勛于戎攻。
2.出自《墨子·非攻下》易攻伐以治我國,攻必倍。
3.出自《論衡·禍虛》而諸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然以胡軍攻取侯者數十人。
17.
通“共”。供給。
1.出自《韓非子·存韓》陷銳之卒,勤於野戰;負任之旅,罷於內攻。
18.
通“工”。巧;善于。
1.出自《戰國策·西周策》敗韓魏……取藺、離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
2.出自《墓林處士墓志銘》處士自少攻為詩,竟以成名。
19.
姓。漢有攻生單。見《奇姓通》。
1.出自《萬姓統譜?東韻》攻,見《姓苑》。漢有攻生單。
20.
指使堅固。
1.出自《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攻其車,肥其馬。
1.廚工。
2.受宰于廚房。
1.掌管飲食之官。
1.燒烤的肉。
1.烹調。
2.指菜肴。
1.廚子。
1.神話傳說中的獸名。
1.即狍。動物名。耳朵和眼都大,頸長,尾很短,后肢略比前肢長,冬季毛棕褐色,夏季毛栗紅色,臀部灰白色,雄的有角。吃青草﹑野果和野菌等。肉供食用,毛皮可做褥子。
1.炮制煎熬。
以火炮和戰術導彈為基本裝備的陸軍兵種。具有強大的火力和較高的機動能力,是陸軍的主要火力突擊力量。在合同作戰中,主要用于支援、掩護步兵和坦克部隊的作戰行動,并與其他軍兵種協同作戰。
1.爆竹炸裂的碎片。比喻人多。
1.用以演習發炮的廣場。
1.有車輪的炮架子。
1.亦作"炮車云"。
2.一種預示暴風即將到來的云,即砧狀積雨云。
1.方言。爆竹。
1.亦作"炮船"。
2.裝有火炮的兵船。
1.方言。爆竹的一種。點著后,發出響聲,并射出發光藥,在空中燃燒發光。
1.亦作"祊墩"。
2.用沙袋和小船構成的簡易炮臺。
1.燒烤。
1.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饌。
2.指一種肴饌名。
1.即爆竹,古代用以御敵。
1.見"炮烙"。
1.炮艇。
比喻在非正義戰爭中喪命的士兵被抓去當壯丁,充炮灰。
1.槍炮。
2.指戰場上發射的炮彈與炮彈爆炸后發出的火焰。
1.用炮火轟擊。
1.古代燒柴祭天的儀式。
1.亦作"炮架"。
2.支炮的架子。
1.燒烤。泛指烹制食品。
2.炮制煎熬。
1.以火炮為主要裝備的輕型軍艦。主要用來保護沿海地區和近海交通線,轟擊敵人海岸目標,掩護部隊登陸等。
1.亦作"炮局"。
2.舊稱制造槍炮的工廠或儲藏槍炮的場所。
1.亦作"炮格"。
2.相傳是殷紂王所用的一種酷刑。
3.指用燒紅的鐵烙人的刑罰。
4.用以比喻難以忍受的痛苦。
5.古代烤肉用的銅格。
①也作炮格”。相傳是紂王所用的一種酷刑。用炭燒熱銅柱,令受刑者爬行其上,人墮入火炭中被燒死。②用燒紅的鐵烙人的刑罰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③古代烤肉用的銅格。
1.亦作"炮雷"。
2.巨大的炮聲。
1.亦作"炮壘"。
2.即炮臺。
3.借指炮彈。
1.亦作"祊簾"。
2.護炮的柵欄。
1.用加熱的方法把中藥原料里的水分和雜質除去。
1.見"炮鳳烹龍"。
1.炮的障蔽物。
1.一種四周有槍眼,可以瞭望并射擊的高碉堡。
1.引起炸藥爆炸的導火線。
1.即釬子。在巖石上鉆鑿孔眼的工具。
1.廚師。炮,通"庖"。
1.亦作"炮石"。
2.古代用炮拋射的石頭。
1.燒烤食物。
1.操縱火炮的士兵。
2.方言。指技術高的射擊手。
1.形容灼熱。
1.火炮的裝甲防護體。用來保護炮手和火炮。軍艦主炮﹑坦克以及海岸炮等,均采用此種裝置。一般有旋轉式﹑固定式兩種。形狀有柱形﹑錐形﹑半球形等。
1.雜揉。
1.混入。用蒙混冒充的手段參加進去。
1.廁所里的老鼠。語本《史記.李斯列傳》"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