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珍珠(也作“真珠”),淡水和海水里的某些貝類因沙粒等進入殼內(nèi),受到刺激而分泌珍珠質(zhì),逐層包起來形成的圓粒,有光澤,可入藥,又可做裝飾品。
2.
名詞
(~兒)小的球形的東西。
3.
名詞
(Zhū)姓。
1.
珍珠。蛤蚌殼內(nèi)由分泌物結(jié)成的有光小圓球。常作貴重飾物。
1.出自《書·禹貢》淮夷玭珠暨魚。
2.出自《國語·楚語下》珠,足以御火災(zāi),則寶之。
3.出自《白胡桃》詩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精珠。
4.出自《感舊》詩珊瑚百尺珠千斛,難換羅敷未嫁身。
5.出自《青衣賦》金生沙礫,珠出蚌泥。
2.
玉珠。
1.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其中則有青珠黃環(huán)。
2.出自《夜來樂》詩劍崖鞭節(jié)青石珠,白?吹湍凝霜須。
3.
比喻華美的文詞。
1.出自《文心雕龍·時序》茂先搖筆而散珠,太沖動墨而橫錦。
2.出自《酬盧給事曲江荷花行》遺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驪目。
4.
指有光澤的圓粒。
1.出自《芙蓉賦》葉折水以為珠,條集露而成玉。
2.出自《龍夜吟》寒砧能搗百尺練,粉淚凝珠滴紅線。
3.出自《冬青館古宮詞》蕭蕭秋草露珠凝,內(nèi)苑西風繞夜燈。
4.出自《深的湖》我有眼無珠。
5.
量詞。多用于液體,猶滴。
1.出自《屈原》你請來,把你的指頭刺破,滴幾珠血在這茅人頭上。
2.出自《創(chuàng)造十年續(xù)篇》但名號雖叫“狀元”,胸里卻沒有幾珠墨水。
6.
通“朱”。紅色。
1.出自《后漢書·袁逢傳》賜以珠畫。
1.指謀慮所從出之處。
1.為謀求達到某一目的而奔忙。
1.謂謀劃進攻之事。
1.謀劃取得國家政權(quán)。
2.為國家利益謀劃。
1.謀劃殺害或陷害。
1.合伙同謀。
1.陰謀惑亂。亦指陰謀惑亂之人$﹐通"訌"。
1.亦作"謀劃"。
2.謀略﹐打算。
3.籌謀策劃。
1.見"謀歡"。
1.猶謀生。
1.議其行事。
1.猶計謀。
2.問計。
1.謀劃奸惡之事。
1.有謀略的將領(lǐng)。
1.謂圖謀結(jié)黨。
1.金代軍政合一的基層政權(quán)單位。亦為官名。
1.猶謀士。
1.謀臣與力士。
1.猶計謀。
1.謀略與紀律。
1.計謀﹔策略。
2.謀劃﹔考慮。
計謀策略予既奇(陸)遜之謀略,又嘆(孫)權(quán)之識才。
1.謀劃揣摩。
1.謂察顏觀色。《書.立政》﹕"謀面用丕訓(xùn)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蔡沈集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孫星衍疏﹕"謀面者﹐《周書.官人解》有考言觀色。"一說同"黽勉"。見于省吾《雙劍誦諸子新證》。
2.見面﹔相識。
1.謀害人命。
1.謀劃﹔制定謀略。
1.猶言運籌帷幄。
1.圖謀叛逆。
1.謀求豐收。
1.亦作"謀畔"。
2.謀反。
1.見"謀叛"。
1.謂作文時謀劃安排篇章結(jié)構(gòu)。
想辦法尋求謀求解決辦法。
1.設(shè)謀攻取。
2.設(shè)法取得。
1.商議補救缺失。
1.為人謀劃。
2.猶謀士。
1.謀劃殺害。
1.為自身打算。
1.謀略與識見。
1.猶謀生。
1.謂開始時慎重考慮。
出謀劃策的人他手下有很多謀士。
1.謀劃事情。
2.謀求職業(yè)。
1.謀劃事情要盡人的努力﹐而事情的成敗則還受到環(huán)境﹑自然條件等的制約。
1.問卜。
1.主謀﹔主犯。
1.猶策略。
1.尋求元帥的人選。事本《左傳.僖公二十七年》﹕"作三軍﹐謀元帥。趙衰曰﹕'郄縠可。'"
1.謀取私利。
1.謀略﹔計策。
2.暗中謀劃損害別人或取得別人的財物﹔算計。
3.謀劃﹐盤算。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