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妙的作用。
1.非常得當。
1.見"特地"。
1.見"特地"。
1.特別高的等級。
1.見"特地"。
1.亦作"特的"。
2.突然,忽然。
3.亦作"特底"。特別,格外。
1.特殊的恩典。
1.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獨特的地方。
1.特別規定;特別指定。
2.指具體的某一種或某一個。
1.皇帝所給予的特殊的恩典。
1.特務工作。
2.特務人員。
1.見"特骨"。
1.亦作"特古"。
2.特意;特別。
1.特意;故意。
1.空名號。
2.在例號以外的特種型號。
3.指在正常期刊以外﹐為某個紀念活動或大的事件等所印的專刊。
1.一國對另一國的全部或部分商品進口給予特別優惠的關稅。
1.為特定主題而編輯的文字資料﹑報刊或電影。
1.特殊的技能或技巧。
電影制作中各種技巧攝影的總稱。包括電影攝影中廣泛使用的倒攝、停機再攝、逐格攝影、快速攝影、低速攝影、模型攝影、合成攝影等。
1.特別給與。
2.特別加封。
1.特別降低的價格。
1.大獸。
1.皇帝對官吏的破格選用。
2.指在特定范圍內選用某些官吏。
1.獨特的見解。
1.獨自統率﹑指揮軍隊。
2.獨當一面的將領。
1.官名。始設于西漢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東漢至南北朝僅為加官,無實職。隋唐以后為散官。明以特進光祿大夫為正一品。清廢。參閱《后漢書.和帝紀》"賜諸侯王﹑公﹑將軍﹑特進"李賢注引漢應劭《漢官儀》﹑《宋書.百官志上》﹑《通典.職官十六》﹑《明史.職官志一》。
2.特予晉升。
1.猶卓絕。
1.報刊等為紀念某一節日﹑事件﹑人物等而編輯的一期或一版。
1.舊時于常科外鹽人才的考試。
英文tex的音譯。簡稱特”。紡織統一規定的計量單位之一。用于表示纖維和紗線的粗細程度。1000米長的纖維或紗線在公定回潮率時重若干克,其粗細程度即為若干特克斯。特數愈大,紗愈粗;反之亦然。中國曾用于表示纖維和紗線細度的號數”,等于特數”。
英國在北美洲的屬地。在巴哈馬群島東南。面積430平方千米。人口19萬(1994年)。首府科伯恩城。經濟以漁業為主。旅游業和金融服務業較重要。
1.特地前來。
2.猶特別。
1.猶吊兒郎當。形容儀容不整﹑作風散漫。
1.見"特勤"。
1.謂有堅定的志向和操守。
2.獨立;挺立。
3.孤立。
1.謂志行高潔,不隨波逐流。
1.有別于通例的特殊事例。
1.特予免除。
1.古代宗廟外另立的祀廟。
1.特別命令。
2.特別任命。
1.果名。
1.一頭牛。
2.公牛。
1.特別派遣。
1.為辦理某項事務而特地派遣到某地的人員。
1.奇特。
1.突起;崛起。
2.特出,杰出。
3.聳立。
1.破格晉升。
1.特地派遣。
1.突厥﹑回紇官名,以可汗子弟及宗室充任。吐魯番發現的木柱文字作"特銀"。新﹑舊《五代史》和《遼史》﹑《元史》分別譯寫為"狄銀"﹑"惕隱"﹑"的斤"。或訛為"特勒"。《北史.突厥傳》"大官有葉護﹐次設﹐次特勤。"《周書.突厥傳》作"特勒"。《舊唐書.突厥傳下》"其官有葉護,有特勤,常以可汗子弟及宗室為之。"《新唐書.突厥傳上》"其別部典兵者曰設,子弟曰特勒,大臣曰葉護。"
2.近世在蒙古發現的唐《契苾明碑》﹑《闕特勤碑》﹐碑文及碑額皆作"特勤"。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特勤當從石刻》"顧氏《金石文字記》,歷引史傳中稱'特勒'者甚多,而涼國公《契苾明碑》,'特勤'字再見。又柳公權《神策軍碑》,亦云大特勤嗢沒,斯皆書者之誤。予謂……史文轉寫,或失其真,唯石刻出于當時真跡,況《契苾碑》宰相婁師德所撰,公權亦奉敕書,斷無訛舛,當據碑以訂史之誤,未可輕訾疑也。"
1.特懸磬。古代一種打擊樂器。玉或石制。殷墟出土的有半圓形與稍作曲折形的兩種﹐后多作曲折形。周代以來,用于雅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