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鮮明,美好。
2.
見“粲然”。笑的樣子。
1.
精米。
1.出自《漢書·惠帝紀》上造以上及內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當為城旦舂者,皆耐為鬼薪白粲。
2.出自《南史·孝義傳上·何子平》子平曰:“尊老在東,不辦得米,何心獨饗白粲。”
3.出自《虎耳巖不二和尚碑記》所得一縷一粲,盡以供十方游衲。
2.
鮮明貌;美好貌。
1.出自《詩·唐風·葛生》角枕粲兮,錦衾爛兮。
2.出自《紫釵記·醉俠閑評》風光粲,云影搖,矯帽輕衫碧玉絳。
3.出自《上灘》詩江底清無泥,齒齒白石粲。
3.
明白;清楚。參見“粲然”。
1.出自《義府·畫一》蓋言何法令至明,條目粲列,有似於畫一爾。
4.
眾多。
1.出自《詩·鄭風·羔裘》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2.出自《史記·周本紀》夫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粲。
3.出自《贈劉都使》詩歸家酒債多,門客粲成行。
5.
笑貌。參見“粲然”。
1.出自《蛇倒退》詩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
2.出自《陶庵夢憶·王月生》〔王月生〕矜貴寡言笑,女兄弟閑客,多方狡獪,嘲弄咍侮,不能勾起一粲。
3.出自《書信集·致臺靜農》三月十五夜聞謠戲作,以博靜兄一粲。
6.
通“餐”。
1.出自《詩·鄭風·緇衣》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2.出自《天對》益革民艱,咸粲厥粒。
7.
指精潔,潔白。參見“粲然”。
1.出自《秘書省冬夜宿直寄懷李德素》詩姮娥攜青女,一笑粲萬瓦。
1.指經切割加工過的魚。
2.即鰳魚。又名快魚。
1.細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
2.比喻美好的詩文為人稱贊。
1.寬裕安定。
1.猶寬闊。
1.謂衣服寬大。
2.泛指面積或容積大。
3.大,多。
4.謂心胸開闊,能容人。
1.寬心;放心。
1.寬闊空敞。
寬闊;寬大這間屋子很~。
1.謂程限寬裕,不緊迫。
1.放松;松弛。
1.寬厚謙和。
1.數旬。
1.猶累世。
1.連夜。
1.幾經轉譯。
1.《孔子家語.致思》"昔者由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之后,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復得也。"累茵,多層墊褥◇因以"累茵之悲"為悲念已故父母的典故。
1.多月;接連幾月。
1.多歷年月。
1.累年。
1.謂手足重繭。形容辛勞。
1.被拘系者,指囚犯。
1.接連許多張紙。多用于書信。
1.堆積繁多;厚重。
1.見"累贅"。
1.見"累贅"。
1.多層食盒。
1.猶重足。兩足相疊,不敢正立,形容小心戒懼。
1.歷代祖先。
1.謂以酒灑地而表示祭奠。
1.祭奠。
1.祭奠。
1.以酒澆地,表示祭奠。古代宴會往往行此儀式。
1.酹酒之杯;亦指酹酒。
1.猶祭祀。
1.猶祭奠。
1.祭奠祝告。
1.研物用的乳缽。
1.敲打。
1.研物用的槌子。
1.臃腫。
1.形容作戰布陣的聲勢。
1.捶打。
1.亦稱"擂家漢"。
2.打擂比武的武術師。
1.見"擂家"。
1.古代作戰時從高處推下撞壓敵人的木頭。
1.舊時俗諺稱初來的婢仆。
1.亦作"攂鼙"。
2.擊鼓。
1.從高處推下撞壓敵人的石頭。
1.亦作"攂石車"。
2.古時一種戰具。以車載石﹐轉石下擊﹐殺傷敵人。
原指為比武所搭的臺子。‘擺擂臺 ’指搭了臺歡迎人來比武,‘打擂臺 ’是上擂臺參加比武。現比賽中多用‘擺擂臺 ’比喻向人挑戰,用‘打擂臺 ’比喻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