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屋的正梁。
1.出自《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2.出自《儀禮·鄉射禮》序則物當棟。
3.出自《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詩大廈棟方隆,巨川楫行剡。
4.出自《徐孺亭》詩徐君郁郁澗底松,陳君落落堂上棟。
5.出自《明良論二》如是而封疆,萬萬之一有緩急,則紛紛鳩燕逝而已,伏棟下求俱壓焉者鮮矣。
2.
比喻重要的人。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於鄭國,棟也。
2.出自《國語·晉語一》太子,國之棟也。
3.出自《三國名臣序贊》釋褐中林,郁為時棟。
3.
量詞。房屋一座叫一棟。
1.出自《團聚》在這棟雖經過改修,卻還是顯得陳舊的屋子里,在那有著火炕的一間,火還是不斷地熊熊著。
4.
方言。山嶺。
1.出自《萬齋瑣錄》李膺《益州記》:“蜀人謂嶺為棟。”
2.出自《革命民歌集·四川民歌》白狗子上山棟,棟上開滿映山紅。
5.
星名。參見“棟星”。
1.出自《廣雅·釋天》大角謂之棟星。
6.
姓。明有棟成。
1.出自《字匯?木部》棟,姓。
1.冤枉傷害。
2.猶冤仇。
1.鳴冤叫號。
1.冤屈之恨。
2.怨恨。
1.蒙冤遭受橫禍。
1.冤屈郁結的情懷。
1.指舊時用黃紙書寫的冤狀。
1.冤屈而死的鬼魂。
1.仇人。
2.對情人的昵稱。
3.泛指似恨實愛﹑給自己帶來苦惱而又舍不得的人。
1.仇人,仇敵。
1.謂仇人或不愿意相見的人,偏偏容易碰見,來不及回避。
1.冤案﹑假案和錯案的并稱。
1.鳴冤的揭帖。
1.冤氣郁結。
2.猶冤屈。
3.結下的冤仇。
1.古縣名。一作宛胊或宛句,故城在今山東菏澤市西南。金時因城為黃河所沖毀,縣廢。唐干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軍攻克曹州,縣人黃巢起而響應,爆發了全國性的農民起義。
1.聚滿冤囚。
1.冤屈痛苦。
1.囚犯送給獄卒的賄賂。
1.殘酷無道。
2.無罪而加刑戮。
3.指屈打成招的冤案。
1.謂斷獄冤枉失實。
1.猶冤屈。
1.受冤屈的人。
1.即冤禽。
因冤仇而產生的罪孽他不曉得是哪輩子造的冤孽,才碰到如此倒霉的事情。
1.謂風流罪過。
1.指冤屈或當事人受到殘害的案件。
1.無辜被囚禁而餓死的人。
1.冤枉而死者的魂魄。
1.因受冤屈而郁結在胸中的不平之氣。
1.猶冤孽。
1.冤仇罪過。
1.因冤孽而遭的罪譴。
1.指仇人和親人。
1.精衛鳥的別名。
1.冤枉的情狀。
1.無辜的囚犯。
1.彎曲。
1.郁悒;委曲。
2.冤枉,無罪而被誣為有罪。
3.指加人以惡名或罪名。
4.指冤獄﹐冤案。
1.屈死的人。
1.猶屈辱。
1.謂冤情不上達。
1.怨恨悲傷。
1.見"冤沉"。
1.首冤,最大的冤案。
1.冤屈而死。
1.謂為他人申訴冤枉。
2.冤屈的案件訴訟。
1.冤枉聚積之處。
1.因冤屈而上告。
1.冤大頭。
1.謂蒙受冤屈而悲憤沉痛。
2.指為他人感到冤屈悲痛。
1.猶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