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閱”的新字形。
2.
檢閱。
1.出自《書·多方》亦則以穆穆在乃位,克閱于乃邑謀介。
2.出自《晉書·桓玄傳》玄臨聽訟觀閱囚徒,罪無輕重,多被原放。
3.出自《軍制論》大集伍而閱之,皆勝兵乎?不勝者免,收其田以新兵補之。五年一閱,汰其羸,登其銳,而不必世其人。
3.
搜索。
1.出自《左傳·昭公七年》周文王之法曰,“有亡,荒閱”,所以得天下也。
2.出自《順宗實錄二》貞元末,以宦者為使,抑買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復行文書,置白望數百人于兩市并要鬧坊,閱人所賣物,但稱宮市,即斂手付與。
4.
觀看。
1.出自《北齊書·王晞傳》晞曰:“我少年以來,閱要人多矣,充詘少時,鮮不敗績。”
2.出自《表夏》詩旬時得休浣,高臥閱清景。
3.出自《物妖志·白蓮花》見一女郎,素衣紅臉,容質艷麗,閱其色,恍若神仙中人。
5.
閱讀;閱覽。
1.出自《文心雕龍·史傳》閱石室,啟金匱。
2.出自《秋懷》詩歸還閱書史,文字浩千萬。
3.出自《吹網錄·山谷宜州家乘非原本》此以避時人索閱山谷手書。
6.
鏡子。
1.出自《鹖冠子·道端》此君臣之變,治亂之分,興壞之關梁,國家之閱也。
7.
經過;經歷。
1.出自《史記·孝文本紀》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閱天下之義理多矣,明於國家之大體。
2.出自《寄王正言書》脫身亳宋,中間閱草棘,來見天子,為諫官。
3.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關于民清軍交戰情況》東南寸絲粒米不復北來,以京城現象而論,再閱一月則臣民有凍餒之憂。
8.
功績。
1.出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古者人臣功有五品……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
2.出自《疇昔篇》高門有閱不圖封,峻筆無聞斂敷妙。
9.
指仕宦人家自序功狀而樹立在門外右邊的柱子。后來亦稱名門巨室為“閱”。
1.出自《玉篇·門部》閥,在左曰閥,在右曰閱。
2.出自《回施帥準送別啟》某官冰雪孤標,云霄名閱。
10.
出。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成法》萬物之多,皆閱一空(孔)。
2.出自《文子·道原》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
11.
容納。
1.出自《詩·邶風·谷風》我躬不閱,遑恤我后。
2.出自《極蠹歌》敘生而不閱,死無幸焉。
12.
匯總;匯合。
1.出自《嘆逝賦》川閱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
2.出自《水經注·漸江水》江廣百里,狹處二百步,高山帶江,重蔭被水,江閱漁商,川交樵隱。
13.
通“穴”。
1.出自《詩·曹風·蜉蝣》蜉蝣掘閱,麻衣如雪。
14.
通“鋭”。
1.出自《呂氏春秋·審時》后時者,莖葉帶芒而末衡,穗閱而青零。
15.
通“脫”。損減。
1.出自《荀子·修身》良賈不為折閱不市。
16.
指銳氣。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老子·德經》坐(挫)其閱銳,解其紛。
17.
逐一點數。
1.出自《墨子·號令》擅離署,戮,門尉晝三閱之,莫,鼓系門閉一閱。
2.出自《論衡·自紀》稻谷千鐘,糠皮太半,閱錢滿億,穿決出萬。
3.出自《文選·顏延之〈應詔?曲水作詩〉》仰閱豐施,降惟微物,三妨儲隸,五塵朝黻。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