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液體或氣體中所含的某種成分少;稀薄(跟“濃”相對)。
2.
形容詞
味道不濃;不咸。
3.
形容詞
顏色淺。
4.
形容詞
冷淡;不熱心。
5.
形容詞
營業不旺盛。
6.
形容詞
沒有意味的;無關緊要的。
7.
名詞
(Dàn)姓。
8.
形容詞
安靜;閑適。
9.
形容詞
伙食差。
1.
味不濃;濃度不高。
1.出自《管子·水地》淡也者,五味之中也。
2.出自《漢書·揚雄傳下》大味必淡。
3.出自《聲聲慢》詞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2.
無鹽或少鹽。同“咸”相反。
1.出自《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異。
2.出自《宋史·張根傳》根性至孝,父病蠱戒鹽,根為食淡。
3.
飯菜差。
1.出自《宋景文公筆記·雜說》其為人毅而近愚,食淡而勤生。
4.
淡泊;閑適。
1.出自《莊子·應帝王》汝游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焉。
2.出自《送俞節推》詩吳興有君子,淡如朱絲琴。
3.出自《浴罷》詩浴罷淡無事,出門隨意行。
4.出自《灌花》詩盱睢忘憂子,淡焉此靜對。
5.
冷落;不密切。
1.出自《黃檗山》詩早知人世淡,來往退居寮。
2.出自《花月痕》老爺這一個月為什么和我們淡起來?
3.出自《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文學家和時勢的關系,有濃有淡,須要依照濃淡來定記事的詳略。
4.出自《酒的魔力》似乎他被一位地位顯赫的人物淡在一邊是理所當然的、早已習慣了的事。
6.
無聊;沒意思。
1.出自《新晴讀樊川詩》詩不是樊川珠玉句,日長淡殺個衰翁。
2.出自《桃花女》到今蚤日將晌午,方才著我開鋪面,掛起大言牌,你道好淡么!
7.
輕微;微弱。
1.出自《夜雨》詩點滴侵寒夢,蕭騷著淡愁。
2.出自《西廂記》林下曬衣嫌日淡,池中濯足恨魚腥。
3.出自《水仙子·山居自樂》曲淡家私付與山妻。
4.出自《兄與弟》機聲在我耳邊響了許久,又漸漸地淡下去,消失了。
8.
顏色淺;素凈。參見“淡粧”。
1.出自《長生殿·驚變》天淡云閑,列長空數行新雁。
2.出自《秋色賦·瑞雪圖》那巍峨雄偉的昆侖山、牙山、林寺山、嶗山、大澤山,全都素妝淡裹。
9.
清淡;不興旺。參見“淡季”。
10.
消瘦。
1.出自《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三嬸!你這兩日怎么淡了?
11.
古樂曲體裁名。
1.出自《夢溪筆談·樂律一》以予考之,“散”自是曲名,如“操”、“弄”、“摻”、“淡”、“序”、“引”之類。
12.
化學元素。即“氮”。
1.出自《菌說》使有養無淡,則亦自有一物能當此濃郁之氣者,生乎其間。
13.
姓。唐有淡從。見《姓觿·去勘》。
1.出自《姓觽?勘韻》淡,千家姓云:嚴陵族。
14.
引申指清苦的生活。
1.出自《豹子和尚自還俗》你坐禪修行,乾受了苦,又熬了淡,有甚好處?
2.出自又如:粗茶淡飯。
1.植物莖﹑葉上的針刺。
2.指文詞的粗放刺人。
1.亦作"麤觕"。亦作"麄觕"。
2.粗略,粗糙。
1.見"麤粗"。
1.形容極粗陋。
1.粗糙憔悴。
1.人體﹑物體等粗而大。
2.指文章風格粗重有力量。
1.謂大致安定。
1.制作香粉的次料。
1.粗惡衣服。服喪時穿著。
1.粗劣的衣服,蓬亂的頭發。謂不加修飾。
1.見"粗心浮氣"。
1.亦作"麄梗"。
2.阻滯梗塞。
3.粗獷梗直。
1.大功。古代喪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
1.片茶的一種。
1.粗陋陳舊。
1.亦作"麁怪"。
2.粗糙怪異。
1.亦作"麄官"。
2.古代重文輕武,呼武官為"麤官"。
1.亦作"麄滾滾"。
2.粗而圓的樣子。
1.亦作"麄悍"。
2.粗魯蠻悍。
1.粗拙。
1.亦作"麄豪"。
2.豪強。
3.豪壯。
1.亦作"粗跡"。
2.謂大道正理。
3.謂大的事跡。
1.粗獷健勁。
1.見識粗陋淺薄。
1.粗糙。
1.亦作"麄客"。
2.枇杷的別名。
1.簡捷。
1.亦作"麄狂"。
2.粗率狂妄。
1.粗疏乖張。
1.指麻布與絲帛。
1.粗糙拙劣。
1.亦作"麄陋"。
2.粗賤丑陋;粗糙簡陋。
1.亦作"麄露"。
2.謂直露無馀。
1.亦作"麄率"。亦作"麁率"。
2.粗魯輕率。
3.粗疏草率。
1.粗疏,不周密。
1.亦作"麄莽"。
2.粗魯。
1.粗糙而無光澤的毛。
1.粗細。
1.糙米。
1.粗糙與精密。
1.丑惡與美好。
1.粗略。
1.亦作"麄人"。亦作"麁人"。
2.沒有文化修養的人;粗疏的人。
3.佛教語。指修行小乘佛道的人。
1.粗陋無用。
1.亦作"麄蕤"。
2.指野花。
1.粗糙脆弱。
2.粗大或微弱。
1.下等貨色。
1.亦作"麄生"。
2.粗澀生硬。
1.粗劣的飯菜。
1.亦作"麄使"。
2.指干粗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