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移動物體的位置(多指笨重的或較大的)。
2.
動詞
遷移。
3.
動詞
照原樣移用。
1.
亦作“搫”。
2.
移動物體的位置,搬運。
1.出自《冬至郊祀大赦天下制》江西湖南見運到襄州米一十五萬石,設法搬赴上都,以救百姓荒饉。
2.出自《紅樓夢》林姑娘的東西可搬進來了?
3.出自《偽自由書·頌蕭》闊人們會搬財產進外國銀行,坐飛機離開中國地面。
3.
遷移,搬家。
1.出自《種蠟梅喜成時欲暫住梁溪》詩搬處側從新徑里,種時還向舊堂邊。
2.出自《水滸傳》你一面便搬,一面快去請人來陪話。
3.出自《儒林外史》你作速看下一所房子……你同弟婦搬進去住著。
4.出自《雷雨》您怎么來過?他們二十年前才搬到北方來,那時候,您不是還在南方么?
4.
搬嘴,挑撥。
1.出自《殺狗勸夫》每日著這兩個幫閑鉆懶,搬的俺兄弟不和。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怎當得張郎憊賴,專一使心用腹,搬是造非,挑撥得丈母與引孫舅子日逐吵鬧。
3.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再論“文人相輕”》嵇康的送命,并非為了他是傲慢的文人,大半倒因為他是曹家的女婿,即使鐘會不去搬是非,也總有人去搬是非的。
5.
扳。
1.出自《五侯宴》我哭啼啼搬住臂膊,淚漫漫的扯住衣服。
2.出自《紅樓夢》鳳姐兒聽說這話,哭著,兩手搬著尤氏的臉緊對相問道:“你發昏了?”
3.出自《上海的早晨》郭彩娣搬著手指,嘴里默默數著。
6.
搬演。參見“搬演”。
1.出自《紫云庭》風流公案風流傳,一度搬著一度新。
2.出自《宣德寫本金釵記》﹝白﹞眾子弟每,今夜搬甚傳奇?﹝內應﹞今夜搬劉希必《金釵記》。
3.出自《巾箱說》家太守紫庭公于兗署餞予南旋,姑蘇名部搬《節孝記》。
7.
謂不根據具體情況,生硬移用。
1.出自《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學習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不管我國情況,適用的和不適用的,一起搬來。這種態度不好。
2.出自《馬石山上》你他媽的少搬教條,什么是紀律,救老百姓就是紀律!
8.
武術用語。
1.出自《儒林外史》只一雙手指卻像講究勾、搬、沖的。
1.指纖柔善舞的腰肢。
1.平靜溫和。
1.干凈﹔一無所有。
用做繪畫、攝影對象的靜止的物體,如水果、鮮花、器物等~畫ㄧ~寫生 ㄧ~攝影。
以靜止物體為表現對象的攝影。多以工藝品、瓜果蔬菜等為題材。在真實的基礎上,經過組織安排,對構圖、光線、影調、色彩等進行藝術處理,以準確地體現被攝物的質感和立體感。
1.佛教語。謂于靜定中領悟。
1.靜止﹔平息。
2.安靜地棲息。
1.寧靜閑暇。
1.安靜寬敞。
1.安詳文靜。
1.謂鐘罄之類樂聲停息下來。縣﹐指懸掛著的鐘磬。
1.在寂靜中發出的響聲。
1.靜謐的景象。
1.見"靜潔"。
1.平和地調養。
2.閉門修道。
1.嫻靜秀美。
1.清凈無欲。
2.恬淡平和。
1.嫻靜文雅﹔幽靜雅致。
1.整肅。
1.安靜地﹔仔細地。
2.巧飾之言。
3.平靜地陳述。
4.沉靜地思考。
1.猶言巧言令色。
1.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猶言口是行非。
1.清平安定。
1.高潔美艷。
1.審定疑案。
2.使訴訟案件消除。
安靜地休養你這病需要~一段時間。
1.佛教語。即凈業。清凈的善業。
詩篇名。唐代李白作。全文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含蓄無窮,歷來為人傳誦。
1.鎮定寧靜﹐專一不變。
1.寧靜安閑。
1.安定心意。
2.意態安閑。
1.猶沉默。
2.寂靜隱蔽。
1.戰國時期一部分道家的認識方法。認為心要保持虛靜﹐并因應事物之理而偶合之﹐才能有正確的認識。
1.謂戒聲色之娛。《管子.內業》﹕"彼道之情﹐惡音與聲﹔修心靜音﹐道乃可得。"一說﹐音當作"意"。滌除一切塵俗之念。見郭沫若等《管子集校》引豬飼彥博語。
1.指主帥升帳時所放的炮﹐以令肅靜。
1.清幽靜寂。
1.平靜地談話。
1.猶慮囚。詳細地審理獄囚而為之平反。
1.猶凈域。佛教指莊嚴潔凈的極樂世界。亦指僧寺等清凈處所。
1.猶淵默。深沉穩重。
1.古代表演爬竿的雜技。
1.古代攻城的戰車。
1.欺騙。
1.跳躍。
1.猶飲食。
1.嚼食。
1.猶咀嚼。
2.玩味;鉆研。
1.植物名。可入藥。
1.臉面,臉色。指態度表情。
1.咬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