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罪”的古字。作惡或犯法的行為。
1.出自《周禮·天官·甸師》王之同姓有罪,則死刑焉。
2.出自《史記·趙世家》盾雖不知,猶為賊首。以臣弒君,子孫在朝,何以懲罪?請誅之。
3.出自《上龐樞密論貝州事宜書》光聞之,受恩而不知報者,犬彘也……是以夙夜思之,茍有以報萬分者,雖陷入大罪,不敢愛也。
4.出自《景州董子故里》詩獲罪得免死,??口全其軀。
2.
過失;錯誤。
1.出自《楚辭·九章·惜往日》何貞臣之無罪兮,被離謗而見尤。
2.出自《漢書·貢禹傳》其過自上生,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
3.出自《蓋公堂記》里父老教之曰:是醫之罪藥之過也,子何疾之有。
3.
論罪;懲處。
1.出自《漢書·張湯傳》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吏深刻者;即上意所欲釋,予監吏輕平者。
2.出自《御夷論一》無狃敵欲之不奢,無罪戰陣之失機。
4.
譴責;歸過。
1.出自《災異免策三公詔》災異之作,以譴元首,而歸過股肱,豈禹湯罪己之義乎?
2.出自《〈極玄集〉序》故凡一聯一句,可傳誦者悉錄不遺,亦不以人廢。固知博而寡要,勞而無功,知我罪我,一不敢計。
1.饑餓困病。饑,通"饑"。
1.饑餓疲憊。饑,通"饑"。
1.同"饑不暇食"。
1.肚子餓了也沒空吃飯。形容全神貫注地忙于事務。
比喻急需的時候顧不得選擇。
1.見"饑餐渴飲"。
1.指饑餓之腹。
1.饑餓憔悴。
1.謂如饑似渴地思受其德化。
1.饑餓寒冷。
1.饑餓困厄。
餓~難忍。
1.饑餓困乏。
1.見"饑殍"。
1.比喻不得志時即來依附。
1.《后漢書.呂布傳》"譬如養鷹,饑即為用,飽則揚去。"《晉書.慕容垂載記》"且垂猶鷹也,饑則附人,飽便高揚,遇風塵之會,必有陵霄之志。"后遂以"饑附飽揚"謂不得志時即來依附,得志時便遠走高飛。
饑餓和寒冷~交迫(形容生活極其貧困)。
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度困苦戰爭使他們變成了饑寒交迫的難民。
1.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饑,通"饑"。
1.同"饑寒交迫"。
1.謂年歲饑饉,存糧損耗。
①莊稼收成不好或沒有收成。②經濟困難;周轉不靈家里鬧~。③債拉~。
1.謂又餓又病。
1.難忍的饑餓感。
1.形容饑餓難忍。
1.饑荒貧瘠。棘,通"瘠"。
1.見"饑饉薦臻"。
1.饑餓困窘。饑,通"饑"。
1.腹餓口渴。
2.比喻期望殷切﹐如饑似渴。
1.指饑餓之腹。
1.饑荒困苦。
1.因缺糧而潰敗。
1.饑餓困頓。
1.饑餓時腹鳴有聲。饑,通"饑"。
1.饑餓瘦弱。
2.指饑餓瘦弱之民。
1.饑民。
1.饑荒災害。饑,通"饑"。
1.謂發生災荒與瘟疫。
1.饑餓亂離。
1.荒年無食的游民。
因饑荒挨餓的人賑濟~。
1.比喻生活痛苦。語本《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1.荒年。
1.饑餓疲乏。
1.亦作"饑莩"。
2.極其饑餓。
3.餓死者。
1.見"饑歉"。
1.亦作"饑嗛"。
2.缺糧;莊稼收成差。
1.謂食物十分缺乏,生活至為艱苦。
1.饑餓困窮。
1.謂為饑餓驅使,叩門求食。駈,同"驅"。語本晉陶潛《乞食》詩"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