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條狀物的橫剖面大(跟“細”相對)。
2.
形容詞
(長條形)兩長邊的距離不十分近。
3.
形容詞
顆粒較大的。
4.
形容詞
聲音大而低沉。
5.
形容詞
粗糙;不精細(跟“精”“細”相對)。
6.
形容詞
疏忽;不周密(跟“細”相對)。
7.
形容詞
魯莽,粗俗。
8.
副詞
略微。
1.
糙米;粗糧。
1.出自《莊子·人間世》吾食也執粗而不臧。
2.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三》監事十人,掌?擇米麥。凡九谷,皆隨精粗差其耗損而供焉。
2.
粗糙;粗劣。
1.出自《西游記》草履麻絳粗布被,心寬強似著羅衣。
2.出自《母親》每一間大約有五六張床,桌子板凳都有,就是粗得很。
3.
猶大。
1.出自《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其器高以粗。
2.出自豫劇《卷席筒》俺哥是從京里來的,官可粗啦!
4.
條形物的橫剖面較大,與細相對。
1.出自《新秋即事》詩秋期凈掃云根瘦,山信回緘乳管粗。
2.出自《送僧入石霜》詩撩舍新羅瘦,爐煙榾柮粗。
3.出自《西廂記》老夫人手執著棍兒摩娑看,粗麻線怎透得針關。
4.出自《紅樓夢》憑他怎樣,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
5.出自《小巫》〔老爺〕臉上的紅筋爆起,有小指頭那么粗。
5.
粗疏;粗略。
1.出自《荀子·正名》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
2.出自《難蜀父老》余之行急,其詳不可得聞已,請為大夫粗陳其略。
3.出自《惜日》詩小者傳吾粗,大能傳奧幽。
6.
略微。
1.出自《北史·魏廢太子恂傳》乃廢(太子恂)為庶人,置之河陽,服食所供,粗免饑寒而已。
2.出自《大唐西域記·屈支國》文字取則印度,粗有改變。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佃戶曹自立,粗識字,不能多也。
4.出自《兒女英雄傳》諸事粗定,他老夫妻才各各出門,進城謝客。
7.
粗笨;粗野。
1.出自《北史·李元忠傳》元忠曰:“非英雄也。高乾邕兄弟曾來未?”是時,高乾邕已見,神武(高歡)因紿曰:“從叔輩粗,何肯來?”元忠曰:“雖粗,并解事?!?/p>
2.出自《意中緣·悟詐》兄弟,好好對他講,不要動粗。
3.出自《日出》我問你,你剛才為什么偏要看那個女人?有什么美?又粗,又胖,又俗氣,又沒有一點教育。
8.
副詞。才;僅。
1.出自《題新居寄元八》詩階墀寬窄才容足,墻壁高低粗及肩。
1.謂世代繼承。
1.演變而出,演變而來。
2.偷偷地出行。
3.表演。
1.也稱"臺本"。專指經過導演處理而作為舞臺演出底本的劇本。
1.演說詞。
1.演詞。
1.謂繼承推廣。
1.演變進展。
1.宣講教義。
2.謂傳布教義的方式。
1.講解佛經。
1.演說的稿子。
1.起草詔令。
演變星體的演化|生物的演化。
1.蒙騙,迷惑。
1.推算紀元。
1.表演的技巧。
1.演變發展。
1.講解佛經。
1.演戲。
2.演出的劇目。
1.清時新登仕籍者在引見前一天須赴吏部演習引見時的禮節,稱為演禮。
1.施展謀略。
1.謂起草誥命。
1.戰國宋城門名。
1.猶演略。
1.分支;分流。
1.占卜的一種。以星﹑禽推測人的祿命吉兇。其書有《演禽通纂》﹑《演禽圖訣》等。
1.方言。勾搭,引誘。
2.方言。指男女間對對方有意。
1.以評書﹑小說等形式講述史事。宋周密《武林舊事.諸色伎藝人》有"演史"。
1.利用實驗或實物﹑圖表把事物的過程顯示出來,讓人認識或理解。
1.演習試驗。
1.闡述,解釋。
1.表演敘述。
2.講述。
①根據原意論述解說演說佛經|皆為一一演說,咸究其根本。②面向聽眾發表意見,說明事理競選演說|就職演說|練習演說。
1.誦讀。
1.按照一定的原理或公式計算。
1.舞臺。
1.演變。
1.練習武藝。
1.練武的場所。
1.練武場的廳堂。
1.表演戲劇。
1.發抒感懷。
1.猶實行。
1.猶演漾。
1.綿延,廣遠。
1.陳述言詞。
1.猶迷惑。
1.水波蕩漾。
2.飄搖貌。
1.綿延不絕貌。
2.流布;流傳。
3.謂文章氣勢流轉綿長。
①闡述義理并加以引申文不能演義,武不能死君。②舊時長篇小說的一種。一般根據歷史傳紀鋪敘引申,并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而成。由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盛行于明、清時期。著名的有《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
1.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