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居第二位的,輔助的,跟“正”相對。
2.
名詞
輔助的職務;擔任輔助職務的人。
3.
形容詞
附帶的;次要的。
4.
動詞
符合;相稱。
5.
量詞
量詞。1.用于成套的東西。2.用于面部表情、人的樣子等。3.用于嗓音。
6.
名詞
(Fù)姓。
1.
“褔”的今字。
2.
輔助。
1.出自《素問·疏五過論》循經守數,按循醫事,為萬民副。
2.出自《隋唐嘉話》寡人持弓箭,公把長槍相副,雖百萬眾亦無奈我何。
3.出自《停驂錄摘抄續》中山武寧王將兵二十萬,開平忠武王副之。
4.出自《咖啡店之一夜》橫置兩長方桌子,副以腕椅。
3.
書籍、文獻等的復制本。
1.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藏之名上,副在京師。
2.出自《南史·王僧孺傳》凡諸大品,略無遺闕,藏在秘閣,副在左戶。
3.出自《寒秀草堂筆記》當時每有所得,輒以小紙,別疏其副,置之篋衍。
4.
相稱;符合。
1.出自《漢書·禮樂志》哀有哭踴之節,樂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誠,邪人足以防其失。
2.出自《后漢書·黃瓊傳》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3.出自《和友人喜相遇》詩人生心口宜相副,莫使堯階草勢斜。
4.出自《水東日記·奏請午朝》惜乎當時外間諸公所見不同,反不足以副其意耳。
5.出自《野草·死后》我卻總是既不安樂,也不滅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來,都不能副任何一面的期望。
5.
不辜負。
1.出自《酉陽雜俎·盜俠》韋生疑之,素善彈,乃密於靴中取弓卸彈,懷銅丸十余,方責僧曰:“弟子有程期,適偶貪上人清論,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
2.出自《大唐新語·匡贊》啟曰:“張易之兄弟,反道亂常,將圖不軌……伏愿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p>
3.出自《唐摭言·公薦》奏云:“陛下運契中興,當復用重德,鎮風俗。臣座主右仆射趙崇可以副陛下是選,乞回臣之命,授崇,天下幸甚?!鄙霞螄@。
6.
假髻。古代貴族婦女頭飾。
1.出自《周禮·天官·追師》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笄。
7.
敷,流布。
1.出自《到大司馬記室箋》德顯功高,光副四海。
2.出自《周書·蕭圓肅傳》光副皇極,永固洪基。
3.出自《耆舊續聞》芾於真楷篆隸不甚工,惟於行草誠入能名,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
8.
交付,付與。
1.出自《和仆射牛相公寓言》只恐重重世緣在,事須三度副蒼生。
2.出自《桯史·大散論賞書》興元一軍,支撥過錢引二十八萬道,銀絹二千匹兩,而糗糧草料與犒設、賞錢之類不與焉,亦不為不應副矣。
9.
猶甫,方才。參見“副能”。
1.出自《最高樓·散后》詞副能小睡還驚覺,略成輕醉早醒松。
2.出自《杏花天》詞副能得見茶甌面,卻早安排腸斷。
10.
量詞。用于成對成套之物。
1.出自《冬至獻襪履頌表》情系帷幄,拜表奉賀,并獻白紋履七量,襪若干副。
2.出自《謝賜冬衣表》并賜臣手詔,及冬衣兩副。
3.出自《西游記》又聽得呀的一聲,腰門開了,有兩對紅燈,一副提壺,香云靄靄,環佩叮叮。
4.出自《秘密列車》要能借到十幾副水桶,一齊挑,估計一點鐘可以挑滿。
11.
通“服”。從事。
1.出自《太平廣記》長安富民羅會以剔糞自業,里中謂之雞肆,言若歸之積糞而有所得也。會世副其業,家財巨萬。
12.
姓。
1.出自《廣韻·去宥》《后魏書》副呂氏,后改為副氏。
13.
量詞。用于面相表情等。
1.出自《宋書·劉懷慎傳》卿那得此副急淚?
2.出自《紅樓夢》倒還是舍著我這副老臉去碰碰,果然有好處,大家也有益。
3.出自《家》他用了全副精神去應付這件事,就沒有心腸管家里的事情。
14.
居第二位的;輔助的。
1.出自《漢書·陳湯傳》康居副王抱闐將數千騎,寇赤谷城東。
2.出自《紅樓夢》我一個社長,自然不夠,必要再請兩位副社長。
15.
指輔助的職務;擔任輔助職務的人。
1.出自《大場的一夜》每一輛車四個士兵。我坐在第一輛汽車司機旁邊。在我的旁邊立著的,是一個團副。
2.出自又如:大副、二副。
1.卷曲貌。
1.清靜。
1.低下簡陋。
2.指低下簡陋的建筑。
1.小水;水草交接之處。
1.低下潮濕。
1.矮小的房間。
1.潭水。
1.低濕狹窄。
1.指學識寡陋之人。
1.猶湫隘。溢為"隘"字之訛。
1.積滯不通。
1.低下狹窄。
1.一種珠孔曲折難通的寶珠。
1.縱橫交叉的大道;繁華的街市。
2.草名。
1.大道上的塵土。借指煩擾的塵世。
1.佛教語。指三界九地的眾生。
1.指天宮。
2.指皇城。
1.猶九州。
2.猶九泉。
1.漢揚雄著《太玄》,定人為九等。
1.亦作"九軔"。
2.六十三尺。一說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極高或極深。
1.《詩.小雅.天?!?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如不爾或承。"本為祝頌人君之詞,因連用九個"如"字,并有"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之語,后因以"九如"為祝壽之詞。
2.頻頻來臨。
1.見"九儒十丐"。
1.煉丹的鼎。
中國的民主黨派之一。前身為由1944年組織的民主科學座談會形成的民主科學社,1945年定名九三學社,1946年成立。主要由文教、科技界的知識分子組成。參加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參政黨之一。
1.九州的大山。
2.九座山?!秴问洗呵铮惺肌?何謂九山?會稽﹑太山﹑王屋﹑首山﹑太華﹑歧山﹑太行﹑羊腸﹑孟門。"金元好問《穎亭留別》詩"七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崢嶸,了不受陵跨。"施國祈箋注"九山,案辳轅﹑潁谷﹑告成﹑少室﹑大箕﹑大陘﹑大熊﹑大茂﹑具茨是也。"
3.指九嶷山。
1.無限地哀傷。
1.多次飛揚。
1.五聲(宮﹑商﹑角﹑征﹑羽)和四清(宮清﹑商清﹑角清﹑征清)的合稱。
1.指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文王﹑周公﹑孔子。
2.指道教崇奉的九位真人。
3.九個皇帝。
1.《漢書.藝文志》"《淮南道訓》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號九師說。"因稱《易經》學者為"九師"。
2.猶九軍,大軍。
1.九代。
2.指九世仇。
1.古時買賣貨物的場所。
2.泛指熱鬧的街市。
1.古時九嬪和九卿分別治事之所。
2.指古明堂的九間房屋。
3.即九廟。天子的祖廟。
4.道教謂人體中的"上宮"(腦)和"九竅"。
1.指夏季九十天的暑熱天氣。
1.古算法名◇之《九章算術》本此。
1.周代對人民各種職業所課的賦稅。
1.九卿。
1.多次死亡的威脅。
形容經歷極大危險而幸存。
1.指九卿的官署。
1.指古代九大湖泊。
1.道教語。即先天九氣。道教認為天地混沌之時為先天,有玄﹑元﹑始三氣,三氣又各化生三氣,合成九氣,為萬物之源。素,本源?!短逵駜浴分^,先天九氣者始氣生混混氣蒼,混氣生洞洞氣赤,洞氣生皓皓氣青;元氣生昮昮氣緑,昮氣生景景氣黃,景氣生遁遁氣白;玄氣生融融氣紫,融氣生炎炎氣碧,炎氣生演演氣黑。
1.謂道路曲折險阻。
1.九種惡事。
1.謂祭牲分解的九個部分。
2.指人體的九個組成部分。
極高的天空~九地(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形容差別極大)。
1.道教所信奉的巡察人間的神仙。
1.即九天玄女。
1."九天采訪使者"的略稱。
1.道家傳說中的女神,謂為黃帝之師,圣母元君弟子,曾助黃帝滅蚩尤。見《云笈七簽》卷一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