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書〉同“番”(fān)。指外國或外族。
1.
通“藩”。籬落;屏障。
1.出自《詩·大雅·崧高》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2.出自《國語·晉語八》是行也,以蕃為軍。
2.
通“藩”。藩屏;捍衛。
1.出自《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2.出自《抱樸子·逸民》干木不荷戈戍境,筑壘疆埸,而有蕃魏之功。
3.出自《還都口號》分壤蕃帝華,列正藹皇宮。
3.
通“藩”。封建王朝分封的侯國。
1.出自《魏都賦》搦秦起趙,威振八蕃。
2.出自《王文憲集序》初,宋明帝居蕃,與公母武康公主素不協,及即位,有詔廢毀舊塋。
4.
通“藩”。頰側。
1.出自《靈樞經·五色》蕃者,頰側也。
5.
通“番”。周代謂九州之外的夷服、鎮服、蕃服。后用以泛指域外或外族。
1.出自《周禮·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謂之蕃國。
2.出自《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世掌諸蕃互市,恩信著明,夷人慕之。
3.出自《甘州遍》詞鐵衣冷,血沾蹄,破蕃奚。
6.
通“番”。輪流更替。參見“蕃匠”。
7.
通“轓”。車耳兩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來遮蔽塵土。
1.出自《太玄·積》君子積善,至于蕃也。
2.出自《說文通訓定聲·乾部》蕃假借為?。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