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背。
2.
動詞
擔任。
3.
動詞
仗恃,倚靠。
4.
動詞
遭受;受。
5.
動詞
具有;享有。
6.
動詞
虧欠;拖欠。
7.
動詞
背棄;辜負。
8.
動詞
失敗(跟“勝”相對)
9.
形容詞
屬性詞。小于零的(跟“正”相對)。
10.
形容詞
屬性詞。物理學上指帶有或得到電子的(跟“正”相對)。
11.
名詞
(Fù)姓。
12.
見“負擔”。承受的壓力或擔當的責任、費用等。
1.
以背載物。
1.出自《詩·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糇。
2.出自《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艷歌何嘗行》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
3.出自《歸去來·浪花十日》早飯后負鴻兒出,步至前山下。
2.
承受;擔負。
1.出自《莊子·逍遙游》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2.出自《書情題蔡舍人雄》詩愧無橫草功,虛負雨露恩。
3.出自《色盲》他覺得,以他那樣的藐躬,負起生活的重擔,實在是毫無意義的。
3.
謂加,使承受。
1.出自《管子·法禁》廢上之法制者,必負以恥。
2.出自《漢書·英布傳》夫楚兵雖強,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明約而殺義帝也。
4.
所背之物;所承擔者。
1.出自《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2.出自《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故任益隆者負益重,位益高者責益深。
3.出自《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調整稅收,酌量減輕民負。
5.
抱持。
1.出自《荀子·不茍》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
2.出自《淮南子·說林訓》負子而登墻,謂之不祥,為其一人隕而兩人傷。
6.
抱有;享有。
1.出自《報任少卿書》仆少負不羈之行,長無鄉曲之譽。
2.出自《淇上酬薛據兼寄郭微》詩故交負奇才,逸氣包謇諤。
3.出自《湖南省長沙師范學校〈徐特立文集〉前言》徐特立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是一位素負聲望的老革命家和杰出的教育家。
7.
遭受;蒙受。參見“負恥”、“負辱”。
1.出自《又乙巳春書之一》負一世之謗,頹然未嘗自辯。
8.
連累;拖累。
1.出自《晉書·束晳傳》一人失課,負及郡縣,此人力之可致也。
9.
依,倚靠。
1.出自《儀禮·士喪禮》西面坐,命龜興,授卜人龜,負東扉。
2.出自《為人作造寺疏》今於郢州某山,為十方僧建立招提寺,縈負郊原,面帶城雉,枕倚巖壑,吐納煙云。
10.
依恃;憑借。
1.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齊環怙恃其險,負其眾庶。
2.出自《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詩群儒負己才,相賀簡擇精。
3.出自《智囊補·兵智·凱口囤》往往一二梟獍,負其窟穴,草竊為奸者。
11.
背棄;辜負。
1.出自《戰國策·秦策五》負秦之日,太子為糞矣!
2.出自《漢書·田儋傳》榮以負項梁,不肯助楚攻秦,故不得王。
3.出自《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綠陰晝生靜賦詩得靜字》清風不負客,意重百金贈。
4.出自《春暖花開》詩春天的主人,不負春光好。
12.
反背。參見“負手”。
1.出自《兒女英雄傳》卻說安老爺急於要看看兒子頭場的文章有望無望;又愁他出來得晚,晉升今日斷趕不回來,只落得負著雙手滿院里一趟一趟的轉圈兒。
2.出自《子夜》吳蓀甫負著手踱方步,心里不住地這樣想。
13.
戰??;失敗。
1.出自《孫子·謀攻》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2.出自《法言·重黎》屈人者克,自屈者負。
3.出自《舟過揚子橋遠望》詩今古戰場誰勝負,華夷險要豈山川?
4.出自《新民晚報》曼西尼在拳擊生涯中僅負一場。
14.
虧欠;拖欠。
1.出自《秦律雜抄》采山重殿,貲嗇夫一甲,佐一盾;三歲比殿,貲嗇夫二甲而法(廢)。殿而不負費,勿貲。
2.出自《潛夫論·斷訟》假舉驕奢,以作淫侈,高負千萬,不肯償責。
3.出自《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至則出贓罪吏九百余人,脫其桎梏,給耒耜與牛,使耕其傍便近地,以償所負。
4.出自《雜興》詩一身逋負愁賒酒,滿眼關山悔上樓。
15.
債務。
1.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2.出自《寒秀草堂筆記》此印現藏潘德輿比部家,蓋定庵荒於博,以此償博負矣。
16.
賠償;補償。
1.出自《韓非子·說林下》宋之富賈有監止子者,與人爭買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毀之,負其百金,而理其毀瑕,得千溢焉。
2.出自《遣懷》詩組練去如泥,尺土負百夫。
17.
罪責;過失。
1.出自《漢書·酈食其傳》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
2.出自《麈尾賦》此先都之靈獸,因何負而罹殃。
3.出自《乞以明堂恩補張所男宗本奏》今其身名凋喪,后嗣零落,使臣不言,臣則有負。
18.
慚愧;抱愧。參見“負負”。
1.出自《論衡·道虛》〔盧敖〕離眾遠去,無得道之效,慚於鄉里,負於論議。
19.
憂慮。
1.出自《后漢書·章帝紀》自牛疫已來,谷食連少,良由吏教未至,刺史二千石不以為負。
2.出自《后漢書·和帝紀》在位不以選舉為憂,督察不以發覺為負,非獨州郡也。
20.
猶洑。游水;泅水。參見“負流”。
1.出自《易林·歸妹之屯》魚欲負流,眾不同心,至德安樂。
21.
古制喪服的一部分。指披在肩背上的粗麻片。
1.出自《儀禮·喪服》負,廣出於適寸。
22.
中醫術語。指稱脈象相互克賊。
1.出自《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合病并病〉》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ハ嗫速\,名為負也。
23.
古代天文術語。
1.出自《晉書·天文志中》青赤氣如小半暈狀,在日上為負,負者得地為喜。
24.
與“正”相對。數學上指小于零的;物理學上指得到電子的。
1.出自《停電》這會兒又埋頭專心地弄什么負氧離子發生器。
2.出自如:負數;負極。
25.
通“倍”。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老子·道經》絕聲棄知,民利百負。
2.出自《論衡·順鼓》人相攻擊,氣不相兼,兵不相負,不能取勝。
26.
通“掊”。敲打。
1.出自《莊子·天運》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揭仁義,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27.
通“孚”。孵育。
1.出自《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28.
通“媍”。老婦人。
1.出自《列女傳·魏曲沃負》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母也。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29.
通“伏”。參見“負劍”。
1.出自《徐霞客游記·游天臺山日記》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
1.執手告別。
1.手握兵器。
2.帶兵。
1.佛教語。托缽。
2.引申為行腳。
1.大志;高尚的胸懷。
東魏大臣。渤海b178(今河北景縣)人。曾參加葛榮起義軍,后叛降魏。依靠鮮卑武力,聯絡山東士族,掌魏兵權,稱大丞相。執東魏朝政十六年,挾天子以令諸侯。死后,其子高洋代東魏稱齊帝,他被追尊為神武帝。
1.雜技名。即走索。
1.亦作"高縦伎"。
2.指雜技中走索的藝人。
1.高起的環形發髻。亦指梳高鬟的女人。
1.高呼。
1.膏肓。高,通"膏"。
1.高飛。
2.指題辭。
1.高飛。
1.急促的調子。
1.盛大宴會。
2.泛指大規模地聚會。
3.稱與人會面的客氣話。
1.高超渾厚。
1.見"高跡"。
1.高底木屐。
1.高聳貌。語出《楚辭.離騷》"高余冠之岌岌兮。"
①(階段、級別等)達到一定高度的~神經中樞丨 ~干部丨 ~人民法院。②(質量、水平等)超過一般的~商品丨 ~毛料。
1.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職稱之一。
1.全稱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我國農業合作化過程中建立的社會主義性質的集體經濟組織。1956年由初級社發展而成,規模較初級社大。特點是土地﹑耕畜﹑大型農具等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取消了土地報酬,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1958年進一步發展為農村人民公社。
大腦皮層的活動。人類的語言、思維和實踐活動都是高級神經活動的表現。
1.指大腦皮層。
又稱高強水泥”。快硬高強度水硬性膠凝材料。以適當礦物組成的硅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在合理的粉磨細度下獲得。分700和800兩種標號,其拉壓強度分別為700和800千克/厘米2。
我國實施過的后一階段的初等教育的學校。簡稱高小。
接近于人們使用習慣的程序設計語言??蛇m用于不同的計算機,但計算機不能直接識別和理解高級語言,必須由計算機中的編譯程序或解釋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后才能直接識別。常用的有algol、basic、cobol、fortran、pascal等語言。
我國實施的后一階段的中等教育的學校。簡稱高中。
1.高足的桌子。
1.志懷高遠。
1.高綰之發髻。
指黑海、亞速海同里海之間的廣闊地區。面積44萬平方千米。大高加索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橫貫中部,為亞、歐兩洲分界線的一部分。山脈以北稱北高加索,為俄羅斯領土,有著名礦泉療養區;以南稱外高加索,有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三國,富森林及石油、天然氣、煤等礦藏。
在亞洲和歐洲的交界處。中部為大高加索山脈,多座山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為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山脈北側稱北高加索或前高加索,屬溫帶;山脈南側稱南高加索或外高加索,為亞熱帶。石油、天然氣及金屬礦藏豐富。
福建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該省泉州、廈門、漳州和臺灣省等地區。也叫戈甲戲、九角戲。
高出一般的價格~商品丨 ~出售丨 ~收購古畫。
1.高大的車駕。
2.對對方的敬稱。
在城市和近郊的架空單軌上行駛的公共交通車輛。有跨座型和懸垂型兩類。前者重心在軌道上部,后者重心在軌道下部。通過車體上的轉向架在軌道上行走。轉向架上裝有導向輪、承重輪,以及空氣彈簧。
用橋式結構代替路堤的高架道路。在房屋密集、交通繁忙的城市中,可提高車速、節省用地、減少拆遷工程。比高架鐵路、地下鐵道的造價低,工期短而功能大,且可沿線開發新興帶狀城鎮,經濟效益高。
環繞或穿越市區的架空鐵路。多興建于20世紀初至30年代之間。其結構有鋼或鋼筋混凝土梁式和擋土墻路基式兩種,上鋪軌道以通行車輛。工程簡易、造價低,一時曾獲得發展。但因占去城市昂貴的土地和空間,且噪聲大,逐漸為地下鐵道和獨軌鐵路所代替。
1.高尚堅貞。
1.把東西扎在扁擔兩頭上面的擔子。
1.清高簡約。
2.深奧而簡要。
1.孤傲貌,潔身自好貌。
2.指登高。
敬辭,高明的見解不知~以為如何?
1.謂見識高遠。
畫家。名b051#字爵廷,改字劍父,番禺(治今廣東廣州)人。曾留學日本。為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后從事美術教育。其畫融合日本和西洋畫法,開創嶺南派”。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工山水、花卉、鳥獸,亦作人物畫。
1.謂考試中式,名列前茅。
戰國末燕國人。為謀刺秦始皇的荊軻送行時,在易水為其擊筑伴唱。秦滅燕后,隱姓埋名做雇工,后為人發覺。因善擊筑,被秦始皇熏瞎雙眼,留在宮中擊筑◇在筑中暗藏鉛塊撲擊始皇,不中被殺。
1.亦作"高鑒"。
2.敬詞。稱他人對事物的明察。
1.謙詞。猶過譽,過獎。
1.高掛的絳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