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時間短。
2.
動詞
催;推動。
3.
動詞
靠近。
4.
名詞
(Cù)姓。
1.
靠近,迫近。參見“促坐”。
1.出自《說文·人部》促,迫也。
2.出自《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3.出自《醒世姻緣傳》有幾畝墳地與一個劉鄉宦的地相鄰,他把樹都在自己地上促邊促岸的種了。
2.
短促;短。
1.出自《贈山濤》詩感彼孔圣嘆,哀此年命促。
2.出自《封建論》或者又曰:“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謂知理者也。
3.出自《冬遇》詩三壽同修促,二見息肥癯。
3.
縮短。
1.出自《抱樸子·廣譬》大川不能促其涯以適速濟之情,五岳不能削其峻以副陟者之欲。
2.出自《周公攝政》把吾皇壽考增,寧可促微臣老性命。
4.
狹小;狹窄。
1.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下·酈炎》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
2.出自《南史·王瑩傳》﹝王瑩﹞既為公,須開黃閣,宅前促,欲買南鄰朱侃半宅。
5.
速,趕快。
1.出自《封功臣令》天下雖未悉定,吾當要與賢士大夫共定之;而專饗其勞,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2.出自《后漢書·寒朗傳》帝怒罵曰:“吏持兩端,促提下。”
3.出自《晉書·宣帝紀》帝曰:“達無信義,此其相疑之時也,當及其未定促決之。”
6.
急;緊迫。
1.出自《南史·謝裕傳》食未辦,而景仁為玄所召。玄性促,俄頃間騎詔續至。
2.出自《黃竹子傳》抵暮,留生曰:“胡麻飯熟,愿阮郎無促歸也。”
3.出自《書信集·致李小峰》倘那限期是沒有這么促的,即希通知。
7.
猝。突然,驟然。
1.出自《聊齋志異·素秋》駭異間,素秋促入,慘然曰:“兄弟何所隔閡?所以然者,非避兄也。”
2.出自《聊齋志異·素秋》周詰得其故,大怒曰:“黃家牧豬奴,何敢爾!其先世為大父服役;促得志,乃無人耶!”
8.
窘迫。
1.出自《鹽鐵論·國疾》是以民年急而歲促。
2.出自《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記》然而民生愈促,樸略變為智巧,是則非三江疊堰之所能限也。
9.
推動;催促。
1.出自《晉書·宣帝紀》達與魏興太守申儀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詐降,過儀,因漏泄其謀。
2.出自《早梅芳近·別恨》詞去難留,話未了。早促登長道。
3.出自《新民主主義的憲政》因為不進,就要促。因為進得慢,就要促。
10.
指蹙,皺。
1.出自《鴛鴦被》他促眉生巧計,開口討便宜。
11.
通“珿”。整治;整理。
1.出自《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韻》但促銅壺箭,休添玉帳旂。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