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張)人或動物的口;吃東西、發(fā)聲音的器官。
2.
名詞
(~兒)形狀或作用像嘴的東西。
3.
名詞
指說的話。
4.
名詞
指食物。
1.
亦作“咀”。
2.
本作“觜”。鳥喙。后泛指人和一切動物、器皿的口。
1.出自《桂海虞衡志·志器》有陶器如杯椀,旁植一小管若瓶嘴。
2.出自《西游記》這蟲鹥不大不小的,上秤稱,只有二三兩重。紅銅嘴,黑鐵腳,刷剌的一翅飛下來。
3.出自《兒女英雄傳》你們要看新人只顧看,也是兩條眉毛,兩個眼睛,兩只耳朵,一個鼻子,一張嘴。
4.出自《秋》蕓忍不住抿著嘴笑起來。
3.
指形狀突出的部分。
1.出自《天仙子》詞躑躅花開紅照水,鷓鴣飛繞青山嘴。
2.出自《游南明山》詩白云鎖峰腰,紅葉暗溪嘴。
3.出自《西游記》那八戒見大圣與妖精交戰(zhàn),他在山嘴上豎著釘鈀,不來幫打,只管呆呆的看著。
4.
話語。
1.出自《水滸傳》﹝李逵﹞說道:“我四個,從來做一路廝殺。今日我在先鋒哥哥面前,砍了大嘴,明日要捉石寳那廝,你二個不要心懶。”
2.出自《兒女英雄傳》鄧九公聽了這話,摸不著頭腦,但是人家兩口兒敘家常可怎好插嘴去問呢?
3.出自《龍須溝》第一幕大媽:少多嘴。
1.粗略論述。
1.粗陋駁雜。
1.亦作"麄謾"。
2.謂誑人。
1.粗豪率直。
2.粗魯莽撞。
3.粗壯丑陋。
1.粗魯兇猛。
1.謂質(zhì)地粗糙,不細潔。
1.同"粗衣惡食"。
1.簡略樸素。
2.粗壯樸實。
1.淺顯;不深奧。
1.亦作"麄強"。
2.粗暴蠻強。
3.形容聲音粗重宏大。
1.粗俗的人;粗魯?shù)娜恕?/p>
纖維粗短的原棉。色澤暗淡。只能用于紡粗特(粗支)紗或與細絨棉搭配紡中特(中支)紗,織造粗厚的棉織物。纖維彈性較強,適于制造起絨織物和用作棉絮。中國幾百年來栽培的土棉屬這一品種,故又稱中棉”,現(xiàn)已很少種植。
1.見"粗澀"。
1.指紡織過程中經(jīng)粗紗機所制成的半成品,供細紡用。
1.合奏樂名。純用十種打擊樂器合奏。又稱素十番。
1.略知。
1.粗劣的食物。
1.擔任粗略簡單的差使。
2.指做粗重工作,多用于仆人。
1.即草書。
疏忽,不細致工作粗疏,難免有闕漏。
1.粗略誦讀。
1.略知;稍微知曉。
1.喻撐腰的人;有權(quán)勢的人。
1.亦作"麄頑"。
2.粗疏愚頑。
1.粗細的程度。
2.粗糙的和精細的。
1.一種鑼鼓與絲竹兼用的合奏樂名,起于明末,盛行江南,今仍流行于福建﹑江蘇﹑浙江等地。十番即十番鼓,又稱十番鑼鼓,又有十不閑﹑十樣錦等名稱。
1.謂遣詞造句粗豪奇險。
1.筆道畫得較粗的線條。亦指用粗線條勾出的簡略輪廓。
2.比喻粗率的性格和作風。
1.疏忽;不仔細。
1.對待事物馬虎草率,不認真,不細心。
1.不細致;不沉著。
1.指草藥。
1.指言語﹑舉動粗魯無禮。
2.粗獷強悍。
1.粗布衣服,平常飯食。形容生活儉樸。
1.粗劣的衣食。常形容生活清苦。
1.亦作"麄衣糲食"。
2.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1.大略。
1.亦作"麁語"。
2.粗樸的語言。
1.粗劣雜亂。
2.猶駁雜。
1.亦作"麄繒"。
2.粗制的絲織品。
比喻粗心大意,辦事不細致周密做習題要細心,不能粗枝大葉。
1.謂制造的產(chǎn)品不顧質(zhì)量差﹑只求數(shù)量多。泛指工作草率馬虎﹑不負責任。
1.亦作"麄質(zhì)"。
2.粗疏質(zhì)樸。
1.指粗渣。
1.表面似乎粗率,實際卻很細致;平時比較粗率,有時卻很細致。
1.粗大笨重而價值不高的器物,與細軟相對。
2.形容工作繁重而費力,與輕便相對。
3.形容聲音低而強。
1.見"粗枝大葉"。
1.粗大健壯。
2.指物體粗大結(jié)實。
3.形容大而有力。
1.粗疏拙劣,不精美。
1.猶穢濁。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