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鑰匙。
2.
名詞
〈文〉鎖。
1.
門下上貫橫閂、下插入地的直木或直鐵棍。
1.出自《方言》戶鑰,自關之東,陳楚之間謂之鍵,自關之西,謂之鑰。
2.出自《孝經·五刑》五刑之屬三千。
3.出自《說文·門部》??,關下牡也。
2.
鎖。
1.出自《太平御覽》鑰施懸魚,翳伏淵源,欲令楗閉如此。
2.出自《芝田錄》門鑰必以魚,取其不瞑目守夜之義。
3.出自《履園叢話·雜記下·琴心曲》高城夜靜沈魚鑰,桂花流影驚飛鵲。
3.
關;鎖閉。
1.出自《新論·防欲》嗜欲之萌,耳目可關,而心意可鑰。
2.出自《題四明金鵝寺壁》詩方丈有門出不鑰,見個山童露雙腳。
3.出自《放魚書所鑰戶》詩高卻垣墻鑰卻門,監丞從此罷垂綸。
4.
留守,鎮守。
1.出自《齊東野語·父執之禮》韓魏公留鑰北京日,李稷以國子博士為漕,頗慢公。
5.
鑰匙。
1.出自《新唐書·李抱真傳》乃遽以印鑰上監軍,始發喪。
2.出自《宋史·忠義傳一·董元亨》我有死耳,鑰不可得也。
6.
關鍵,樞要。
1.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四》又半里,有村在山北之麓,其名曰金村,乃是站之當鑰者。
1.佛教語。指修習禪定所能達到的色界四重天(初重天至第四重天)。
1.禪院。
1.禪讓帝位。
1.謂入于禪定時安穩寂靜的妙趣。
1.禪讓皇位的文書。
1.謂洞達禪理。
1.即佛教法器錫杖,杖頭有錫環,故名。
佛教指清空安寧的心清池皓月照禪心。
佛教指清空安寧的心清池皓月照禪心。
1.比喻禪寂之心受到塵世煩惱的沾染。
1.謂佛教禪宗的教理。
1.謂佛教禪師語錄中之佳句。
1.禪學要義。
1.僧衣。
1.坐禪之椅。
1.猶禪心。
1.即梔子。
1.佛寺。
1.禪話。
1.禪門的根本道理。
1.寺院;佛教的廟宇。
1.前蜀僧貫休的別號。
1.佛教語。謂入于禪定,使心神怡悅。
1.猶禪室。
1.僧人督促坐禪用具。截竹作杖,以物包其一端,坐禪有昏睡者則用軟頭突之。
2.泛指僧人所用之杖。
1.佛像。
1.寺廟禪堂周圍的樹木。
1.謂佛教禪宗的旨意。
1.指寺院鐘聲。
1.僧眾。
1.信佛者;僧侶。
1.佛教宗派名。又名佛心宗或心宗,以印度菩提達摩為初祖。禪宗之名稱始于唐代。由達摩而慧可﹑僧璨﹑道信,至第五世弘忍門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漸悟說和南方慧能的頓悟說兩宗。但后世唯南方頓悟說盛行,主張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禪宗興起后,流行日廣,影響及于宋明理學。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以修禪定為主,故名。南朝宋末菩提達摩由天竺(印度)來華創立。至五祖弘忍門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漸悟說和南方慧能的頓悟說兩宗,時稱南能北秀”。北宗數傳即衰,獨南宗盛行,成為禪宗正系。唐后期幾乎取代其他宗派,禪學成為佛學的代名詞,影響及于宋明理學。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強調以無念為宗”和即心是佛”、見性成佛”,故自稱頓門”。門派眾多,但南宋以來,只有臨濟、曹洞二宗盛行,且流傳到日本。
1.佛教宗派始祖或傳人的尊稱。
1.謂以談禪而行鉆營之術。
1.謂僧侶端坐靜修。
1.禪讓皇位。
1.指饞涎。
1.指強烈的食欲。
1.見"饞魚燈"。
1.十分想吃而口水直流貌。
1.謂茶葉不易出汁。
1.指使植物凋零的強勁的秋風。
1.貪食之鬼。
1.比喻強烈的貪食的欲望。
1.謂吃。
2.比喻嘗試。
1.謂想吃貪飲而欲望得不到滿足。
1.見"饞癆"。
1.亦作"饞勞"。
2.癆病患者食欲強,故譏人貪食曰"饞癆"。
3.比喻十分貪戀女色。
4.指十分貪戀女色的惡習。
1.見"饞癆"。