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蠟燭,用線繩或葦子做中心,周圍包上蠟油,點著取亮的東西。
2.
動詞
〈書〉照亮;照見。
3.
量詞
俗稱電燈泡的瓦數為燭,1瓦特即1燭。
4.
名詞
(Zhú)姓。
1.
亦作“爥”。
2.
蠟燭。
1.出自《自君之出矣》詩思君如夜燭,垂淚著雞鳴。
2.出自《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詩銀燭未消窗送曙,金釵半醉座添春。
3.出自《云笈七簽》直上表陳誠,詔賜帛十疋,燭十二鋌。
4.出自《吶喊·阿Q正傳》﹝阿Q﹞又要了一支點過的四兩燭和一個樹燭臺,點起來,獨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
5.出自《冷廬雜識·趙屏山》何時重踐論文約,窗燭更深剪碎紅。
3.
點燃;燃著。
1.出自《酉陽雜俎續集·〈金剛經〉鳩異》顧視左右,吏仆皆睡。俾燭樺四索,初無所見,向之關扃,已開辟矣。
2.出自《十月二十八日夜風雨大作》詩拄門那敢開,吹火不得燭。
4.
照亮;照見。
1.出自《莊子·天運》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
2.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
3.出自《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二·傷歌行》昭昭素明月,輝光燭我床。
4.出自《說舞·一場原始的羅曼司》響應著他們的熱狂的,是那高燭云空的火光。
5.出自《魯靈光殿賦》汩硙硙以璀璨,赫燡燡而燭坤。
5.
明察;洞悉。
1.出自《韓非子·孤憤》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
2.出自《漢書·宣帝紀》朕承宗廟,戰戰栗栗,惟萬事統,未燭厥理。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細訊其詳,始燭其詭。
4.出自《致國民黨員書》蓋陳炯明之性質而論……不以誠待人,則早為文與諸同志所燭及。
6.
通“?”。肛門。參見“燭營”。
1.出自《淮南子·精神》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傴僂,脊管高於頂,??下迫頤,兩髀在上,燭營指天。
2.出自《淮南子證聞》《廣雅·釋親》《玉篇》《廣韻》皆有“豚”字。《廣雅》訓臀,《玉篇》訓尻,《廣韻》訓尾下竅。此文“燭”即“?”字也。
7.
星名。參見“燭星”。
1.出自《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所燭者,城邑亂。
2.出自《漢書·天文志》﹝元鳳﹞五年四月,燭星見奎婁間。
8.
俗稱電燈的功率單位。即瓦。
1.出自《五月的礦工》雖然點的是電燈,但因為燈光只有十五燭,依然是很昏黃。
9.
量詞。盞。
1.出自《大刀記》元宵逛燈朝西看,燈籠要把繩壓斷。一燭燈火一汪血呀,財主過節咱過關。
10.
姓。春秋鄭有燭之武。見《左傳·僖公三十年》。
1.出自《姓觿?沃韻》燭,千家姓云:滎陽族。《左傳》有鄭大夫燭之武,《史記》秦有丞相燭壽。
11.
火炬;火把。
1.出自《儀禮·士昏禮》從車二乘,執燭前馬。
2.出自《禮記·曲禮上》燭不見跋。
3.出自《齊民要術·種麻子》崔實曰:“苴麻子黑,又實又重,搗治作燭,不作麻。”
4.出自《蛾術編·說物·燭》《檀弓》:“曾子寢疾,童子隅坐執燭。”此亦火炬,故須人執,非如今蠟燭,可范銅錫為架插之。
12.
指顯露,呈現。
1.出自《太極在先天范圍之內》如明鑒設而妍媸形,淵水澄而毛發燭。
1.顯赫的名聲。
1.猶宏圖。
1.宏大的謀略。
1.亦稱"雄鶻箭"。
2.宋代皇帝郊祀完畢﹐還闕門時﹐行"勘箭"儀式用的雌雄二箭中的雄箭。
1.猶怒目。
1.猶攫取。
1.謂地勢險要。
1.氣勢雄偉﹑才情橫溢的詩文。
1.雄偉奇特。
1.猶崛起。
1.亦作"雄強"。
2.強大﹔強盛。
3.指強大有力者。
4.強勁有力。
1.猶豪情。
1.猶大權。
1.才能超群的人。
1.猶大儒。
1.豪強專橫。
1.雄健富麗。
2.雄厚。
1.雄渾深沉。
2.宏大幽深。
1.謂文章雄渾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1.雄壯的聲音﹔大的聲音。
1.形勢雄奇險要之地。
2.指雄奇險要。
3.宋代禁軍所屬部隊名。
1.雄壯強盛。
2.謂富庶興盛。
3.形容氣勢宏偉。
1.雄勁善戰的軍隊。
2.比喻有杰出成就的文學家。
1.雄偉的詩篇。
1.矯健疾速。
1.英雄人物。
1.猶雄壯。
2.勇猛的氣勢。
1.謂稱雄﹐壓倒。
1.雄健豪爽。
1.宏偉的謀略。
1.高談闊論。
2.指見識廣博﹑寓義深刻的言論。
1.傳說中的舜的七友之一。一說﹐五友之一。
1.英勇出眾。
2.指英勇出眾者。
3.雄奇突兀。
1.遠大的抱負﹔宏偉的謀略。
2.宏大廣闊的版圖。
3.指險要的地域。
1.一口吞下。形容氣勢極盛。
1.雄奇開闊。
1.強大完備。
1.猶高昂﹐旺盛。
1.唐代州縣等級名稱雄和望的并稱。唐代州縣等級有六雄﹑十望﹑十緊及赤﹑畿﹑望﹑緊等名目。
2.極大的名望﹑聲譽。
1.強大的威勢。
2.雄壯威武。
1.雄偉高大。
雄壯宏大氣勢雄偉|雄偉的萬里長城。
1.掩埋暴露的尸骨。
1.見"掩骼埋胔"。
1.謂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為古代的恤民之政。
1.襲擊,乘人不備而加以攻擊。
1.關閉;關門。
2.坐關。指佛教徒閉門靜坐,以求覺悟。為期至少七天,長則不限。
1.猶言文過飾非。掩飾過失﹑錯誤。
1.同"掩惡揚善"。
1.猶襯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