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書〉猝然。文言副詞,忽然。
1.
謂犬從草叢中突然沖出來追趕人。
1.出自《說文·犬部》猝,犬從草暴出逐人也。
2.
倉猝;匆忙。
1.出自《玉篇·犬部》猝,言倉猝暴疾也。今作卒。
2.出自《資治通鑒·齊明帝永泰元年》敬則橫刀跂坐,問詢等:“發丁可得幾人?庫見有幾錢物?”詢稱“縣丁猝不可集”。
3.出自《典故紀聞》大抵民情幽隱,猝難畢達。
4.出自《聊齋志異·畫壁》女大懼,面如死灰……乃啟壁上小扉,猝遁去。
3.
突然;忽然。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張生猝病,〔紅娘〕與鶯往視疾。
2.出自《聊齋志異·狐嫁女》一更向盡……見一青衣人,挑蓮燈,猝見公,驚而卻退。
3.出自《哥德巴赫猜想》一種猝發的疾病臨到他的身上。他眩暈,他休克,一個倒栽蔥,從上空摔到地上。
4.
立刻;即時。
1.出自《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安市人顧惜其家,人自為戰,未易猝拔。
2.出自《聊齋志異·鳳仙》大姑寄語官人:好事豈能猝合……但緩時日以待之。
3.出自《墳·人之歷史》〔林那〕著《天物系統論》,悉名動植以臘丁,立二名法,與以屬名與種名二……惟天物繁多,不可猝盡,故每見新種,必與新名。
5.
見“猝嗟”。猶叱咤。發怒呼喝。
1.出自《漢書·韓信傳》項王意烏猝嗟,千人皆廢。
6.
指突然發生的情況。
1.出自《推誠保德功臣太子太保韓公行狀》嶺南蠻寇邊……公奏置廣南東西路鈐轄司。委以便宜,專用土兵鎮守,北兵不徙瘴癘之地,而有以應猝。
1.婚姻介紹人。
1.捕鳥用的鳥媒。
2.引火用的紙媒兒。
1.屋的正梁和次梁。
1.比喻關鍵﹑重要之處。
1.房屋的次梁。
由煤組成的地層。上下均有巖層。古構造、古氣候、古地理等條件決定煤層的賦存狀況(厚度、埋藏深度、層數等),從而決定了其經濟與開發價值。廣義的還指含煤的地層。
1.即煤焦油。參見"煤焦油"。
1.即煤氣。參見"煤氣"。
俗稱耗煤率”。指火力發電廠每生產或供應1千瓦小時電能所需消耗的燃煤量。通常以千克/千瓦小時”來表示。
1.沒燒透的煤塊或煤球。
1.即煤焦油。參見"煤焦油"。
1.舊時對煤炭工人的蔑稱。
1.煤燃燒時的火焰。亦指作燃料的煤。
1.用作燃料的煤的泛稱。
1.煤的一種。色黑,質硬,可用以雕刻工藝品。我國主要產于撫順。又名炭精。
1.以煤為燃料的爐子。
1.煤末。也稱煤面子。
1.煤的碎末。也稱煤末子。
實驗室中供加熱用的器具。由連有煤氣入口管的燈座、螺絲栓、下部有小孔的金屬管等組成。旋轉螺絲栓可調節進入燈座內的煤氣量;旋轉金屬管可調節進入燈座的空氣量,以達到控制火焰溫度的作用。
用來制造發生爐煤氣、水煤氣等的工業爐。分固定床、流化床、氣流床等爐型。固定床用塊煤為原料,流化床和氣流床用粉煤作原料。用空氣、空氣和水蒸氣、氧氣和水蒸氣作氣化劑,在常壓或加壓下操作,產生含一氧化碳、氫、甲烷等的煤氣。
1.用煤氣作為燃料燒煮食物的爐灶。一般用鑄鐵或薄鋼板制成。燒嘴有各種型式,帶有能調節煤氣量的開關,可以隨用隨燃,使用方便,易于調節,效率高,清潔衛生。亦可附裝烘烤食物的烘箱。
1.見"煤氣燈"。
1.以煤球作為燃料的爐子。多用于燒煮食物等。
1.亦作"煤炲"。
2.凝聚的煙塵;煤灰。
1.見"煤炱"。
1.即煤。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一種黑色固體礦物。
1.可以供開采的大面積煤層的分布地帶。
1.見"煤頭紙"。
1.用以引火的小紙卷。
1.屋中的煙塵。
1.用細碎煤炭或煤渣鋪成的路。
1.物體燃燒時冒出的煙聚積成的黑灰。是制墨的主要原料。
1.用手工開采的小型煤礦。
1.以煤油為燃料的照明燈具。
1.煤燃燒后剩下的東西。
1.小煤塊。
1.煤礦井下的工作面。
1.灰窯中結成的赤褐色土渣。
1.煤末加水制成的磚形的煤塊。用做燃料。
1.舊稱運煤的車夫。
1.草木茂盛之貌。
1.塵土飛揚貌。
1.塵土彌漫貌。
1.風起貌。亦形容風聲。
1.生物體內能轉變成酶的化學物質,例如能轉變成凝血酶的凝血酶原。
1.即梅毒?; T?梅毒"。
2.大腿間的濕疹。
1.霉季潮濕的風。
1.謂物受潮濕而發霉變青黑。
2.形容面垢黑。
1.黑而瘦。
1.發霉腐爛。
2.猶言久蓄而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