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喪葬時用的銘旌與翣柳。
1.津逮。寄,通"暨"。至。
1.形容饒有興味地談論。
1.見"津徑"。
1.古代管理渡口﹑橋梁的官吏。
〈書〉渡口和橋梁,比喻用做引導的事物或過渡的方法、手段。
1.水流。
1.渡口修筑的瞭望樓臺。
1.水路。
2.途徑。比喻處世之道。
1.古代渡口上巡邏的士卒。
1.植物輸送水分和營養的葉脈。
1.在渡口設置的關門。
2.東漢首都洛陽有十二門,南面西頭門稱津門,一名津陽門。
3.津門亭的省稱。
4.天津市的別稱。明永樂二年(1404年)筑天津城,因地處畿輔門戶,故名"津門"。
1.東漢洛陽津門所設之亭。
1.口中津液;涎沫。
1.黏液。
1.渡口和驛站。
從天津到江蘇南京長江北岸的浦口。長1010千米。1912年筑成。現為京滬鐵路一段。
1908年清政府與英德銀團簽訂,后又訂《續借款合同》。主要內容為借款980萬英鎊;英德各一人任總工程師;英德銀團代辦筑路材料,并有借款優先權。英德自此控制津浦鐵路,并加強了在華北的侵略勢力。
1.靈氣。
1.酬勞的錢。
1.由水路送行。
2.資助遣送。
1.橋梁。
2.指洛水上的天津橋。
1.指春秋趙河津吏的女兒娟。《列女傳》載其機智救父的故事。
日本本州島同北海道島之間的海峽。東西長約100多千米。有對馬暖流通過。底有青函鐵路隧道。
1.水道。
1.水上的通道。指橋梁。
1.渡船的船夫。
1.水邊地;涯岸。
1.渡口。比喻為學的門徑。
1.透濕。
1.對過津渡的貨物按其值征收的稅。
1.涯岸。
2.比喻途徑。
1.照料護送。
2.辦理喪事。
1.見"津貼"。
1.古代建于渡口旁的亭子。
1.指水無阻滯地流動。
1.船家的孩子。
1.渡口。
1.見"津涂"。
1.見"津涂"。
1.唾液。
1.岸;水邊。
2.范圍;邊際。
3.依靠,憑依。
1.唐代長安華清宮的外門。
〈書〉①水陸沖要的地方扼守~。②比喻顯要的地位身居~。
1.渡口驛站。
1.汁液。
1.水邊。
1.流注。
1.猶浸潤。
1.看守渡口的隸卒。
1.哀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