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關于古代印度的。
2.
名詞
有關佛教的事物。
3.
名詞
(Fàn)姓。
1.
梵語音譯詞“梵摩”、“婆羅賀摩”、“梵覽摩”之省,意為“清凈”、“寂靜”。參見“梵行”。
1.出自《要用字苑》梵,潔也。
2.
梵文為古印度書面語,故對印度等地的事物,常稱梵或冠以梵字,以示與中華有別。
1.出自《均圣論》雖葉書橫字,華梵不同。
2.出自《震澤長語·音律》故梵有無窮之音,華有無窮之字。梵則音有妙義,而字無文采;華則字有變通,而音無錙銖。
3.出自如:梵文;梵字;梵語。
3.
佛經原用梵文寫成,故凡與佛教有關的事物,皆稱梵。參見“梵帝”、“梵宇”。
1.出自《游法華寺》詩果漸輪王族,緣超梵帝家。
2.出自《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沙界人王塔,金繩梵帝游。
3.出自《梁書·張纘傳》經法王之梵宇,睹因時之或躍;從四海之宅心,故取亂而誅虐。
4.出自《登禪定寺閣》詩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5.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小生是西洛貧儒,四海游學歷州府,至蒲州,因而到梵宇。
6.出自《老殘游記》﹝老殘﹞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
4.
指誦唱佛經。
1.出自《懺悔禮佛文》高梵宛轉,寧止震木。
2.出自《藍田山石門精舍》詩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
3.出自《重建潼川府學尊經閣記》吾觀浮圖氏之教,寫之有其葉,梵之有其音。
5.
指誦念佛經之聲。參見“梵唄”、“梵誦”。
1.出自《重游草堂寺次韻》疏鐘挾谷響,悲梵入樵歌。
2.出自《山行》詩院靜時聞梵,燈明夜看棋。
3.出自《由磴道上洪光寺》詩云中時梵放,下界不相聞。
6.
佛書傳說創造文字的人。
1.出自《法苑珠林》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祛盧,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
1.婢女。
1.謂唱曲時打拍子。
1.指古代諸侯之間或國與國之間的遣使訪問。
1.謂做出比試槍棒的架式。
1.謂糾纏不已。
1.謂發脾氣。
1.差遣。
1.指戲曲演唱中,唱出曲折悠長的聲調。
1.猶言耍花招。
1.清代對沿混同江,西起今依蘭縣東北,東達黑龍江口海岸及庫頁島所居黑斤(今赫哲族)等使犬部落的稱呼。各部從事漁獵。冬日乘坐冰橇,用犬駕拽,因稱。
1.使其如此;使它變得這樣。
1.傭人,奴仆。
1.詩文中引用典故。
1.使館。
1.用口發聲來指使狗。
1.唐宋元明時奴仆對家主的稱呼。
2.用于稱上司以至國主。
1.基督教稱耶穌的弟子約翰彼得等十二人為使徒。十二使徒為耶穌選派負有傳教使命的門徒。
1.由一國派駐在另一國的外交或軍事代表團。
1.日常使用的物品。
1.仆從。
1.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1.唐代中期凡為宰相者必曰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故稱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銜的節度使為使相。宋初因之,以親王﹑留守﹑節度使加侍中﹑中書令﹑同平章事者皆謂之使相,實際上不主政事。如王安石罷相后以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即其例。明代官場中用以稱以輔臣身分督師者,清代用以稱呼兼大學士的總督。
1.南宋時民兵名稱。
1.發脾氣。
1.用心思,使壞心眼。
1.見"使心作幸"。
1.使者。
1.《后漢書.李合傳》"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謡。使者二人當到益部,投合候舍。時夏夕露坐……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后因稱使者為"使星"。
1.見"使性謗氣"。
1.亦作"使性傍氣"。亦作"使性摜氣"。
2.發脾氣;撒氣。
1.見"使性謗氣"。
1.見"使性"。
1.使者所乘之車。
1.使衙。節度使治事之所。牙,官署之稱◇多寫作"衙"。
1.用眼睛的動作向別人暗示自己的意思。
1.派羊去指揮狼。比喻不足以統眾。
1.方言。謂不認真或裝腔作勢。
1.使者所乘之車。
1.謂醫生處方用藥。
1.服役;服事,伺候。
2.指仆役。
3.役使,驅使。
1.傳譯的信使。
1.驛站傳送文書的人。
2.傳譯的信使。
使人或器物等為某種目的服務使用干部|使用工具|合理使┯茫共同使用。
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糧食能充饑,衣服能御寒。商品的基本屬性之一。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形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空氣、草原等自然物,以及不是為了交換的勞動產品,沒有價值,但有使用價值。
建筑物各層平面中直接為生產或生活使用的凈面積的總和。在居住建筑中的使用面積稱為居住面積”。
不改變財產的本質而依法加以利用的權利。通常由所有人行使,但也可依法律、政策或所有人之意愿而轉移給他人。如我國國家財產的所有權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根據國家的授權,對其所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有使用權。
1.節度使出征﹑入朝,或死而未有后代,皆有留后攝其事,稱節度留后。節度留后治事之官署,稱使院。節度使便坐治事,亦或就使院。
1.五代時,錢閔據有兩浙等地,征斂繁苛,西湖漁者每日須納魚數斤,因閔曾任杭州防御使,鎮海﹑鎮東軍節度使等職,故稱所納之魚為"使宅魚"。
1.猶言執掌使官之職。旃,純赤色的曲柄旗。
1.方言。借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